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 E:社會影響 — 健康與道德議題

同學們,大家好!歡迎來到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常常專注於電腦的運作方式,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們的健康、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的是非觀念。在這些筆記中,我們將會深入探討科技對現實世界的影響。你將學習如何安全地使用電腦,了解為何並非所有人都能平等地接觸科技,以及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和合乎道德的數碼公民。讓我們開始吧!


1. 健康危害與人體工學:保持安全與舒適

如果我們不加注意,每天使用電腦數小時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讓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問題,以及如何透過「人體工學」來解決它們。

問題在哪?常見健康危害

溫習或打機很久後,有沒有覺得身體痠痛?你可能正經歷以下其中一種情況:

重複性勞損 (RSI):這是由於重複相同的動作而對肌肉、神經和肌腱造成的損傷。它經常影響手腕、手部和肩膀。
例子:長時間打字或使用滑鼠引起的手腕痛;因使用遊戲控制器而造成的「玩家拇指」。

眼睛疲勞:長時間注視明亮螢幕會導致眼睛疲倦、痕癢或乾澀、頭痛和視力模糊。螢幕眩光和不良的照明會令情況惡化。

姿勢不良問題:在椅子上彎腰駝背或伸長脖子看螢幕,可能會導致慢性背部和頸部疼痛。

解決方案:良好的人體工學!

人體工學是一門設計和安排物品的科學,旨在讓人們能夠輕鬆、舒適和安全地使用它們。目標是讓科技適應人,而不是反過來!

你的工作空間設定

正確設置你的工作環境是預防受傷的第一步。把它想像成針對你的身體來調整你的工作空間。

1. 你的椅子:雙腳應平放在地上,膝蓋呈90度角。你的下背部應該得到支撐。

2. 你的書桌:鍵盤和滑鼠應放在你的手肘彎曲約90度、手腕保持伸直的高度。

3. 你的顯示器:螢幕頂部應與你的視線水平或略低於視線。它應該離你大約一臂之遙。

4. 你的環境:確保你的房間有良好的照明,以減少螢幕眩光。良好的通風對於保持舒適也很重要。

你的工作習慣

即使有最好的設置,如果你的習慣不健康,也無濟於事。以下是兩個簡單的規則:

定時休息:每小時起身、伸展一下,並走動幾分鐘。這有助於預防肌肉僵硬。

使用20-20-20法則:為預防眼睛疲勞,每20分鐘,望向20英尺(約6米)外的東西至少20秒。這讓你的眼部肌肉得到休息。

你知道嗎?軟件人體工學也是一回事!

人體工學不只是關於傢俱!它也適用於軟件設計。良好的軟件人體工學能讓程式使用起來壓力更小、效率更高。

易用性:軟件應該直觀且易於導航,以減少挫敗感和精神壓力。

一致的用戶介面 (UI):這一點非常重要!它代表選單、圖標和按鈕都位於可預測的位置。例如,「儲存」圖標幾乎總是看起來像一張磁碟,而「檔案」選單通常在左上角。這種一致性意味著你不必浪費精神能量去尋找基本功能,使軟件使用起來更加舒適。

重點總結:健康與人體工學

人體工學的關鍵在於對你的設置(傢俱、顯示器)、習慣(休息、20-20-20法則)和你使用的工具(易用的軟件)進行微調,以保護你的長期健康。保持舒適,保持安全!


2. 公平取用:數碼世界對所有人公平嗎?

我們很幸運能輕鬆地接觸互聯網,但並非所有人都能這樣。公平取用是指確保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機會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無論他們的收入、地點、性別或能力如何。

數碼鴻溝

在公平議題中,最顯著的問題是數碼鴻溝。這是指那些能輕易使用電腦和互聯網的人,與那些不能使用的人之間的差距。

比喻:想像它就像一條公路。有些人擁有通往資訊的多車道高速公路(高速光纖網絡),而另一些人則被困在顛簸的泥路上(網速緩慢或沒有網絡),甚至有些人根本沒有路。

數碼鴻溝的成因是什麼?

經濟因素:有些人負擔不起電腦、智能手機或昂貴的每月互聯網計劃。

地理因素:偏遠或鄉村地區的人可能沒有基礎設施(例如電纜或流動通訊發射站)來提供可靠、高速的互聯網。

技能因素:有些人,特別是長者,可能缺乏自信使用科技所需的培訓和技能。

這種鴻溝存在於本地層面(例如:香港富有地區和貧困地區之間)和全球層面(例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

其他公平問題

性別公平:在某些社會中,文化規範或不平等的教育機會可能會限制女性和女孩接觸並從資訊及通訊科技中獲益的能力。

殘疾人士的取用:科技可以成為殘疾人士的強大工具(例如:為視障人士朗讀文字的螢幕閱讀器)。然而,如果網站和軟件設計不當,它們可能會製造障礙。一個無法取用的網站,就像一棟沒有輪椅斜坡的建築物。

資訊自由:一把雙刃劍

互聯網賦予我們令人難以置信的資訊取用和分享自由。但這種自由有其積極和消極的兩面。

好處(正面)

• 促進教育和知識共享。
• 支持民主,讓公民能夠問責政府。
• 連繫世界各地的人。

壞處(危險的一面)

• 容易散播錯誤資訊和「假新聞」。
• 可用於仇恨言論和網絡欺凌。
• 接觸非法或有害內容。

重點總結:公平取用

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取用並不平等。數碼鴻溝及其他公平問題阻礙了許多人全面參與數碼世界。建立一個公平的數碼社會,意味著要努力縮小這些差距,並同時留意資訊自由流通的好處和危險。


3. 道德考量:在網上做正確的事

僅僅因為你能夠用科技做某件事,並不代表你應該去做。道德是引導我們行為的道德原則。在資訊及通訊科技中,道德是指作出負責任的選擇,並考慮我們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資訊及通訊科技中的道德是什麼?

道德問題通常不是關於合法與否,而是關於什麼是正確的。這是關於成為一個好的「數碼公民」。如果這乍一看有點複雜,也不用擔心;主要的理念是你在網上行動前要三思。

需要考慮的主要道德問題

私隱:公司應該被允許收集多少你的個人數據?未經允許閱讀他人的訊息是否合乎道德?未經朋友同意,就在網上發布他們的照片或影片是否可以?尊重私隱是核心的道德原則。

資訊的準確性:我們都有道德責任避免散播虛假資訊。在分享令人震驚的新聞故事或統計數據之前,我們應該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我檢查過來源了嗎?

網絡欺凌:這是一個嚴重的道德違規行為。它涉及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傷害、騷擾或羞辱他人。一個負責任的數碼公民會尊重他人,並且不參與或散播網上仇恨。

知識產權:這指的是智力創造的成果,例如軟件、音樂和電影。下載盜版軟件或電影,剝奪創作者的收入,這是否合乎道德?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但其核心是關於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快速回顧:主要的道德問題

當你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時,最好問問自己:

1. 這尊重了他人的私隱嗎?
2. 我說的是真話和準確的嗎?
3. 這會傷害或不尊重某人嗎?
4. 我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和財產嗎?

重點總結:道德考量

使用科技伴隨著道德行為的責任。這意味著尊重他人、誠實,並考慮你在網上行為的後果。成為一個好的數碼公民,能讓互聯網對所有人來說都變得更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