M2 溫習筆記:標量積與向量積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 M2 其中一個最有趣課題——標量積與向量積的溫習指南!你們已經學過向量,知道它們是既有大小(長度)又有方向的「箭頭」。但你們知道我們可以把它們「相乘」嗎?事實上,有兩種主要方法,而且它們會得出完全不同類型、用於不同目的的答案!

在這一章,我們將會探討:

1. 標量積 (點積):它會得出一個單一數字(一個標量),非常適合用來計算向量之間的夾角,或物理學中的「功」等。
2. 向量積 (叉積):它會得出一個全新的向量,對於找出圖形的面積,或是找出一個垂直於另外兩個向量的向量非常有用。

如果這聽起來有點複雜,別擔心。我們會透過簡單的例子和比喻,為你逐一拆解。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部分:標量積(或稱點積)

標量積是什麼?

名稱已經給你一個很大的提示了!當你計算兩個向量的標量積時,你的答案是一個標量——也就是一個沒有方向的單一數字。

它常被稱為點積,因為我們用一個點符號 ( $$ \cdot $$ ) 來表示它,例如 $$ \mathbf{a} \cdot \mathbf{b} $$。

真實世界類比:想像你正在地板上推一個重箱。你可能稍微向下施力,但只有與地板平行的那部分力才真正幫助箱子向前移動。點積是一種數學方法,用於找出一個向量「有多少」是沿著另一個向量的方向。它是衡量兩個向量對齊程度的指標。

公式小天地:點積的兩種計算方法

你有兩個強大的公式可以使用。選擇哪個取決於你已知什麼資訊。

1. 幾何公式(使用角度)

如果你已知向量的長度(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夾角 $$ \theta $$,這個就是你的首選公式。

公式: $$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a}| |\mathbf{b}| \cos\theta $$

其中:

  • $$ |\mathbf{a}| $$ 是向量 a 的大小(長度)。
  • $$ |\mathbf{b}| $$ 是向量 b 的大小(長度)。
  • $$ \theta $$ 是向量 ab 之間的夾角(當它們首尾相接時)。
2. 分量公式(使用 i, j, k)

這通常是計算點積時較簡單和常見的方法。如果向量以分量形式給出,只需將對應的分量相乘並將它們全部加起來!

設 $$ \mathbf{a} = a_1\mathbf{i} + a_2\mathbf{j} + a_3\mathbf{k} $$ 及 $$ \mathbf{b} = b_1\mathbf{i} + b_2\mathbf{j} + b_3\mathbf{k} $$。

公式: $$ \mathbf{a} \cdot \mathbf{b} = a_1b_1 + a_2b_2 + a_3b_3 $$

例子:如果 $$ \mathbf{a} = 2\mathbf{i} + 3\mathbf{j} + 4\mathbf{k} $$ 及 $$ \mathbf{b} = 5\mathbf{i} - \mathbf{j} + 2\mathbf{k} $$,則:
$$ \mathbf{a} \cdot \mathbf{b} = (2)(5) + (3)(-1) + (4)(2) = 10 - 3 + 8 = 15 $$

看到了嗎?答案只是一個數字,15。很簡單吧!

點積的性質(遊戲規則)

這些性質非常有用,而且經常被考驗。務必確保你理解它們!

  • 交換性:次序不影響結果。
    $$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b} \cdot \mathbf{a} $$

  • 分配性:你可以像一般代數一樣展開括號。
    $$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c}) =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a} \cdot \mathbf{c} $$

  • 標量乘法:常數 $$ \lambda $$ 可以移位。
    $$ \mathbf{a} \cdot (\lambda\mathbf{b}) = \lambda(\mathbf{a} \cdot \mathbf{b}) $$

  • 自身點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一個向量與自身的點積等於其大小的平方
    $$ \mathbf{a} \cdot \mathbf{a} = |\mathbf{a}|^2 $$
  • 因為大小是長度,$$|\mathbf{a}|^2$$ 總是非負的 ($$\ge 0$$)。此外,當且僅當 $$ \mathbf{a} $$ 是零向量時,$$ \mathbf{a} \cdot \mathbf{a} = 0 $$。

點積的超棒應用

這就是我們學習它的原因!點積有一些非常實用的應用。

應用 1:找出兩個向量之間的夾角

這是一個經典的考試問題。通過重新排列幾何公式,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找出任何角度的工具。

夾角公式: $$ \cos\theta = \frac{\mathbf{a} \cdot \mathbf{b}}{|\mathbf{a}| |\mathbf{b}|} $$

循序漸進指南:
  1. 使用分量公式計算點積 $$ \mathbf{a} \cdot \mathbf{b} $$。
  2. 計算大小 $$ |\mathbf{a}| = \sqrt{a_1^2 + a_2^2 + a_3^2} $$ 和 $$ |\mathbf{b}| = \sqrt{b_1^2 + b_2^2 + b_3^2} $$。
  3. 將這三個數值代入公式,找出 $$ \cos\theta $$ 的值。
  4. 使用計算機上的反餘弦函數 ($$ \cos^{-1} $$) 來找出角度 $$ \theta $$。
應用 2:檢查垂直向量(正交性)

如果兩個向量互相垂直(正交),會發生什麼事呢?它們之間的夾角是 $$ 90^\circ $$,而且我們都知道 $$ \cos(90^\circ) = 0 $$。

這引導出一個簡單而強大的檢測方法:

垂直檢測:兩個非零向量 ab 互相垂直當且僅當它們的點積為零。

$$ \mathbf{a} \cdot \mathbf{b} = 0 \iff \mathbf{a} \perp \mathbf{b} $$

把這想像成一個「垂直探測器」。如果有人要求你證明兩個向量互相垂直,只需計算它們的點積。如果結果是 0,你就完成了!

應用 3:找出向量的投影

投影就像找出一個向量在另一個向量上的「影子」。想像光源直接在向量 a 的正上方。它投射在向量 b 上的影子就是它的投影。

標量投影(影子的長度),即 ab 上的投影長度,是: $$ \frac{\mathbf{a} \cdot \mathbf{b}}{|\mathbf{b}|} $$

向量投影(作為實際向量的影子),即 ab 上的投影向量,是: $$ \left( \frac{\mathbf{a} \cdot \mathbf{b}}{|\mathbf{b}|^2} \right) \mathbf{b} $$

不要被公式嚇倒!括號內的部分只是一個標量(一個數字)。所以你只是找出一個數字,然後將它乘以向量 b


標量積重點歸納
  • 結果是標量(一個數字)。
  • 它量度兩個向量的「對齊程度」。
  • 重要公式: $$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a}| |\mathbf{b}| \cos\theta $$ 和 $$ \mathbf{a} \cdot \mathbf{b} = a_1b_1 + a_2b_2 + a_3b_3 $$。
  • 主要用途:找出向量之間的夾角,以及檢查垂直向量 ($$ \mathbf{a} \cdot \mathbf{b} = 0 $$)。

第二部分:向量積(或稱叉積)

向量積是什麼?

同樣地,名稱說明了一切!向量積的結果是一個新的向量。此運算只適用於三維空間 (R³) 中的向量。

它被稱為叉積,因為其符號是 $$ \times $$,例如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所得的向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垂直於 ab 兩者。它指向包含 ab 的平面之外。

真實世界類比:想想使用扳手的情況。你有所施力的扳手柄向量和施力向量。這兩個向量的叉積會給你一個新向量:力矩,它會沿著螺栓的軸線指向,要麼擰緊它,要麼鬆開它。

如何運作:大小和方向

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所以我們需要為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定義兩者。

1. 大小

所得向量的大小(長度)由一個公式給出,這個公式與點積的公式非常相似,只是用正弦(sine)代替了餘弦(cosine)。

大小公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a}| |\mathbf{b}| \sin\theta $$

其中 $$ \theta $$ 是 ab 之間的夾角。

2. 方向:右手定則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的方向是使用右手定則來找出的。這是一個你必須知道的關鍵物理動作!

  1. 伸出你的右手。
  2. 將食指指向第一個向量 (a) 的方向。
  3. 將其餘手指彎曲指向第二個向量 (b) 的方向。
  4. 你的拇指現在指向新向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的方向。

常見錯誤警報:務必使用你的右手。使用左手會給你相反的方向!

公式小天地:使用行列式進行分量計算

從分量計算叉積可能看起來很嚇人,但如果你使用 3x3 矩陣的行列式,它會非常有條理。這是避免錯誤的最佳方法。

設 $$ \mathbf{a} = a_1\mathbf{i} + a_2\mathbf{j} + a_3\mathbf{k} $$ 及 $$ \mathbf{b} = b_1\mathbf{i} + b_2\mathbf{j} + b_3\mathbf{k} $$。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begin{vmatrix} \mathbf{i} & \mathbf{j} & \mathbf{k} \\ a_1 & a_2 & a_3 \\ b_1 & b_2 & b_3 \end{vmatrix} $$

現在,我們展開這個行列式:

$$ = \mathbf{i} \begin{vmatrix} a_2 & a_3 \\ b_2 & b_3 \end{vmatrix} - \mathbf{j} \begin{vmatrix} a_1 & a_3 \\ b_1 & b_3 \end{vmatrix} + \mathbf{k} \begin{vmatrix} a_1 & a_2 \\ b_1 & b_2 \end{vmatrix} $$

簡化為:

$$ = (a_2b_3 - a_3b_2)\mathbf{i} - (a_1b_3 - a_3b_1)\mathbf{j} + (a_1b_2 - a_2b_1)\mathbf{k} $$

記憶技巧:展開行列式時,請記住正負號的棋盤格模式(+、-、+)。中間的 'j' 分量會得到一個負號!

叉積的性質(規則不同!)

要非常小心!叉積的行為與一般的乘法不同

  • 反交換性:次序非常重要!如果你交換向量,結果的符號(和方向)會顛倒。
    $$ \mathbf{b} \times \mathbf{a}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 自身叉積:任何向量與自身(或任何平行向量)的叉積是零向量。這是因為 $$ \theta = 0 $$,而 $$ \sin(0) = 0 $$。
    $$ \mathbf{a} \times \mathbf{a} = \mathbf{0} $$

  • 分配性:括號仍然可以像你預期那樣展開。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c})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a} \times \mathbf{c} $$

  • 拉格朗日恆等式:點積和叉積之間一個有用的聯繫。
    $$ |\mathbf{a} \times \mathbf{b}|^2 = |\mathbf{a}|^2|\mathbf{b}|^2 - (\mathbf{a} \cdot \mathbf{b})^2 $$

叉積的超棒應用

這正是叉積在幾何學中真正大放異彩的地方。

應用 1:找出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的面積

叉積的大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具有一個美妙的幾何意義:

平行四邊形面積:由向量 ab 構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正是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三角形面積:由向量 ab 構成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面積公式: $$ \text{Area}_{\text{triangle}} = \frac{1}{2} |\mathbf{a} \times \mathbf{b}| $$

循序漸進指南:
  1. 取出構成你形狀邊的兩個向量(例如,三角形的 $$ \vec{AB} $$ 和 $$ \vec{AC} $$)。
  2. 計算它們的叉積,$$ \vec{AB} \times \vec{AC} $$。這會給你一個新向量。
  3. 找出這個新向量的大小。
  4. 如果你在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記得要除以 2!
應用 2:檢查平行向量(共線性)

如果兩個向量平行,它們之間的夾角是 $$ 0^\circ $$ 或 $$ 180^\circ $$。對於這兩個角度,$$ \sin\theta = 0 $$。這給了我們一個檢查平行向量的簡單方法。

平行檢測:兩個非零向量 ab 互相平行當且僅當它們的叉積為零向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0} \iff \mathbf{a} \parallel \mathbf{b} $$


向量積重點歸納
  • 結果是一個新的向量,垂直於兩個原始向量。
  • 它只適用於三維向量。
  • 大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a}||\mathbf{b}|\sin\theta $$。方向:右手定則。
  • 主要用途:找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以及檢查平行向量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0} $$)。

最後總結:點積與叉積

點積 ($$ \mathbf{a} \cdot \mathbf{b} $$)

  • 結果是... 標量(數字)
  • 幾何意義... 量度對齊程度,與投影相關 ($$\cos\theta$$)
  • 次序重要嗎? 不。 $$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b} \cdot \mathbf{a} $$
  • 關鍵檢測... $$ \mathbf{a} \cdot \mathbf{b} = 0 $$ 表示向量互相垂直

叉積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 結果是... 向量(垂直於 ab 兩者)
  • 幾何意義... 大小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sin\theta$$)
  • 次序重要嗎? 是的!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b} \times \mathbf{a}) $$
  • 關鍵檢測... $$ \mathbf{a} \times \mathbf{b} = \mathbf{0} $$ 表示向量互相平行

這一章的內容就是這些了!掌握這些概念的最佳方法就是不斷練習、練習、再練習。畫圖來幫助你視覺化所發生的事情,並小心你的計算,特別是行列式中的負號。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