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溫習筆記:全球製造業轉移
歡迎,未來地理學家們!🗺️
各位同學好!你有沒有留意過自己衣服、手機或者鞋子上的標籤,然後好奇:「為什麼這些東西會在那麼遠的地方製造呢?」這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很久以前,很多產品都在美國或英國等地生產。但現在,工廠遍佈全球,尤其是在亞洲地區。
這種大規模的轉移,我們稱之為全球製造業轉移。在這些筆記中,我們會一起探索這個引人入勝的課題。我們會了解:
• 為什麼工廠會從一些國家遷移到另一些國家。
• 在這場全球遊戲中,有哪些主要參與者(向跨國企業打個招呼吧!)。
• 這種轉移為不同國家帶來的好處(機遇)和壞處(威脅)。
• 我們如何努力讓製造業對所有人及地球都更公平、更好。
了解這些,能幫助我們明白世界是如何緊密相連的。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1. 發生了什麼?宏觀視角
那麼,什麼是製造業呢?
這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製造業就是將原材料轉化成可供我們使用的製成品。
類比時間到了!想想烘焙蛋糕。你取來原材料(麵粉、糖、雞蛋),然後透過一個過程(攪拌、烘烤)來製作出製成品(一個美味的蛋糕!)。工廠所做的也是同樣的事,只不過規模大得多,用來製造汽車、電腦和衣服等物品。
移動中的工廠:全球轉移
全球製造業轉移是指工廠生產和職位從已發展國家(MDCs),例如美國、英國和日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LDCs),例如中國、越南和墨西哥的現象。
這並非一朝一夕發生的事!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在過去50年裡改變了世界。
快速看看香港的故事
• 從前:香港曾經是一個製造業強國!在1960年代和70年代,我們這個城市到處都是製造衣服、玩具和電子產品的工廠。你隨處都可以看到產品上印著「香港製造」。
• 發生了什麼事?:從1980年代開始,在中國廣東省的邊境對面經營工廠變得更便宜。因此,許多香港工廠老闆將他們的生產線轉移到那裡。
重點總結
全球轉移是指工廠為了生產貨品,從較富裕的國家(已發展國家)遷移到較貧窮的國家(發展中國家)。香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親歷了工廠遷離本地的過程。
2. 工廠為何遷移?選址因素
一間公司不會隨意為新工廠選擇地點。他們會考慮許多稱為選址因素的事情。這些因素隨著時間而改變。
傳統(舊式)因素
在以前,工廠需要靠近幾個關鍵事物。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就是想像製造和銷售一些基本物品,比如鋼管。
• 原材料:製造鋼材需要鐵礦石,所以你會在鐵礦附近建立工廠。
• 勞工(工人):你需要人手在工廠工作,所以你會在城鎮或城市附近建立工廠。
• 運輸:你需要運入原材料並運出製成的鋼管,所以你會在河流、鐵路或港口附近建立工廠。
• 市場(顧客):你希望銷售你的鋼管,所以你會在購買鋼管的城市或建築工地附近建立工廠。
改變遊戲規則者:新因素
今天,世界聯繫得更緊密了!新的因素變得超級重要,並促成了全球轉移的發生。如果這聽起來有點複雜,別擔心,我們會為你逐一解釋。
1. 科技進步(特別是資訊及通訊科技,ICT):
ICT代表著資訊及通訊科技。想想互聯網、電郵和視像通話。現在,一個在紐約的經理可以輕易地與一個在越南的工廠經理溝通。這使得從遠處控制工廠變得容易。
2. 更便宜、更完善的運輸:
現在,巨型貨櫃船和貨機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便宜、更快速地在全球各地運輸貨物。甚至可能在孟加拉製造一件T恤並運到英國,比在英國本地製造更便宜!
3. 相對勞工成本(這個很重要!):
這只是指支付工人薪金的成本。與已發展國家相比,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工資要低得多。公司可以將工廠遷到勞工成本較低的地方,從而節省大量金錢。
4. 政治影響:
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通常會鼓勵外國公司在當地興建工廠。他們可能會提供稅務優惠(支付較少稅款),或設立稱為經濟特區的特別區域(例如在廣東),這些區域的規例會較少。
5. 研究與開發(R&D):
這是業務中「思考」的部分——設計新產品和技術。公司通常會將他們的研發部門保留在已發展國家,因為那裡有更多大學和高技能科學家,同時將「製造」部分(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快速複習框
工廠以前的選址考慮因素是:原材料、勞工、運輸、市場。
現在,最重要的因素是: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更便宜的運輸、更低的勞工成本和政府支持。
3. 主要參與者:跨國企業(TNCs)
什麼是跨國企業?
跨國企業(TNC)是一家在全球多個國家營運的巨型公司。它們是全球轉移的主要推動者。你們肯定認識其中許多企業!
例子:蘋果、耐克、阿迪達斯、三星、豐田、麥當勞。
它們通常在已發展國家設立總部(主要辦公室或「大腦」),但在全球各地都有工廠、商店和辦公室。
你知道嗎?
一些跨國企業一年的盈利,甚至比某些國家的整體經濟總量還要多!它們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跨國企業如何組織全球轉移
讓我們以智能手機為例:
步驟1:設計與研發 - 手機由美國加州(一個已發展國家)的高薪工程師設計。
步驟2:零件採購 - 零件由全球各地不同的公司製造。螢幕可能來自韓國,處理器可能來自台灣。
步驟3:組裝 - 所有這些零件被運往中國(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一家巨型工廠,數千名工人會在那裡組裝成最終的手機。
步驟4:銷售 - 製成的手機會被運往全球各地銷售。
這種複雜的系統之所以能實現,正是因為我們剛才談到的「新」選址因素!
重點總結
跨國企業是引導全球轉移的巨型跨國公司。它們在全球各地分拆業務,將高技能職位保留在已發展國家,同時將製造業職位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節省成本。
4. 贏家與輸家?機遇與威脅
全球轉移對每個人都有巨大影響。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有好處(機遇)和壞處(威脅)。
對於發展中國家(LDCs)——工廠「遷入」的地方
案例研究例子:中國廣東
機遇(好處)👍
• 創造就業:這是最大的好處!它為數百萬人提供工作,讓他們有機會擺脫貧困。
• 經濟增長:新工廠意味著國家有更多收入,這些錢可以用於建設道路、學校和醫院。
• 新技能與技術:當地工人可以學習新技能和使用現代技術,這有助於國家進一步發展。
威脅(問題)👎
• 剝削工人:為了降低成本,工人可能獲得極低的工資,工作時間非常長,並在不安全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 環境污染:如果沒有嚴格的法律來保護環境,工廠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空氣和水污染。
• 過度依賴:如果一家跨國企業決定將工廠轉移到一個勞工成本更便宜的國家,當地可能會突然失去數千個工作崗位。
對於已發展國家(MDCs)——工廠「遷出」的地方
案例研究例子:美國的大湖區(「鏽帶」)或英國部分地區。
機遇(好處)👍
• 更便宜的產品:我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購買衣服和電子產品等物品。
• 專注高技能職位:國家可以專注於研發、金融和設計等薪酬較高的職位。
• 減少污染:關閉老舊、重污染的工廠可以改善本地的環境質素。
威脅(問題)👎
• 職位流失:當工廠關閉時,數千名工人會失去工作。這稱為工業衰退。
• 城市衰落:舊工業區可能變得破舊,工廠空置,失業率高。這些地區有時被稱為「鏽帶」。
• 技能差距:工廠工人可能不具備新高科技職位所需的技能,因此若沒有再培訓,他們很難找到新的工作。
重點總結
全球轉移是一把雙刃劍。它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就業和收入,但也可能造成污染和剝削。它讓已發展國家的消費者享受到更便宜的商品,但也可能導致職位流失和城市衰落。
5. 讓它變得更好: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那麼,全球轉移既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壞的一面。我們如何能更好地管理它呢?
什麼是可持續的工業發展?
這是指以一種對所有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有益的方式來生產物品。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張三腳凳:
1. 經濟層面(利潤):公司需要賺錢。
2. 社會層面(人群):工人必須受到公平對待,社區也應受惠。
3. 環境層面(地球):我們必須保護地球免受污染和破壞。
如果任何一條腿不穩,凳子就會倒下!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平衡這三方面。
緩解問題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國家正在努力解決全球轉移所帶來的問題的方法:
• 在發展中國家:
- 政府可以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以確保工人的安全並保護環境。
- 他們可以設定最低工資,確保工人獲得公平的薪酬。
- 他們可以投資於教育,以轉向更高技能的產業。
• 在已發展國家:
- 政府可以資助再培訓計劃,幫助前工廠工人學習新技能。
- 他們可以投入資金清理並重新開發舊工業用地,將其轉變為公園、辦公室或新的住宅。
最後總結
全球製造業轉移重塑了我們的世界。它展示了我們之間是多麼緊密相連。透過追求可持續發展,我們可以努力更公平地分享利益並減少危害,為人類和地球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