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折射——奇妙的光線彎曲現象!
哈囉各位同學!你有沒有留意過,放在水杯裡的飲管看起來彎曲或折斷了?又或者,游泳池看起來比實際淺?這不是魔術,而是科學!在這份筆記中,我們將會探索光線一種超酷的特性,叫做折射。我們會學習為甚麼光線會彎曲、它如何產生這些有趣的現象,以及我們如何將這個原理應用在眼鏡和光纖等驚人發明上。這是理解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的關鍵部分,所以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吧!
1. 甚麼是折射?核心概念
想像一下,你在一條平坦的路上奔跑,突然跑到一片厚厚的濕沙上。會發生甚麼事?你會慢下來,對不對?光線也一模一樣!
光線在不同的物質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這些物質稱為介質(「介質」也是其複數形式)。例如,光線在空氣中(密度較低的介質)傳播速度超快,在水中會稍微慢一點,而在玻璃中(密度較高的介質)則更慢。
折射是光線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的彎曲現象。這種彎曲是光速改變造成的。
必記關鍵詞
介質:光線可以穿透的任何物質,例如空氣、水或玻璃。
透明:能讓光線清晰穿透的物質。
折射:光線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的彎曲現象。
你知道嗎?
光線在真空中(例如外太空)傳播最快,速度高達每秒近30萬公里!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比光速更快。
第一部分重點總結
折射是光線在不同物質(介質)之間移動時,由於速度改變而引起的彎曲現象。
2. 折射定律(如何繪製光線圖!)
科學家使用光線圖來表示光線如何彎曲。別擔心,一旦你了解了這些規則,它們就很容易理解。首先,讓我們學習一些重要的直線和角度。
法線:一條想像的直線,與兩種介質交界面呈90°角。
入射角 (i):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折射角 (r):折射光線(進入新介質後)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光線彎曲的兩條黃金定律
光線彎曲的方向,你只需要記住兩條主要規則:
定律1:當光線從密度較低的介質進入密度較高的介質時(例如:從空氣進入水),它會減慢速度並向法線彎曲。這表示折射角 (r) 會小於入射角 (i)。
定律2:當光線從密度較高的介質進入密度較低的介質時(例如:從水進入空氣),它會加快速度並偏離法線彎曲。這表示折射角 (r) 會大於入射角 (i)。
記憶小助手!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技巧來記住這些規則。只要記住「快向法線」和「慢離法線」的中文縮寫就好了:
快向法線:速度快變慢,光線向法線彎曲。
慢離法線:速度慢變快,光線離開法線彎曲。
折射率:「彎曲」程度分數
有些物質比其他物質更能使光線彎曲。我們用一個稱為折射率的數值來量度。較高的折射率表示該物質「光學密度」更高,更能減慢光速,導致光線彎曲得更明顯。
例如,鑽石的折射率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它能讓光線大幅度彎曲,看起來如此閃爍的原因!水的折射率比鑽石低,所以它對光線的彎曲作用較小。
第二部分重點總結
當光線減速(進入密度較高的介質)時,它會向法線彎曲;當光線加速(進入密度較低的介質)時,它會偏離法線彎曲。
3. 折射的實際應用!真實世界例子
既然我們知道了這些定律,就讓我們看看它們如何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現象吧。
彎曲飲管的錯覺:當你觀察水杯裡的飲管時,它在水面處看起來是彎曲的。為甚麼呢?來自飲管在水下部分的的光線,在到達你的眼睛之前,會從水(密度較高)進入空氣(密度較低)。根據我們的定律(慢離法線!),這些光線會偏離法線彎曲。你大腦不知道光線已經彎曲了,所以它會假設光線是沿直線傳播的。它會將光線追溯到比飲管實際位置更高的一點,使飲管看起來彎曲了!
視深——看似較淺的游泳池:出於同樣的原因,游泳池或魚缸裡的魚總是看起來比實際淺。來自池底的光線在離開水面時會偏離法線彎曲。你大腦會將光線沿直線追溯到一個假想的「視深」底部,它比真實底部淺得多。
第三部分重點總結
許多常見的光學錯覺,例如彎曲的飲管和看似較淺的游泳池,都是由於光線從水進入空氣時發生折射所引起的。
4. 一個特殊情況:全內反射(TIR)
這聽起來很複雜,但這只是一種很酷的現象,當光線試圖從較密介質進入較疏介質時就會發生。有時,光線不會穿透出去,反而會被困住並反射回介質內部!
要發生全內反射 (TIR),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 光線必須從密度較高的介質射向密度較低的介質(例如:從玻璃到空氣)。
2. 入射角必須大於一個稱為臨界角的特殊角度。
臨界角是使折射光線沿著兩種介質的交界面(與法線呈90°角)傳播的特定入射角。如果你將入射角稍微增加一點,超過臨界角,光線就完全不會折射出去——它會完美地反射回介質內部。它就像一面完美的鏡子!
全內反射的超棒應用
光纖:這些是超細、有彈性的玻璃或塑膠纖維。光線從一端射入,以大於臨界角的角度撞擊內壁,因此它會一直反彈(完全內反射),直到另一端而不會逸出。我們就是這樣傳輸超高速互聯網資訊,以及醫生如何使用內窺鏡檢查身體內部!
潛望鏡中的稜鏡:高品質的潛望鏡和雙筒望遠鏡使用稜鏡而不是平面鏡。它們利用全內反射來完美地反射光線,提供更清晰、更明亮的圖像。
第四部分重點總結
要發生全內反射,光線必須從密度較高的介質進入密度較低的介質,並且入射角必須大於臨界角。這樣光線就會被完美地「困住」。
5. 折射的應用:透鏡!
透鏡只是一些經過特殊形狀設計的透明物質(如玻璃或塑膠),用來以有用的方式彎曲光線。從相機到望遠鏡,甚至是我們自己的眼睛,它們都是關鍵!
凸透鏡(中間「胖胖」的那些)
凸透鏡中心較厚,邊緣較薄。它會使平行光線向內彎曲並匯聚於一點。我們稱它為會聚光線。
想像一下:放大鏡。
應用於:放大鏡、相機、投影機,以及遠視人士的眼鏡。
成像:可以放大,常用來使物體看起來更大。
凹透鏡(中間「瘦瘦」的那些)
凹透鏡中心較薄,邊緣較厚。它會使平行光線向外彎曲並分散開來。我們稱它為發散光線。
想像一下:將光線散開。
應用於:近視人士的眼鏡,以及門上的貓眼,提供廣闊視野。
成像:總是使物體看起來更小、更正立。
繪製透鏡光線圖(快速指南)
要找出透鏡會形成甚麼樣的像,我們可以繪製一個簡單的光線圖。這是基本概念:
1. 從物體頂部畫一條光線,平行於透鏡的中心線傳播。
對於凸透鏡,這條光線會彎曲並穿過另一側的焦點。對於凹透鏡,這條光線彎曲後,如同從同一側的焦點發出。
2. 從物體頂部畫第二條光線,它穿過透鏡的光學中心(最中間)而不彎曲。
3. 這兩條光線(或它們的假想延長線)相交的地方,就是像的頂部形成的位置!
第五部分重點總結
凸透鏡是會聚透鏡,它會使光線匯聚,並能放大物體。凹透鏡是發散透鏡,它會使光線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