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究竟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
大家好!你曾否嘗試到新地方旅行度假?又或者你在香港周圍都見到很多旅客?旅遊這項活動,就是以玩樂為目的。在這一章,我們會像偵探一樣,一同調查一個大問題:究竟旅遊對一個地方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會探討一下大家為何喜歡去旅行,旅客會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以及我們如何可以做個更好的旅客。這個課題很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了解世界及我們對世界的影響。事不宜遲,立即開始!
第一節:旅行癮發作!我們為何如此喜歡去旅行?
什麼是康樂活動?
首先,讓我們談談康樂活動。這個聽起來很專業的詞彙,其實就是指我們在閒暇時間所做,用來放鬆身心、享受樂趣的活動。你將它想像成替電話充電就明白了!上學做功課就像用盡了你的電量,而康樂活動就是替你充電、充飽電!
旅行就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康樂活動。它可以讓我們見識新事物、品嚐新美食,以及暫時擺脫每日的日常規律。
為何香港人越來越喜歡去旅行?
你們有沒有發現,每逢假期,機場都擠滿了人?就是因為越來越多香港人喜歡到外地旅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閒暇時間更多:現在大家的假期及空閒時間比以前多了。
- 收入增加:當大家賺了更多錢,自然就有多餘的錢可以花費在旅行這些事情上。
- 資訊流通更快:有了互聯網,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在Instagram看到世界各地的美照,在YouTube看旅遊影片,還可以網上預訂機票酒店。這樣就令我們很想去玩了!
- 了解更多:我們現在對其他國家及文化有更多認識,這就勾起了我們的好奇心,想去探訪一下。
你知不知道?
香港人最喜歡旅行的時候,就是主要假期,例如:農曆新年、復活節、暑假及聖誕節。這種旅行模式就叫做季節性模式。
重點總結
大家去旅行是為了康樂活動,想放鬆及享樂。在香港,越來越多人去旅行,因為他們有更多時間、更多金錢,以及更方便的方式去了解及預訂旅行。
第二節:世紀大辯論—是朋友還是敵人?
當旅客去到一個地方,他們會帶來很多改變。有些是好的,有些就不是那麼好。讓我們看看事情的兩面吧。
旅客做「朋友」(好處!)
當旅客是一個地方的「朋友」時,他們會帶來正面影響,尤其是對經濟,有時甚至對環境都有幫助。
經濟效益(錢!錢!錢!)
- 就業機會:旅遊業創造很多就業機會!酒店、餐廳、機場都需要人手,還有導遊。例如,當旅行團去到當地村落,他們可能會請當地人做導遊,這就為那個人創造了工作。
- 收入與增長:旅客會在飲食、購買手信及住宿酒店方面花費金錢。這些錢幫助當地企業發展,支持整個社區。這個就叫做經濟增長。
環境效益(保護大自然!)
- 保存與保育:旅遊業帶來的錢可以用來保護環境。例如,你去國家公園所支付的入場費,通常都會用來聘請護林員,去保護那裡的動植物。
- 提高意識:旅遊可以令當地人及遊客都更加意識到大自然的美麗及重要性,鼓勵大家一同保護它。
旅客做「敵人」(不那麼好的事情!)
可惜的是,旅遊有時亦會造成問題。這些就是負面影響。
環境影響(損害大自然)
- 污染:更多旅客代表更多飛機、巴士及汽車,這就會導致空氣污染。旅客亦可能留下大量垃圾。
- 實物損耗:這個意思是指物件會磨損。想像一下每日幾千人走同一條古老的石路。日積月累,那條路就會損壞。潛水員不小心亦可能損壞珊瑚礁這些自然景點。
社會文化影響(擾亂居民生活)
- 擾亂當地居民生活模式:太多旅客會令地方變得擠迫及嘈吵。商店的物價可能會上漲,令當地居民生活成本更高。
- 社區問題:有時,旅遊業急速發展可能會在以前很寧靜的地區出現罪案。
- 文化衝突:旅客可能不明白或不尊重當地傳統及習俗,這會令當地人不開心。例如:去寺廟參觀時穿了不合適的衣服。
快速複習箱
正面影響 (朋友):創造就業、帶動收入、有助保護環境。
負面影響 (敵人):造成污染、損壞景點、擾亂當地文化,以及令當地人生活更困難。
第三節:本地仔細看—香港地質公園與文化徑
我們不需要去到很遠,在香港都可以看到旅遊業的影響。不如我們想想我們的香港地質公園(有很多令人驚嘆的古老岩石)以及文化徑(講述我們歷史故事的地方)吧。
這些地方都吸引很多旅客。那麼,在這裡,旅客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 好處:旅客帶來的錢可以幫助維護行山徑及資訊中心。他們的到訪亦鼓勵我們保護這些特別的地方。
- 壞處:太多遊客會導致行山徑水土流失、留下垃圾,甚至損壞大家前來觀看的岩石及歷史古蹟。
那麼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制定規則保護這些地區,例如興建合適的步道、豎立「請帶走垃圾」的牌子,以及教導遊客如何在不損害景點的情況下享受旅程。這就帶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第四節:尋找平衡—可持續旅遊!
那麼我們如何可以享受旅遊的好處,同時又避免所有壞處呢?答案就是可持續旅遊。
不用擔心,它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可持續旅遊意思是以一種對環境好、對當地人好、對經濟都好的方式去探訪一個地方——不單是為了今天,更是為了將來!
比喻:想像一棵果樹。可持續旅遊就是你摘水果來吃(享受旅遊),同時你亦灌溉及照顧那棵樹(保護地方),這樣它將來就可以繼續結出更多果實。
可持續旅遊實踐!
很多地方都努力實踐可持續旅遊。讓我們看看我們課程中的例子:
- 澳門 (歷史城區):他們會用旅遊業的收入,小心翼翼地修復及保存他們美麗的葡式及中式舊建築,確保它們可以長存,讓未來幾代人欣賞到。
- 泰國 (島嶼及海灘):為了防止沙灘因太多遊客而受到破壞,政府有時會封閉部分沙灘,讓大自然回復生機。他們亦有規定保護珊瑚礁免受損壞。
- 巴西 (亞馬遜雨林):有些特別的「生態旅館」供旅客入住。這些旅館通常會用太陽能供電、僱用當地人,並教導遊客保護雨林的重要性。
你如何可以做個可持續旅遊的實踐者?
每個人都可以幫忙!只要你跟隨一個簡單的「綠色旅遊行為守則」,你就可以帶來正面影響。
做個出色旅客的清單:
✔ 尊重當地文化:學幾句當地語言,例如「你好」及「謝謝」。穿著合適,尤其是參觀宗教場所。
✔ 支持本地消費:光顧當地餐廳,購買當地藝術家製作的手信。這樣直接幫助到當地社區。
✔ 保護環境:不要留下任何垃圾。在酒店房間節約用水用電。不要從大自然帶走任何東西,例如沙灘的貝殼或公園的石頭。
✔ 保持尊重:保持安靜,並尊重將你的度假目的地視為「家」的當地居民。
重點總結
可持續旅遊是最好的出路!它的目標是令旅遊對所有參與者及事物都有好處:遊客、當地居民、當地文化、經濟及環境。而你有能力成為一個可持續旅遊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