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SE 中文科溫習筆記:出師表 (諸葛亮)
各位同學!準備好深入三國時代,與一位「智力擔當」——諸葛亮——學習了嗎?《出師表》不只是一篇簡單的文言文,它是一封充滿感情、策略與忠誠的信。在DSE的世界,理解它就等於拿到一把關鍵的鑰匙!
不必擔心文言文難以理解,我們會將它拆解成各部分,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帶你清楚了解諸葛亮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如何用文字打動人心。一起來解鎖這個重要的篇章吧!
速讀《出師表》:基本資料一覽
在我們深入研究之前,先快速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身份證」吧!
- 作者: 諸葛亮 (字孔明)
- 體裁: 表 (古代臣子寫給皇帝的一種公文,用來陳述意見或者表達情感)
- 寫作背景: 蜀漢時期,諸葛亮準備帶兵北伐,討伐曹魏。
- 寫給誰: 蜀漢後主 劉禪 (即是劉備的兒子,當時還很年輕)
- 核心目的: 勸勉後主劉禪如何治理國家,同時表達自己為國效力的決心。
Key Takeaway:
《出師表》就是一份「代理CEO」諸葛亮,在自己要出遠門開創事業之前,寫給「年輕董事長」劉禪的一份超詳細工作指引與心底話。
故事背景:為何諸葛亮要寫這封信?
只知道基本資料是不夠的,要明白諸葛亮的苦心,就要代入當時的情景。
如同一個生活例子:
想像一下你班上有個超級重要的Group Project,原本帶領大家的Project組長 (劉備) 突然因病退出,臨走前,他抓住最能幹的組員 (諸葛亮) 的手,叫他一定要幫忙看顧自己的兒子 (劉禪),帶領大家完成這個Project。現在,這位能幹的組員要離開學校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比賽 (北伐),他很擔心組長的兒子會胡作非為,搞砸整個Project。於是,他寫下了一份詳盡的「注意事項」,提醒他要聽取哪些組員的意見、要公平對待每個人,還要遠離那些惹事的同學。這份「注意事項」,就是《出師表》了!
歷史懶人包:
- 白帝城託孤: 劉備臨死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對他說:「如果我的兒子值得輔助,你就輔助他;如果他不能勝任,你可以取而代之。」這份信任與責任,是諸葛亮一生的重擔。
- 蜀漢國力: 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蜀國相對最弱。所以北伐是一個高風險但又必須的行動,成敗關乎國家存亡。
- 後主劉禪: 年紀輕,經驗淺,需要一個可靠的導師指導他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內文拆解:諸葛亮究竟說了些什麼?
《出師表》的內容很有條理,我們可以將它分成幾個主要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分析當前的嚴峻形勢
諸葛亮一開始就不是說客套話,而是直接點出問題的嚴重性。
核心金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意思是說: 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我們益州(蜀國)國力疲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如同醫生對病人說: 「你的情況很嚴重,我們要立刻採取行動。」 這樣可以立刻讓劉禪警覺起來,認真聽他的建議。
第二部分:給後主的三大核心建議
分析完形勢,諸葛亮就提出了三個具體的治國方法,這個是全文的重點!
建議一:廣開言路 (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
核心金句: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如何理解? 皇帝不可以只聽自己人的話,要打開耳朵,廣泛聽取不同官員的意見。這樣才能繼承先帝(劉備)的美德。
記憶貼士: 「開張聖聽」就像將你的耳朵「開張大吉」,歡迎所有意見進來。
建議二:執法公正 (賞罰要分明)
核心金句: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如何理解? 無論是皇帝身邊的侍從(宮中),或是外面的政府官員(府中),都是國家的一部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獎勵好人、懲罰壞人的標準要一致,不可以有雙重標準。
如同球賽旁證: 無論是主隊或客隊的球員犯規,裁判都要用同一把尺去判決,這樣比賽才會公平。
建議三:親賢遠佞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
核心金句: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如何理解? 諸葛亮用西漢興盛與東漢衰亡的歷史教訓,證明親近賢能的臣子、遠離奸詐的小人是多麼重要。他還很具體地推薦了幾個信得過的人才,例如郭攸之、費禕、董允等。
第三部分:自述心志 (表達自己的忠心)
講完道理,諸葛亮開始講自己的故事,這部分充滿感情。
-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我本來只是一個普通農夫,顯示自己不是為了權力。
-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回顧自己在最艱難的時候跟隨先帝,強調自己的忠誠與經歷。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這句是千古名句!意思是我會毫無保留、竭盡全力地為國家服務,直到我死的那一天。
第四部分:總結
最後,諸葛亮再次表達自己出征前的心情。
核心金句: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意思是說: 我就要遠行了,寫這份奏章的時候,忍不住流眼淚,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這句不是真的不知道說什麼,而是一種極度真誠、充滿憂慮與不捨的情感表達,非常感人。
寫作手法:為何《出師表》如此有說服力?
諸葛亮不只聰明,還很懂得寫作。他用了許多高超的技巧。
- 理據與感情結合:
講道理 (以理服人):分析天下形勢、引用歷史例子、推薦具體人選,全部都有根有據。
講感情 (以情動人):不斷提及「先帝」,勾起劉禪對父親的思念與責任感;最後用「臨表涕泣」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 言辭懇切,態度謙卑:
他用的詞語像是「愚以為」、「誠宜」、「不宜」,語氣像一個苦口婆心的老師或者長輩,而不是一個下命令的權臣。他稱呼自己是「臣」,稱呼劉禪是「陛下」,完全遵守君臣之禮。 - 對比論證:
用「先漢」的成功與「後漢」的失敗做對比,突出「親賢遠佞」的重要性,非常有說服力。
Key Takeaway:
《出師表》成功的秘訣就是:有智慧又有心意。他的建議全部都是深思熟慮的治國良策,同時字裡行間又充滿著對先帝的懷念與對後主的關愛。
DSE 備戰區:考試如何準備?
這篇是 DSE 指定篇章,一定要熟讀!
必背金句 Quick Review:
- 形容形勢危急:「危急存亡之秋」
- 強調執法公平:「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 治國核心原則:「親賢臣,遠小人」
- 表達個人決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表達真摯情感:「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常見失分位提醒:
- 只說諸葛亮「很忠心」是不夠分數的! 你要具體說出他如何透過「分析形勢」、「提出建議」、「憶述先帝」與「表達個人心志」這些內容來體現他的忠誠。
- 不要搞錯議論與抒情的關係。 這篇文章主要是「議論文」,目的是勸說後主。抒情只是輔助手段,用來增強說服力。
- 記住他推薦過哪些人。 記得郭攸之、費禕、董允這些名字,考試時引用可以顯示你讀得夠仔細。
希望這份筆記可以幫助你!記住,理解《出師表》不只是為了考試,也是學習什麼叫「責任」與「忠誠」。慢慢讀,用心感受,你會發現古文也可以很有溫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