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概覽

各位同學大家好!讓我們一起探索中國令人讚嘆的經濟吧!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們說一個國家的經濟「龐大」或「正在增長」時,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其實這就像在看一個國家的「成績表」一樣!在本章中,我們將會學習如何解讀中國的經濟「成績表」。

我們會揭示衡量經濟規模的方法,將經濟活動細分為不同的工種(從務農到開發應用程式!),並了解為什麼中國常被稱為「世界工廠」。理解這些對我們香港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們這座城市與內地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第一部分:經濟的「成績表」—— 本地生產總值 (GDP)

要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如何,我們會使用一些特別的指標。別擔心,它們比你想像的更容易理解!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本地生產總值 (GDP) 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

什麼是本地生產總值 (GDP)?—— 巨型價格標籤

想像一下,你能為一個國家在整整一年內生產的所有貨品和提供的所有服務都貼上一個價格標籤。將這些總值加起來,就得到了本地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貨品:這些是你可以觸摸到的實體物品,例如智能手機、衣服、汽車,甚至是一碗簡單的米飯
  • 服務:這些是人們為他人提供的行動或工作,例如看醫生、乘坐巴士、理髮,或是老師的一堂課

因此,本地生產總值 (GDP) 是一個國家在一年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貨品和服務的市場總值。本地生產總值越高,通常意味著經濟規模越大。

你知道嗎? 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這表示它每年生產的貨品和服務數量非常龐大。

什麼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 你的一塊薄餅!

擁有龐大的本地生產總值固然很棒,但這並不能說明經濟的全貌。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超過14億人!)。那麼,我們如何計算每個人平均享有的經濟份額呢?

比喻時間到! 將一個國家的本地生產總值想像成一個巨型薄餅。中國的薄餅非常巨大!但是,它必須分給14億人。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 告訴我們每人平均享有的「薄餅」大小。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 是一個國家的本地生產總值總額除以其總人口。 「人均」(per capita) 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每人」。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公式: $$ \text{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 \frac{\text{本地生產總值總額}}{\text{總人口}} $$

這個數字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一個國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將中國與其他國家比較

透過比較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與其他國家,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地位。

  • 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 非常高(一個巨型薄餅)。這顯示中國是一個主要的經濟大國。
  • 中國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比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或日本)低(個別的「薄餅塊」較小)。這顯示,平均而言,每人的財富仍在追趕中。這告訴我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常見錯誤提示! 不要混淆本地生產總值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如果一個國家人口眾多,它可能擁有龐大的本地生產總值總額,但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卻較低。務必同時看這兩個指標,才能得到完整的情況!

第一部分的重點總結

本地生產總值 (GDP) 衡量的是一個經濟體的總規模(整個薄餅),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 衡量的是每人平均享有的份額(你的一塊薄餅)。這些工具向我們展示,中國擁有龐大而強大的經濟體,但它仍在發展的過程中。


第二部分:經濟的三大「團隊」

經濟並不是一大團東西。它由不同類型的行業或工種組成。我們可以將它們分為三個主要的「團隊」。如果一開始你覺得有點難,別擔心,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

團隊一:第一產業(「大自然」團隊)

這個團隊直接從自然環境中獲取原材料。它們是經濟的基礎。

  • 他們做什麼: 農業、漁業、採礦業(挖掘煤炭和金屬)、林業(砍伐樹木)。
  • 記憶小貼士: 第一 (Primary) 意思是「最初的」。這些是從地球獲取資源的最初活動。
團隊二:第二產業(「製造」團隊)

這個團隊將從第一產業獲取的原材料轉化為製成品。這是經濟中的製造業和建造業部分。

  • 他們做什麼: 營運工廠製造汽車、衣服和電子產品;加工食品;建造建築物和道路。
  • 記憶小貼士: 第二 (Secondary) 意思是「其次的」。這是第二個步驟,進行物品的製造。這也被稱為工業部門
團隊三:第三產業(「服務」團隊)

這個團隊不生產實體物品。相反,它為個人及其他企業提供服務。

  • 他們做什麼: 銀行業、醫療保健業(醫生和護士)、教育業(教師)、零售業(店員)、運輸業(巴士司機)、旅遊業,以及科技業(軟件開發員)。
  • 記憶小貼士: 第三 (Tertiary) 意思是「第三的」。這是第三個步驟,涉及幫助和服務他人。
第二部分的重點總結

所有經濟體都可以細分為三個產業:第一產業(獲取原材料)、第二產業(製造物品)和第三產業(提供服務)。


第三部分:哪個「團隊」在中國最重要?

現在我們有了這三個團隊。我們怎麼知道哪一個在中國經濟中規模最大或最重要呢?我們不能只靠猜測!我們需要透過兩種主要方式查看數據。

方法一:總產值(賺取了多少錢)

這是一個產業所生產的所有貨品和服務的總值。這就像檢查哪個團隊為國家帶來最多收入。如果第二產業的工廠生產的貨品價值數萬億人民幣,那就是一個巨大的總產值!

方法二:就業人數(提供了多少個職位)

這就是簡單地計算在每個產業工作的人數。如果數千萬人在服務業工作,這表明這個產業對提供就業機會極其重要。

數據告訴我們中國什麼?

隨著中國的發展,其產業的重要性發生了顯著轉變:

  • 在過去, 第一產業(農業)僱用最多人。
  • 在其快速增長期間, 第二產業(製造業)在總產值方面變得最重要。這就是中國贏得「世界工廠」稱號的時候。
  • 現今, 第三產業(服務業)增長最快。它現在對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貢獻最大,並僱用了大量人口。

這種轉變是一個發展中經濟體的典型標誌!它顯示社會從以農業為基礎,轉變為以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基礎。

第三部分的重點總結

我們利用一個產業的產值(金錢)和就業人數(職位)來衡量其重要性。在中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已成為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顯示了其現代化的程度。


第四部分(延伸):深入「世界工廠」—— 工業部門

讓我們深入了解第二產業,也稱為工業部門。這個部門是數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驚人增長的引擎。

主要產業及其特點

當我們談論中國的工業部門時,我們指的是廣泛的活動。其中主要的產業是那些產值最高和僱用工人最多的產業。

中國主要產業的例子:

  • 電子和科技業: 從你口袋裡的手機到龐大的電訊網絡,無所不包。
  • 紡織和服裝業: 生產全球大部分的服裝、鞋履和布料。
  • 機械和設備製造業: 製造用於工廠、建築,甚至高速列車的重型機械。
  • 汽車製造業: 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龐大的汽車生產商,特別是電動汽車。

中國工業部門的主要特點:

  • 規模龐大: 生產數量非常巨大。
  • 出口導向: 長期以來,其主要特點是生產貨品以銷售到其他國家。
  • 升級轉型: 它現在正從生產簡單、低成本的物品(例如玩具和基本服裝)轉向創造高科技、高價值的產品(例如電動汽車、機械人技術和航空航天科技)。
第四部分的重點總結

中國的工業部門廣闊、強大且不斷發展。從電子產品到機械製造,其主要產業使其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領導者。我們透過分析這些主要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數據來識別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