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賣柑者言》學習筆記!

你好!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古文——劉基的《賣柑者言》。

你是否曾經買過外表看起來很漂亮,但裡面卻不好吃的東西?這篇文章就從一個賣「黑心」柑橘的小販說起,但作者真正想談論的,卻是比柑橘更重要、更嚴肅的大事。讀完這篇筆記,你會明白:

  • 古人如何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出深刻的道理。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 如何分析一篇文章的深層含義,看穿作者真正想批評的是什麼。

別擔心文言文很難,我們會把它拆解成一小塊一小塊,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你明白!一起開始吧!

👨‍🏫 作者與背景介紹:誰是劉基?

劉基 (1311-1375),字伯溫,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超級厲害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幫助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打天下、建立國家,就像是皇帝的「軍師」一樣,非常聰明!

《賣柑者言》是他寫的一篇寓言式散文。「寓言」就是透過一個虛構的小故事來講述一個大道理。劉基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社會上有很多貪官污吏,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正直、很有能力,但實際上卻是禍國殃民的壞蛋。劉基不敢直接點名罵他們,於是就巧妙地透過「賣柑者」的故事,來諷刺這些虛有其表的官員。

💡 你知道嗎?

中國民間傳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就是說劉基的功績可以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提並論!可見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

🔑 本節重點

《賣柑者言》是一篇寓言,作者劉基想藉著賣爛柑橘的故事,來諷刺當時社會上那些表裡不一、名不副實的官員。

🍊 課文解讀:一個賣柑橘的人說的話

我們會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來理解,讓你更容易跟上!

第一部分:奇怪的柑橘 (故事的開端)

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白話翻譯: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商人,很會保存柑橘,經過了冬天和夏天都不會腐爛。拿出來的時候,柑橘光彩奪目,質地像美玉,顏色像黃金。他把柑橘放在市場上,價錢是普通柑橘的十倍,人們還是搶著去買。

重點字詞分析
  • 杭:指杭州。
  • 善藏柑:很會儲藏柑橘。
  • 涉寒暑不潰:經歷了冬天和夏天(指放了一整年)也沒有腐爛。,腐爛的意思。
  • 燁然:光彩鮮明的樣子。
  • 賈十倍:賣價是(普通柑橘)的十倍。,讀音「古」,解作價錢、售價。
  • 鬻:讀音「育」,買的意思。

第二部分:「我」的質疑 (衝突的發生)

原文:
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內,則乾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

白話翻譯:
我買了一個,把它切開,就有一股像煙一樣的氣味撲向口鼻。看看柑橘的裡面,已經乾得像破爛的棉絮了。我覺得很奇怪,就質問他:「你賣給別人的東西,是打算用來裝滿祭祀用的器皿,供奉神明,招待賓客的嗎?還是只想用漂亮的外表來欺騙那些愚笨和瞎眼的人呢?你這種欺騙的行為,實在是太過分了!」

重點字詞分析
  • 予:我,作者自稱。
  • 貿:買。
  • 敗絮:破舊的棉絮。這就是成語「敗絮其中」的由來。
  • 籩豆:古代祭祀時用來盛載食物的器具。這裡泛指祭祀活動。
  • 衒外以惑愚瞽:炫耀外表來迷惑愚人和瞎子。,同「炫」,炫耀。,瞎眼的人。

第三部分:賣柑者的辯解 (主旨的揭示)

原文: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姦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白話翻譯:
賣柑者笑著說:「我做這門生意已經很多年了,我靠它來養活自己。我賣出去,人們買回去,從來沒有人說什麼,為什麼只有您不滿意呢?世界上搞欺騙的人可不少啊,難道只有我一個嗎?...現在那些佩戴著虎符、坐在虎皮帥位上的將軍,看起來威武,像是國家的保衛者,但他們真的懂得孫子、吳起的兵法嗎?那些戴著高帽子、拖著長長腰帶的文官,看起來氣宇軒昂,像是國家的棟樑,但他們真的能建立像伊尹、皋陶那樣的功業嗎?盜賊作亂他們不知道抵禦,百姓生活困苦他們不知道拯救,官吏奸詐他們不知道禁止,法紀敗壞他們不知道整頓,只會白白浪費國家的糧食而不知羞恥。看看他們坐在豪華的廳堂,騎著高大的駿馬,喝著美酒,吃著佳餚的樣子,哪一個不是看起來威嚴得令人敬畏,顯赫得值得效法呢?他們又有哪個不是外表像金玉,內裡卻像破棉絮一樣呢?現在您對這些大問題不加審察,卻只來檢查我的柑橘!」

重點字詞分析
  • 業是:做這件事(指賣柑)。
  • 食吾軀:養活我自己。
  • 佩虎符、坐皋比者:指武將。虎符是古代調兵的信物,皋比是虎皮做的座位,都是將軍的象徵。
  • 洸洸乎干城之具:威武的樣子,是保衛國家的工具(人才)。
  • 孫、吳:指春秋時代的軍事家孫武和吳起。
  • 峨大冠、拖長紳者:指文官。峨,高。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
  • 伊、皋:指商代名相伊尹和舜時賢臣皋陶。
  • 糜廩粟:浪費倉庫裡的糧食。
  • 醇醴、飫肥鮮:指美酒佳餚。
  • 巍巍、赫赫:形容樣子高大、顯赫。

🧐 內容分析與主旨探究

故事結構:一問一答,層層深入

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晰,就是「我」和「賣柑者」之間的一段對話。
1. 引子:作者買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橘。
2. 質疑:作者生氣地質問賣柑者為何騙人。
3. 辯解與深化:賣柑者反駁,指出社會上那些裝模作樣的達官貴人,才是真正的「敗絮其中」,從而揭示文章主旨。

核心主旨:借柑橘諷刺時弊

這篇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賣柑者的那段話。他承認自己的柑橘是「敗絮其中」,但他巧妙地將矛頭指向了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類比與對照:

  • 賣柑者騙人:只是為了謀生,騙的只是小錢,影響不大。
  • 官員們騙人:他們身居高位,掌管國家大事,卻沒有真才實學。他們欺騙的是君主和百姓,會導致國家衰敗,影響極其嚴重!

所以,作者真正想說的是:社會上最大的騙子,不是街頭的小販,而是那些尸位素餐(佔著職位不做事)、虛有其表的達官貴人。他們就像那些外表華麗的爛柑橘,對國家和人民毫無益處,只會造成禍害。

🔑 核心觀念快速回顧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字面意思:外表像金和玉一樣華美,裡面卻像破棉絮一樣糟糕。
比喻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美好,但本質敗壞。在本文中,既指柑橘,也指那些無能的官員。

✍️ 寫作手法大解密

劉基用了一些很厲害的寫作技巧,讓這篇短文充滿力量。

1. 托物言志 (借物說理)

這是本文最核心的手法。作者沒有直接站出來大罵官員,而是藉著一個小小的柑橘,把深刻的道理寄託在裡面。這樣寫既安全又生動,讀者也容易理解。

生活中的例子:就像老師想告訴你要有內涵,可能會說:「做人不要像個空瓶子,看起來漂亮,搖起來卻沒聲音。」這裡的「空瓶子」就是用來「托物言志」的東西。

2. 對比鮮明

文章中充滿了強烈的對比,讓主題更加突出。

  • 柑橘外表 vs 柑橘內在:「玉質而金色」 vs 「乾若敗絮」。
  • 官員外表 vs 官員內在:「洸洸乎」、「昂昂乎」 vs 什麼都「不知」、「不能」。
  • 小騙子 vs 大騙子:賣柑者 vs 達官貴人。

這種強烈的反差,讓諷刺的效果加倍!

3. 設問與反問

賣柑者在辯解時,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反問句,例如:「果能授孫、吳之略耶?」、「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這些反問句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它們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引發讀者思考,讓他的辯解聽起來更有力和理直氣壯。

常見錯誤提醒

不要只看到表面!有些同學讀完後,可能只覺得這是一個關於誠信、不要賣假貨的故事。這當然沒錯,但這只是文章的表層意思。一定要深入理解賣柑者那段話,明白作者真正要批評的對象是當時的統治階級

🎉 總結:我們學到了什麼?

《賣柑者言》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爛柑橘的故事,它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社會上那些虛偽、腐敗的現象。劉基透過精彩的寓言對比手法,讓我們學會了:

  1. 批判性思考: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要深入探究其本質。
  2. 借物說理:學習如何用一個具體的事物,來表達抽象的觀點和道理。
  3. 成語的來源:明白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的深刻含義和用法。

希望這份筆記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篇經典古文。下次看到外表華麗但內在空洞的人或事時,你可能就會想起這個賣柑者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