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習筆記:企業的擁有權

各位同學!大家好!有沒有想過,你家樓下的茶餐廳、港鐵,抑或滙豐銀行這樣的大銀行,它們的擁有者究竟是誰呢?在經濟學中,一個企業的擁有權模式,對其營運方式、所承擔的風險以及如何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本章將會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企業擁有權。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我們會用簡單的例子,讓大家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讓我們開始吧!

首先:什麼是「廠商」?

在我們談論擁有權之前,讓我們先搞清楚什麼是廠商。大家可以想像,它就是一個企業的「大腦」或「指揮中心」。

廠商是指任何結合生產要素(例如勞工、資本和土地)以生產貨品和服務,並以銷售為目標的組織。

舉例來說,一間麵包店就是一間廠商。它會聘請麵包師傅(勞工),使用焗爐和攪拌機(資本),並支付舖位租金(土地)來生產和銷售麵包。

重點提示

廠商是生產過程中的決策單位。就是這麼簡單!


公有制 vs. 私有制:誰是老闆?

所有廠商都可以根據其擁有者,分為兩大類:公有制和私有制。

1. 公有制:屬於「我們」!

公有制下的廠商,由政府代表公眾擁有和營運。其主要目標通常是為社會提供必需服務,而非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

主要特點:

  • 擁有者: 政府。
  • 主要目標: 提供公共服務(例如:醫療保健、教育、廣播)。利潤往往是次要考慮。

香港例子:

  • 醫院管理局(負責營運瑪麗醫院等公立醫院)。
  • 香港電台(RTHK)。
  • 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圖書館和游泳池。
你知道嗎?

雖然港鐵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這意味著私人也可以擁有其部分股權),但香港特區政府仍然是其最大股東。這讓港鐵成為一種公營與私營結合的有趣例子!

重點提示

公有制 = 由政府擁有。重點在於為公眾提供服務。


2. 私有制:以利潤為目標的企業

私有制下的廠商,由私人或團體擁有和營運。其主要目標幾乎總是爭取最大利潤

你必須了解四種主要的私有制形式。讓我們逐一拆解。

a. 獨資經營:一人企業

這是最簡單的業務形式,由一個人擁有和經營。

想想你家附近的小麵店、一位自由設計師,或者一位私人補習老師。

主要特點:

  • 擁有者數目: 一人。
  • 法律地位: 東主與業務是同一實體。業務沒有獨立法人地位。這意味著如果業務被起訴,東主本人也會被起訴。
  • 責任: 東主須負無限責任。(這個超級重要的概念,我們稍後會詳細解釋!)
  • 利潤: 東主獨享所有利潤。
b. 合夥經營:集合眾人之力

由2至20人(合夥人)共同擁有和經營的企業。他們通常會簽署一份合夥協議,當中列明利潤、虧損和職責的分配方式。

想想一間小型會計師樓、一間醫生診所,或是一間由幾位朋友共同創立的律師事務所。

主要特點:

  • 擁有者數目: 2至20名合夥人。
  • 法律地位: 與獨資經營一樣,業務沒有獨立法人地位
  • 責任: 合夥人通常須負無限責任
  • 利潤: 根據合夥協議,在合夥人之間分配。

(課程提示:你不需要了解不同類型的合夥經營,例如普通合夥或有限合夥。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超級重要概念:責任(有限 vs. 無限)

這是本章一個極其重要、更是考試的熱門題目!別擔心,只要掌握了概念,一切都變得很簡單。

無限責任

這個風險較高!這意味著企業一旦破產或欠債,東主的個人財產也會面臨風險。

類比: 想像你開了一間小店(獨資經營),並借了50萬港元的貸款。不幸的是,生意失敗了。你仍然欠銀行50萬港元。由於你須負無限責任,銀行可以追討你的個人資產 — 你的汽車、儲蓄,甚至是你的物業,來償還債務。

適用於: 獨資經營及合夥經營。

有限責任

這個則比較安全!這意味著東主(或股東)的個人財產受到保護。東主(或股東)最多只會損失他們投入公司的資金。

類比: 想像你投資了5萬港元購買一間公司的股份。這間公司破產並負債纍纍。你最多只會損失你最初投資的5萬港元。債權人不能追討你的汽車、儲蓄或物業。你的個人資產是安全的。

適用於: 有限公司。

快速溫習:責任

無限: 「我的個人資產有風險!」(獨資經營、合夥經營)

有限: 「我只會損失我投入的資金。我的個人資產是安全的。」(有限公司)


c. 私人有限公司 (Ltd.)

這是一種更正式的業務結構。擁有者稱為股東。

想想許多家族企業或一些成功發展壯大的初創公司。你會在它們的名稱末尾看到「Limited」或「Ltd.」字樣。

主要特點:

  • 擁有者數目: 1至50名股東。
  • 法律地位: 它具有獨立法人地位。公司就像一個法律上的「人」。它可以擁有資產、簽訂合同,並以自己的名義被起訴,與其擁有者獨立。
  • 責任: 股東須負有限責任。(太好了!)
  • 股份: 股份不能向公眾發售。它們只能私下出售給朋友、家人或投資者。
d. 公眾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這通常是非常大型的公司,其股份可以在股票交易所供任何人買賣。

想想你所知道的一些大公司名稱:滙豐銀行、騰訊、國泰航空、長江和記實業。

主要特點:

  • 擁有者數目: 最少兩名,通常是數千甚至數百萬的股東。
  • 法律地位: 它具有獨立法人地位
  • 責任: 股東須負有限責任
  • 股份: 股份可在股票交易所(如香港交易所)自由買賣。這使得公司能夠輕鬆籌集大量資金。

總結:私人企業比較

快速比較表格

特點

擁有者數目
法律地位
擁有者責任
主要優點
主要缺點


獨資經營

1
沒有獨立法人地位
無限責任
易於成立,東主獨享所有利潤
無限責任,難以籌集資金


合夥經營

2 - 20
沒有獨立法人地位
無限責任
比獨資經營有更多資金和想法
無限責任,潛在衝突


私人有限公司

1 - 50名股東
獨立法人地位
有限責任
有限責任,較易籌集資金
股份不能向公眾發售


公眾有限公司

最少2名,通常數千名
獨立法人地位
有限責任
容易籌集巨額資金
管理複雜,受嚴格規管


大公司如何集資:股份 vs. 債券

有限公司,尤其是公眾有限公司,需要大量資金來發展。它們主要通過發行股份債券來籌集資金。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至關重要!

什麼是股份?(成為擁有者)

股份代表公司的一部分擁有權。當你購買一份股份,你就成為公司的一部分擁有者(即股東)。

類比: 想像一間公司就像一塊大薄餅。發行股份,就好比把這塊大薄餅切成數百萬塊小塊,然後出售。公司會因每一小塊獲得資金,但你自己所擁有的薄餅份額便會減少。

什麼是債券?(成為貸款人)

債券基本上就是一筆貸款。當一間公司發行債券時,它是在借錢。購買債券的人(債券持有人)則是向公司提供貸款。

類比: 發行債券,就好比給予某人一張官方的「借據」。你向他們借錢,並承諾在未來某個日期全數償還,並在此期間定期支付利息。

主要區別:股份 vs. 債券

特點
股份
債券


代表什麼
擁有權(股權)
貸款(債務)


持有人稱為...
股東(擁有者)
債券持有人(貸款人/債權人)


投資者回報
股息(利潤分成)— 不保證派發。
利息 — 固定且定期支付的款項。


投資者風險
高。可能損失全部投資。
較低。法律上您有權收回本金。


控制權
通常對公司事務擁有投票權。
沒有投票權。


企業為何選擇發行其中一種?
  • 發行股份的好處: 所籌集的資金無需償還本金,股息只會在公司獲利時才需支付。
  • 發行股份的壞處: 原有股東會失去部分擁有權和控制權(他們擁有的「薄餅份額」會變小)。
  • 發行債券的好處: 擁有者不會放棄任何擁有權或控制權。
  • 發行債券的壞處: 貸款必須償還,利息也必須定期支付,即使公司虧損亦然。這會增加公司破產的風險。
投資者為何選擇購買其中一種?
  • 購買股份是為: 追求高潛在回報,並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
  • 購買債券是為: 追求穩定、可預測的收入(利息支付)且風險較低的投資者。
重點提示

記住這個小竅門:股份 = 分享擁有權。債券 = 擔任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