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控制系統:自動化的幕後大腦!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可編程控制系統這個充滿趣味的世界。你有沒有想過洗衣機是如何精確地知道何時漂洗、何時脫水的呢?又或工廠裡的機器人,是如何完美精準地組裝汽車的?秘密就在於可編程控制!

在本章中,我們將揭開這些「智能」系統的運作奧秘。想像一下,這就像是學習如何賦予機器一個大腦,並告訴它們該做什麼。這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它卻是現代科技與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就算一開始覺得有點難,也別擔心 — 我們會一步步拆解,配合大量真實世界的例子,讓你輕鬆掌握。事不宜遲,現在就開始吧!


第一節:什麼是可編程控制系統?

說到底,可編程控制系統就是一個你可以透過修改其指令(即程式),來輕易改變其運作方式,而無需重新構建硬件的系統。

比喻時間:想想你的智能手機。你可以透過打開不同的應用程式(程式),將它變成計算機、相機或遊戲機。手機的硬件根本沒變!這就是可編程控制的強大之處。而一部舊式的計算機,就永遠只能是計算機。

基本架構:輸入、處理、輸出

所有控制系統,包括可編程系統,都遵循一個簡單的模式:輸入 -> 處理 -> 輸出。這就像我們身體的運作方式一樣!

  • 輸入(感官):這是系統收集周圍環境信息的方式。它「感知」正在發生的事情。
    例子:你的眼睛(輸入)看到交通燈是紅色的。
  • 處理(大腦):這是控制器,它接收輸入信息,並根據其程式(指令)決定該做什麼。
    例子:你的大腦(處理)收到來自眼睛的信號,並決定「我需要停車。」
  • 輸出(行動):這是系統在大腦做出決定後所採取的行動。
    例子:你的腿(輸出)踩下自行車的剎車踏板。

在可編程系統中,「處理」部分是一個特殊的控制器,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指令載入其中。

重點歸納

可編程控制系統使用控制器(一個迷你大腦)來讀取輸入(來自傳感器),根據程式進行處理,並產生輸出(動作)。關鍵是,這個程式是可以更改的!


第二節:可編程系統的構成要素

要構建這些系統,我們需要三種類型的組件:大腦(控制器)、感官(輸入設備)和肌肉(輸出設備)。

「大腦」:控制器的類型

控制器是系統的核心。課程大綱強調了你會遇到的三種主要類型。

1. 微控制器板和學習套件:
這些是單一電路板上的小型、簡單的電腦。它們非常適合學習、原型開發和小型項目。你可能在學校見過它們!
例子:Arduino 開發板、micro:bit 套件。它們非常適合小型機器人或氣象站等項目。

2.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
這些是控制器中的「重型」工業版本。它們的設計旨在極其可靠,並能在惡劣的工廠環境(例如高溫、多塵或振動大)中存活下來。
比喻:如果微控制器是普通的家庭汽車,那麼PLC就是一輛巨大、堅固無比的工程卡車。你會在裝配線、交通燈系統和發電廠中看到它們的身影。

3. 個人電腦(PC):
普通的桌面或筆記本電腦也可以作為強大的控制器。當任務非常複雜、需要大量數據記錄或需要精美的用戶界面時,它們經常用作控制器。

「感官」:輸入設備(傳感器)

傳感器是檢測並響應物理環境中某種輸入的設備。它們是系統的眼睛和耳朵。

輸入可以發送兩種主要類型的信號:數字(Digital)模擬(Analogue)

快速回顧:數字與模擬
  • 數字輸入:這些是簡單的「開」或「關」信號。沒有中間狀態。
    例子:一個按鈕(它不是被按下就是沒有被按下),一個門開關(它不是打開就是關閉)。
  • 模擬輸入:這些信號可以擁有一系列數值。它們提供更詳細的信息。
    例子:光線傳感器(可以檢測是漆黑一片、有點昏暗還是非常明亮),溫度傳感器(可以測量10°C、25°C、35.5°C等),音量旋鈕。

控制器有特定的I/O埠(輸入/輸出埠),這些是你連接這些設備的物理引腳。有些埠用於數字信號,有些用於模擬信號。

「肌肉」: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是讓系統執行動作並影響世界的組件。

常見的例子包括LED(燈)、蜂鳴器(聲音)和屏幕(視覺顯示)。課程大綱特別要求你了解兩種馬達:

1. 伺服馬達:
伺服馬達旨在移動到一個特定的角度並保持該位置。它們用於精確的旋轉控制。
真實世界的例子:遙控車的轉向、機器人手臂的關節、停車場的自動欄杆。

2. 步進馬達:
步進馬達以一系列微小、精確、固定的增量或「步」移動。它們非常適合精確定位。
真實世界的例子:2D打印機的打印頭在紙張上移動、3D打印機的噴嘴移動、相機中的鏡頭對焦機構。

記憶小貼士:伺服馬達與步進馬達

這裡有個簡單的訣竅來記住兩者的區別:
- Servo = Controls a Specific angle. (控制一個『特定』角度)
- Stepper = Moves in Specific Steps. (以『特定』步數移動)

重點歸納

可編程系統由控制器(例如微控制器或PLC)、輸入設備(可以是數字或模擬信號的傳感器)和輸出設備(例如LED以及稱為伺服馬達和步進馬達的特殊馬達)構成。


第三節:程式賦予生命

擁有所有硬件很棒,但除非我們給控制器指令,否則什麼都不會發生。這就是透過編程來完成的。

編程只是一套規則

你不需要是編程天才也能理解其邏輯。程式只是一系列遵循「如果-那麼」(IF-THEN)邏輯的循序漸進指令清單。

讓我們來設計一個課程大綱中提到的簡單系統:電腦控制的火災警報器

逐步解決問題:
  1. 定義目標:我們需要一個能在發生火災時自動觸發的警報器。
  2. 選擇輸入和輸出:
    - 輸入:一個溫度傳感器(檢測高溫),可能還有一個煙霧傳感器。
    - 輸出:一個響亮的蜂鳴器和一個明亮的閃爍LED燈。
  3. 編寫邏輯(程式):
    如果(IF)傳感器的溫度讀數超過60°C,
    那麼(THEN)啟動蜂鳴器並讓LED燈閃爍。
    否則(ELSE),
    保持蜂鳴器關閉,LED燈也關閉。
  4. 連接和上載:我們使用電腦上的應用程式軟件來編寫這些指令(程式碼),然後將其上載到我們的微控制器中。

應用程式軟件還能做什麼?

我們電腦上的軟件不只用於編寫程式碼,它還用於:

  • 數據採集/記錄:隨著時間記錄來自傳感器的數據。對於我們的火災警報器,我們可以每分鐘記錄室溫,以觀察它在一天中的變化。
  • 過程控制:啟動、停止和監控程式在控制器上運行。
  • 電源驅動:程式會告訴控制器何時向輸出設備供電,使其運作。
重點歸納

我們使用電腦上的應用程式軟件編寫程式(一套邏輯規則),並將其發送到控制器。這個程式會精確地告訴控制器如何對不同的輸入做出反應。


第四節:可編程控制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

可編程控制無處不在!對於任何設計師來說,了解其優點和缺點至關重要。

工業應用

  • 製造業:汽車裝配線上的機械臂,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進行焊接、噴漆和零件移動。這些通常由PLC運行。
  • 自動化倉庫:尋找、拾取並移動包裹以進行運輸的機器人。
  • 食品加工:自動填充瓶子、加蓋和貼標籤的機器,全部由中央程式控制。
你知道嗎?

第一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於1968年為一家美國汽車公司發明。在PLC出現之前,改變一條裝配線意味著數週艱難且昂貴的重新接線工作。有了PLC,他們只需一天就能重新編程控制器!

優點與局限性

可編程控制的優點
  • 靈活性:改變機器的功能非常容易。只需更新軟件!無需昂貴的硬件改動。
  • 準確性和重複性:一個編程好的機器人會重複執行相同的任務數百萬次,而不會疲勞或犯錯。
  • 速度:自動化系統通常比人類工作快得多。
  • 複雜性:它們可以管理非常複雜的任務序列,這些任務對於人類來說很難遵循。
可編程控制的局限性
  • 高昂的初始成本:機器人、PLC和傳感器的購買和安裝費用可能很高。
  • 需要專業知識:你需要熟練的編程人員和技術人員來設置和維護系統。
  • 缺乏「常識」:系統只能執行其被編程的任務。它無法處理意外事件或隨機應變。如果裝配線上出現尺寸不對的零件,機器人可能仍然會嘗試使用它。
  • 社會影響:自動化可能導致人類勞工的失業。
重點歸納

可編程控制以其靈活性、速度和精準性徹底改變了工業。然而,它也伴隨著高成本、需要熟練人員以及無法處理意外情況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