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語法小探險家!

歡迎來到一個超級有趣的任務!今日,我們會學一種很特別的句子建構方法,叫做被動語態。不用擔心,它其實沒有聽起來那麼難!就好像一個魔法戲法一樣,我們可以將句子顛倒過來敘述,讓最重要的部分閃閃發光!

學會了這個,你的寫作能力就會變得更強大,就好像超級英雄選對了超能力去完成任務一樣。準備好了嗎?一起來學習吧!


什麼是主動語態? (最常用的方式!)

首先,我們一起看看平時如何寫句子。這叫做主動語態

主動語態中,主語 (也就是執行動作的人或者事物) 是主角。主語正忙著做事情!

我們一起看看例子吧:

The dog chased the ball. (這隻狗追著球。)

  • 誰正在執行這個動作呢? 這隻狗! (這隻狗就是我們的主語)。
  • 什麼是動作呢? chased (追) (這就是我們的動詞)。
  • 什麼被追呢? 球! (球就是受詞)。

在這句話中,這隻狗很活躍地做著事情。所以我們就稱它為主動語態

以下是幾個更多的例子:

Maria eats the apple. (Maria吃蘋果。) (Maria就是吃東西的主角)。

The students wrote stories. (學生們寫故事。) (學生們就是寫東西的主角)。

重點筆記

主動語態中,句子的結構通常是這樣:
主語 (行動者) + 動詞 (動作) + 受詞 (接受者)


歡迎來到被動語態! (聚焦在受詞上!)

現在就是魔法戲法的時間了!如果我們想將受詞 (也就是動作的接受者) 變成句子的主角,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就可以使用被動語態了!

當我們想強調動作發生在誰或什麼「身上」的時候,就會使用被動語態

我們試著將第一句話「顛倒」過來吧:

The ball was chased by the dog. (球被這隻狗追著。)

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現在,「球」就是句子開頭的主角了!球沒有做任何事;它是「被動」的。這個動作是發生在它「身上」的。

我們試試其他例子吧:

The apple is eaten by Maria. (蘋果被Maria吃掉了。) (現在焦點轉移到可憐的蘋果上了!)

The stories were written by the students. (這些故事是由學生們寫的。) (現在這些故事就是主要話題了!)

快速回顧區

主動語態: 集中講述動作的執行者
Leo painted the picture. (Leo畫了一幅畫。)

被動語態: 集中講述動作的承受者
The picture was painted by Leo. (這幅畫是由Leo畫的。)


如何建構被動語態句子 (秘密公式)

這部分聽起來好像有點複雜,但是不用擔心!有一個簡單的步驟式公式可以將主動語態的句子變成被動語態。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我們用這句主動語態的句子作為例子吧:Anthony writes a poem. (Anthony寫詩。)

第一步:找出受詞。
受詞就是接受動作的事物。Anthony寫了什麼東西呢?A poem (一首詩)。這就是我們的受詞了!

第二步:將受詞變成新的主語。
將受詞搬到句子的最前面。
A poem... (一首詩...)

第三步:加一個「be」動詞。
你需要加一個助動詞,例如is、are、was 或者 were。因為Anthony「寫」(writes) 這個動作是發生在現在,我們會使用is
A poem is... (一首詩是...)

第四步:改變主要動詞的形式。
主要動詞需要變成它一個特別的形式,叫做「過去分詞」。「write」的過去分詞是「written」。
A poem is written... (一首詩被寫...)

第五步:加上「by」以及原本的行動者 (可選擇性)。
為了表示誰做了這個動作,我們可以加上「by」以及原本的主語。誰寫了這首詩呢?Anthony!
A poem is written by Anthony. (一首詩是由Anthony寫的。)

你成功了!這是一句完美的被動語態句子!

我們再試試一句過去式的句子:Someone stole the computer. (有人偷了電腦。)

  1. 受詞: the computer (電腦)
  2. 新主語:: The computer... (電腦...)
  3. 「be」動詞 (過去式): was
  4. 主要動詞 (過去分詞): stolen (偷了)
  5. 最後的句子: The computer was stolen. (電腦被偷了。)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不知道「某人」是誰,所以就不用加上「by someone」了。)


為什麼要使用被動語態?

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被動語態呢?它對於寫作和說話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我們會在以下情況下使用被動語態:

  • 我們不知道誰做了這個動作。
    My bicycle was stolen last night. (我的腳踏車昨晚被人偷了。) (我們不知道竊賊是誰。)

  • 誰執行這個動作並不重要。
    The windows are cleaned every Friday. (窗戶每週五都會被清洗。) (誰清潔它們並不重要,只是知道它們是乾淨的就可以了。)

  • 我們想強調動作的承受者。
    The first prize was won by our school! (頭獎是由我們學校贏得的!) (這個獎項才是最令人興奮的消息!)

你知道嗎?

被動語態在新聞報導和科學書中很常用。因為它們通常都是講述「發生了什麼事」或者「發現了什麼」,而不是誰做的。例如:"A new planet was discovered." (「一個新行星被發現了。」)


小心!常見錯誤

當你學習的時候,很容易犯一些小錯誤。以下有幾點要注意!

錯誤一:漏掉了「be」動詞 (is, was等等)。

  • 錯誤的例子:The cake eaten by the boy.
  • 正確的例子: The cake was eaten by the boy. (蛋糕被這個男孩吃掉了。)

錯誤二:用錯主要動詞的形式。

  • 錯誤的例子:The song was sang by the choir.
  • 正確的例子: The song was sung by the choir. (這首歌由合唱團唱的。)

熟能生巧!你讀得和寫得越多,就會越容易發現並正確地運用被動語態。你一定做得到!

最後總結

各位小探險家,你們做得太好了!你們學會了被動語態的秘密了。

  • 主動語態:主語做動作。(The farmer grows corn. 農夫種玉米。)
  • 被動語態:動作發生在主語身上。(Corn is grown by the farmer. 玉米由農夫種植。)
  • 記住這個秘密公式:受詞 + 「be」動詞 + 過去分詞 (+ by 行動者)

閱讀的時候,記住留意哪裡有被動語態的句子。你會驚訝地發現它們原來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