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超級數學家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進階棒形圖的世界!
還記得我們怎樣用棒形圖,以清晰又美觀的方式展示資料嗎?現在,是時候讓你的數學技能再升級啦!在這份筆記中,我們要成為棒形圖小專家。我們會學習如何處理超大的數字,甚至在同一個圖表上比較兩組不同的事物呢!
為甚麼這些很重要呢? 因為了解圖表能幫助你了解世界!你可以看到隱藏在數字背後的故事,看懂新聞中的圖表,甚至知道全校最受歡迎的薄餅配料是甚麼!我們馬上開始吧!
極速重溫:棒形圖的基本功
溫馨提示小盒子!
棒形圖(又稱條狀圖)是一種用長條來展示和比較數據的圖像。把它想像成一本用圖畫來講述數字故事的書吧!
每一個好的棒形圖都有這四個部分:
- 標題: 告訴我們這個圖表是關於甚麼的。(例如:「三年班同學最喜歡的寵物」)
- 軸線: 支撐著整個圖表的兩條線。縱軸是垂直的(上下方向),而橫軸是水平的(左右方向)。
- 標籤: 說明每條軸線測量的是甚麼的文字。(例如:「學生人數」和「寵物種類」)
- 棒形: 那些色彩繽紛的長方形!棒形的長度顯示了該類別的數值或數量。它們可以是垂直的(像摩天大廈一樣),也可以是水平的(像火車一樣)。
不用擔心,就算你沒有完全記住,我們也會再詳細講一次!
重點提示
棒形圖有標題、兩條帶有標籤的軸線,以及用棒形來視覺化地呈現數字。
處理大數字!使用刻度
如果我們想製作一個關於全校400名學生最喜歡的顏色的棒形圖,那怎麼辦?我們不可能在軸線上畫400條線吧!那會是一張超級高的紙呢。
解決方法就是我們的秘密武器,它叫做刻度。
甚麼是刻度?
在棒形圖中,刻度是指我們軸線上的一格可以代表多於一個單位。這也稱為一對多表示法。
聯想時間!想想看地圖。地圖上的一厘米可能代表真實世界的一公里。圖表上的刻度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軸線上的一條線可能代表:
- 2個人(一對二的刻度)
- 10票(一對十的刻度)
- 50本書(一對五十的刻度)
- 100公斤(一對一百的刻度)
如何選擇和使用刻度(逐個步驟學!)
假設我們收集了「一所大學校學生最喜歡的運動」的數據:
- 足球:130名學生
- 籃球:90名學生
- 游泳:75名學生
步驟1:找出最大的數字。
最大的數字是130。我們的軸線需要至少到130。
步驟2:選擇一個合適的刻度。
- 一對一的刻度太大了。
- 一對二的刻度仍然需要65條線(130 ÷ 2)。還是太多了!
- 一對十的刻度聽起來不錯!我們可以以十為單位來數數:10、20、30…一直到130。這樣就能輕鬆地畫在紙上。
步驟3:畫出棒形!
- 「足球」的棒形會畫到130的刻度線。
- 「籃球」的棒形會畫到90的刻度線。
- 那麼有75人的「游泳」呢?它會剛好在70和80的刻度線中間!
重點提示
刻度能幫助我們在圖表上顯示大數字。看看你最大的數字,它能幫助你選擇一個好的刻度(例如以5、10或50為單位來數數)。
四捨五入來幫忙!讓棘手的數字變得合適
有時候,我們的數字會有點零散,不能完全符合我們的刻度。想像一下,我們「最喜歡的運動」數據是這樣的:
- 足球:128名學生
- 籃球:92名學生
- 游泳:75名學生
如果我們使用一對十的刻度,要畫出128或92的棒形就有點難度了!這時候,四捨五入就來幫忙了。我們找到一個接近真實數字,但更容易繪畫的約數。
如何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十位
這是一個簡單的小技巧!看看個位數字。
- 如果個位數字是4或以下(1、2、3、4),就四捨到最接近的十位。
- 如果個位數字是5或以上(5、6、7、8、9),就五入到最接近的十位。
例子:
- 128:個位數字是8(5或以上),所以我們五入。最接近的十位數是130。
- 92:個位數字是2(4或以下),所以我們四捨。最接近的十位數是90。
- 75:個位數字是5,所以我們五入。最接近的十位數是80。
小小提點!
當你使用四捨五入後的數字時,你的圖表顯示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估計,但它不是完全準確的。沒關係!它仍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比較圖。你甚至可以在圖表上加上備註,例如「(數字已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十位)」。
重點提示
當我們的數據不完全符合我們的刻度時,四捨五入能幫助我們畫出整齊的棒形。它能用約數給我們一個清晰的圖表。
雙重樂趣!認識複合棒形圖
如果我們想同時比較兩組數據怎麼辦?例如,五年班的男生還是女生讀書讀得比較多?為此,我們可以使用一個超級特別的圖表:複合棒形圖!
甚麼是複合棒形圖?
複合棒形圖(有時也稱為分組棒形圖)在同一類別中將不同組別的棒形並列顯示。這讓比較變得非常簡單!
要讀懂它,你需要成為一名數據偵探,並尋找一個額外的線索:圖例。
- 圖例(或圖示)是一個小方框,解釋圖表上每種顏色或圖案代表甚麼。例如:藍色棒形可能代表「男生」,紅色棒形可能代表「女生」。
如何閱讀複合棒形圖
想像一個名為「一個月內閱讀的書籍數量」的圖表。
步驟1:閱讀標題。 好的,這是關於閱讀書籍數量的。
步驟2:找出圖例。 假設它顯示:藍色棒形 = 5A班,綠色棒形 = 5B班。現在我們知道我們在比較甚麼了!
步驟3:檢查標籤和刻度。 橫軸顯示「書籍種類」(冒險、懸疑、奇幻)。縱軸顯示「書籍數量」,並使用一對五的刻度。
步驟4:開始比較吧! - 對於「懸疑」書籍,你可以看看藍色棒形和旁邊的綠色棒形。哪個棒形比較高?那個班級讀了更多懸疑書籍! - 你也可以找出整體上哪種書籍最受歡迎,只要看看最高的棒形就行了。
你知道嗎?
發明棒形圖的人威廉·普萊費爾(William Playfair),還發明了圓形圖和線形圖。他真是一位圖表天才!
重點提示
複合棒形圖使用多組棒形和圖例來比較兩組或更多組數據。它們在了解各組之間的差異時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