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中國文學】雙調‧夜行船 秋思 (馬致遠) 溫習筆記

你好!歡迎來到元曲的世界!今日我們要一同探索的是元代散曲大師馬致遠的《雙調‧夜行船 秋思》。

不用擔心,元曲聽起來好像很深奧,但其實它的語言很貼近生活,情感直接。這篇作品就好像一首古代版的「文青之歌」,講述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學會欣賞它,不只可以幫助你應付DSE,還可以讓你對生命有更深的思考!一同加油吧!


第一站:熱身!先了解基本概念 (Background 101)

在我們深入歌詞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幾個基本概念,就好像玩遊戲前要看說明書一樣!

1. 什麼是「元曲」?

元曲是元代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你可以將它想像成元代的「流行音樂」。它主要分為兩種:

  • 雜劇 (Zájù): 即是戲劇,有得看有得唱,好像音樂劇般。關漢卿的《竇娥冤》就是例子。
  • 散曲 (Sǎnqǔ): 是獨立的歌曲,沒有故事情節,主要用來抒發個人情感,好像現在的流行曲歌詞。我們今日學的《秋思》就是散曲

散曲的特點:語言比較通俗、白話,情感表達直接,形式比唐詩、宋詞更加自由活潑。

2. 作者「馬致遠」是誰?

馬致遠是元代非常出名的戲劇家同散曲家,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風格豪放,同時又帶有飄逸的道家思想。因為他寫散曲寫得太出色,所以有個綽號叫「曲狀元」

3. 為何名字這麼長?《雙調‧夜行船 秋思》

初學的同學見到這個名字可能會覺得很混亂,不要緊,我們逐一拆解:

  • 雙調 (Shuāngdiào): 這個是「宮調」,即是音樂上的調式。好像我們唱歌時說的 C major 或者 A minor,它決定了整首歌的音樂基調。你只需要知道它是音樂術語即可。
  • 夜行船 (Yèxíngchuán): 這個是「曲牌」,即是歌的旋律、曲譜的名稱。好像一首流行曲的「編曲」或者「Beat」,許多不同的歌詞都可以填入同一個曲牌中。
  • 秋思 (Qiūsī): 這個才是真正的「題目」,講明了這首曲的主題是關於秋天的思緒。

記憶小貼士:你可以這樣記:在一個 (雙調) 音樂氣氛下,用一首叫 (夜行船) 的旋律,唱出我 (秋思) 的心情!

重點摘要 (Key Takeaway)
《秋思》是一首元代的散曲,作者是馬致遠。曲名中,「雙調」是宮調,「夜行船」是曲牌,「秋思」才是主題。


第二站:深入歌詞!逐句解讀與賞析

好了,熱身完畢!我們一同來看看馬致遠到底寫了些什麼。這首《秋思》其實是一個「套數」,即是由幾支同一宮調的曲牌組合而成,好像一首 Medley 般。

【夜行船】

原文: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語譯:人生百年,時光飛逝,就好像莊周夢蝶一樣虛幻。回頭一看,過去的事都值得感嘆。今日春天剛來到,明日花就謝了。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快點喝杯酒罷,否則很快就會夜深燈滅,生命走到盡頭。

賞析:

  • 「百歲光陰一夢蝶」:一開頭就用了典故「夢蝶」源自《莊子》,講莊子夢見自己變了蝴蝶,醒來之後不知是自己夢見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這裡用來比喻人生虛幻短暫,好像一場夢
  • 「今日春來,明朝花謝」:用了對比手法,將春天的來臨同花朵的凋謝並列,突顯時間流逝得非常快,生命很脆弱。
  • 「急罰盞,夜闌燈滅」:「罰盞」即是飲酒。「夜闌燈滅」既可以指夜晚飲酒盡興,燈火熄滅;亦可以象徵生命的終結。這句表達了一種「及時行樂」的想法,但背後其實是對生命短暫的無奈。
【喬牌】

原文:燜傀儡、線斷箏。

語譯:人生就好像一個沒有生氣的木偶,又或者是一隻斷了線的風箏。

賞析:

  • 這裡用了兩個非常貼切的比喻
  • 燜傀儡 (mèn kuǐlěi):「燜」是指鬱悶、沒有生氣。木偶本身就是被人操控,沒有自由。這裡比喻人生身不由己,沉悶無趣
  • 線斷箏 (xiàn duàn zhēng):斷線風箏會隨風飄蕩,失去方向和依靠。這裡比喻人生漂泊無依,前途茫茫

短短六個字,就將人生的無奈、空虛和迷茫刻劃得很深刻。

【收江南】

原文:紅塵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風破。山村、野夫、閒臥。

語譯:塵世間的是是非非都煩不到我,就算我住的茅屋被秋風吹爛都無所謂。我就在山村裡,做一個鄉野村夫,悠閒地躺臥著。

賞析:

  • 「紅塵」 vs 「茅屋」:又是一個對比!作者將喧鬧的塵世同簡樸的山村生活對比,表達了他對官場鬥爭和世俗煩惱的厭棄
  • 「茅屋秋風破」:這句令人想起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但情感完全不同。杜甫是憂國憂民,馬致遠這裡是一種安貧樂道、毫不在乎的態度。就算屋爛了,他都覺得好過在「紅塵」中掙扎。
  • 「山村、野夫、閒臥」:這六個字描繪出一幅畫:一個遠離世俗的人,在鄉郊悠然自得。「閒臥」這個動作,充分表現出他那種超脫、慵懶、與世無爭的心態。
【煞】

原文:看西風樹色秋,歎人世、勞勞過。富貴功名,總是一場空話。醉鄉中,高臥過。

語譯:看著秋風吹過,樹木染上秋色,就感嘆世人一生都是如此辛勞奔波。所謂的富貴功名,到頭來都只是一場空話。不如在醉鄉之中,安安穩穩地睡一覺度過餘生算了。

賞析:

  • 「煞」是套曲的最後一支曲,有總結全篇的作用。
  • 「西風樹色秋」:寫景,用秋天蕭瑟的景象,再次烘托出人生易老、萬物凋零的悲涼感。
  • 「富貴功名,總是一場空話」:這句是全篇的主旨句,直接點明作者的價值觀——功名利祿都是虛幻、沒有意義的
  • 「醉鄉中,高臥過」:同開頭的「急罰盞」互相呼應。但這裡的「高臥」比「閒臥」更進一步,表達的不只是悠閒,而是一種徹底的、決絕的逃避和超脫。他選擇用「醉」來忘記現實,在精神世界中尋求安寧。

第三站:藝術特色大解構 (Artistic Features)

學會分析藝術手法,是 DSE 取得高分的關鍵!這首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1. 善用對比,突出主題

作者用了許多組對比,讓情感和主題更加鮮明:

  • 時間對比:「百歲」 vs 「一夢」「今日春」 vs 「明朝花」 → 強調生命短暫。
  • 空間/生活對比:「紅塵是非」 vs 「山村閒臥」 → 突出對世俗的厭棄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 價值觀對比:「富貴功名」 vs 「醉鄉高臥」 → 揭示作者視功名如浮雲的人生態度。
2. 意象豐富,寓意深刻

作者用了許多具體的事物(意象)去表達抽象的情感:

  • 夢蝶:比喻人生虛幻。
  • 春花:比喻生命美好但易逝。
  • 燜傀儡、線斷箏:比喻人生身不由己、漂泊無依。
  • 茅屋、秋風:象徵簡樸、清貧但自由的隱居生活。
3. 語言「本色」,通俗自然

元曲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不造作,好像平時說話般。這個風格叫做「本色派」

例如:「燜傀儡」、「一場空話」,這些詞語都非常口語化,直接有力,讓讀者一聽就明白,很有感染力。

4. 巧用典故,深化意境

最重要的典故就是「莊周夢蝶」。引用這個典故,不只讓作品更有文化底蘊,亦立刻為全曲定下了一個「人生如夢」的虛幻基調,引發讀者深思。

quick review 溫習小盒子

主旨思想: 抒發人生短暫、世事虛幻的感嘆,表達了作者厭棄功名利祿、追求隱逸安寧生活的思想感情,當中帶有濃厚的道家超脫思想。

三大藝術手法:

  1. 善用對比 (時間、生活、價值觀)
  2. 意象豐富 (夢蝶、傀儡、斷箏)
  3. 語言本色 (口語化、自然)

第四站:備試錦囊 (Exam Tips)

常見失分位提醒:
  • 不要只覺得作者很頹廢!他不只是消極避世,更深層次是一種經過深刻思考後,對人生價值的一種選擇——與其勞勞碌碌追求一場空,不如活在當下,尋求內心平靜。這是一種道家的「無為」思想,是一種超脫。
  • 分清情感層次:整首曲的情感是由「嗟」(感嘆)、「歎」(嘆息),過渡到「閒臥」、「高臥」的釋然和超脫,情感是有轉變的。
如何答題才能高分? (Answer Structure)

問到藝術手法的時候,記得使用 「PEE」 原則:

  1. P (Point): 清楚說出作者用了什麼手法。(例: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
  2. E (Evidence): 引用原文作為例子。(例:例如,作者將「紅塵是非」的煩囂與「山村」「閒臥」的安寧作對比。)
  3. E (Explanation): 解釋這個手法如何幫助表達主題思想。(例:透過這種對比,突顯了作者對官場險惡的厭棄,以及對恬淡隱逸生活的嚮往,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Did You Know?」
馬致遠有一首更出名的散曲小令《天淨沙·秋思》,裡面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更加廣為人知。兩首作品都是寫「秋思」,但《天淨沙》主要是描寫旅人的孤寂,《夜行船》就更側重於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可以比較一下,會更有趣!


希望這份筆記幫到你!記住,理解文學作品最重要是代入作者的心境。多讀幾次,感受一下馬致遠在秋風中,飲著酒,感嘆人生那種蒼涼又帶點灑脫的心情。考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