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項式定理:您的終極指南
大家好!您是否曾經望著那些好似 (a + b)7 般的算式,然後心想:「展開這個式子,除了乘足七次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恭喜您!這就是二項式定理的用武之地了。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捷徑,可以幫助您輕鬆準確地展開這些算式。
在這份筆記裡面,我們會一步步拆解這個神奇的定理。我們會由一個簡單的視覺工具開始,學習主要公式,並看看如何用它來解答常見的考試題目。就算一開始覺得有點複雜也不用擔心——我們會將它變得簡單又清晰。現在就開始吧!
1. 構建基石:帕斯卡三角形和組合
在我們深入研究主要定理之前,不如先看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圖案,它是二項式定理的基礎!看看它如何幫助我們了解展開式中數字的來源,會非常有幫助。
視覺化入門:帕斯卡三角形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您展開幾個簡單的二項式:
(a + b)0 = 1
(a + b)1 = 1a + 1b
(a + b)2 = 1a2 + 2ab + 1b2
(a + b)3 = 1a3 + 3a2b + 3ab2 + 1b3
(a + b)4 = 1a4 + 4a3b + 6a2b2 + 4ab3 + 1b4
如果您只看前面的數字(即是係數),它們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三角形,這就是帕斯卡三角形。
如何構造它:
- 最頂的那行由數字 1 開始。
- 每行的開頭和結尾都是 1。
- 其他數字都是由它正上方那兩個數字相加得出來的。
第 0 行: 1
第 1 行: 1 1
第 2 行: 1 2 1
第 3 行: 1 3 3 1
第 4 行: 1 4 6 4 1
第 5 行: 1 5 10 10 5 1
您會發現,第 `n` 行的數字,正是 (a + b)n 展開式的係數。是不是很神奇呢?但是,如果您要展開 (a + b)20 怎麼辦呢?這樣逐行畫三角形會畫到天荒地老!我們需要一個更直接的方法。
快速回顧:組合 (C(n, r))
還記得中學時學過的組合嗎?符號 C(n, r) 或者 $$ \binom{n}{r} $$ 意思是「由 n 件物品中選取 r 件物品的方法數」。
公式是:
$$ C(n, r) = \binom{n}{r} = \frac{n!}{r!(n-r)!} $$其中 n!(n 階乘)代表 n × (n-1) × ... × 2 × 1。大多數計算機都有這個功能鍵(通常是 `nCr`)。
與帕斯卡三角形的關係:
帕斯卡三角形裡的每一個數字,其實都是一個組合值!
對於第 n 行,那些數字(由左至右,由 r=0 位置開始)是:
$$ C(n,0), C(n,1), C(n,2), ..., C(n,n) $$例子:對於第 4 行,數字是:
C(4,0)=1, C(4,1)=4, C(4,2)=6, C(4,3)=4, C(4,4)=1
這個方法真是太棒了,因為我們不用再逐層構造整個三角形了。我們可以直接找到任何一個係數!這就是解鎖二項式定理的關鍵。
重點歸納
帕斯卡三角形為我們提供了二項式展開式的係數。三角形中的數字不是隨機的;它們都是組合值 C(n,r),我們可以直接計算出來。這個方法可以讓無論是任何次方,我們都可以找到對應的係數。
2. 二項式定理:主公式
好了,現在我們將所有東西整合在一起。二項式定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公式,可以將 (a + b)n 展開,適用於任何正整數 n。
公式是:
$$ (a+b)^n = \sum_{r=0}^{n} C(n, r) a^{n-r} b^r $$好了,這個 Sigma 符號 (Σ) 可能看起來有些嚇人。它其實只是代表「將所有項加在一起」。讓我們用長一點的寫法寫出來,這樣通常會更容易明白:
$$ (a+b)^n = C(n,0)a^n b^0 + C(n,1)a^{n-1}b^1 + C(n,2)a^{n-2}b^2 + ... + C(n,n)a^0 b^n $$拆解公式
讓我們看看單一項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 $$ C(n, r) a^{n-r} b^r $$
- C(n, r):這是二項式係數。它是項中的數字部分,我們可以從組合公式中得到。
- an-r:這是括號裡面第一項的冪次。留意它的冪次由 `n` 開始,每之後一項就減少 1。
- br:這是括號裡面第二項的冪次。它的冪次由 `0` 開始,每項就增加 1。
助記小貼士:冪次檢查
一個超有用的小技巧可以幫助您檢查答案:在展開式的每一項裡面,`a` 的冪次加上 `b` 的冪次,必須等於 `n`。
例子:在項 $$ C(n, r) a^{n-r} b^r $$ 中,冪次是 (n-r) 和 r。而 (n-r) + r = n。它永遠都是對的!
逐步範例:展開 (x + 2)4
讓我們用這個定理來試試看。不用擔心,我們會慢慢來。
- 1. 辨認 a、b 和 n。
在這裡,a = x,b = 2,以及 n = 4。 - 2. 寫出展開式的結構。
將公式當作模板使用。 $$ (x+2)^4 = C(4,0)x^4 2^0 + C(4,1)x^3 2^1 + C(4,2)x^2 2^2 + C(4,3)x^1 2^3 + C(4,4)x^0 2^4 $$ - 3. 計算係數 C(n, r)。
您可以用計算機或者帕斯卡三角形(第 4 行)。
C(4,0) = 1
C(4,1) = 4
C(4,2) = 6
C(4,3) = 4
C(4,4) = 1 - 4. 代入係數並簡化每一項。
第一項: $$ 1 \cdot x^4 \cdot 1 = x^4 $$ 第二項: $$ 4 \cdot x^3 \cdot 2 = 8x^3 $$ 第三項: $$ 6 \cdot x^2 \cdot 4 = 24x^2 $$ 第四項: $$ 4 \cdot x^1 \cdot 8 = 32x $$ 第五項: $$ 1 \cdot 1 \cdot 16 = 16 $$ - 5. 寫出最終答案。
$$ (x+2)^4 = x^4 + 8x^3 + 24x^2 + 32x + 16 $$
常見錯誤,請避免
- 忘記符號: 如果您展開 (x - 2)4,請記住您的 'b' 項是 -2,而不是只有 2。這表示 'b' 的奇數次冪的項將會是負數。例如,$$ C(4,1)x^3(-2)^1 = -8x^3 $$。
- 對整個項取冪: 在 (3x + 5y)3 中,第一項是 `a = 3x`。當您計算 `a^3` 時,必須是 `(3x)^3 = 27x^3`,而不是 `3x^3`。冪次同樣適用於數字部分!
3. 找出展開式中的特定項
大多數時候,您都不會被要求寫出完整的展開式。更常見的問題是找出單一、特定的項,例如「包含 x5 的項」或者「常數項」。
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我們會用到通項公式。它只是主要二項式定理的其中一部分。
$$ T_{r+1} = C(n, r) a^{n-r} b^r $$為何是 Tr+1?快速解釋
這是一個細微但重要的細節。我們寫 Tr+1,因為項的序號會比 `r` 的值大 1。
- 第 1 項是當 r = 0 時。
- 第 2 項是當 r = 1 時。
- 第 3 項是當 r = 2 時。
所以,第 (r+1) 項就是用 `r` 來計算。不要讓它搞亂您!
逐步範例:找出特定項
問題: 在 (2x - 1)10 的展開式中,找出包含 x7 的項。
- 1. 辨認 a、b、n 並寫出通項公式。
a = 2x,b = -1,n = 10。
通項是: $$ T_{r+1} = C(10, r) (2x)^{10-r} (-1)^r $$ - 2. 分離出包含 'x' 的部分,並將冪次設定為所需的值。
首先,讓我們整理一下表達式: $$ T_{r+1} = C(10, r) \cdot 2^{10-r} \cdot x^{10-r} \cdot (-1)^r $$ 包含 `x` 的部分是 $$ x^{10-r} $$。我們想這個冪次是 7。
所以,我們建立方程: $$ 10 - r = 7 $$ - 3. 解出 r。
$$ r = 3 $$ - 4. 將 r 的值代回完整的通項公式。
我們需要找出第 4 項(因為 r=3)。 $$ T_{3+1} = C(10, 3) (2x)^{10-3} (-1)^3 $$ $$ T_4 = C(10, 3) (2x)^7 (-1) $$ - 5. 計算並簡化。
$$ C(10, 3) = \frac{10 \cdot 9 \cdot 8}{3 \cdot 2 \cdot 1} = 120 $$ $$ T_4 = 120 \cdot (128x^7) \cdot (-1) $$ $$ T_4 = -15360x^7 $$ 所以,包含 x7 的項是 -15360x7。
您知道嗎?
二項式定理在概率論中也有用到!(p + q)n(其中 p+q=1)的展開式可以幫助計算在 `n` 次試驗中獲得某個成功次數的概率。它是所謂「二項分佈」的基石!
4. 二項式定理的證明(運用數學歸納法)
課程要求我們懂得證明這個定理。我們會用數學歸納法,這是您學過的一種強大的證明技巧。這部分會比較抽象,所以慢慢來,不用急。
命題 P(n): $$ (a+b)^n = \sum_{r=0}^{n} C(n, r) a^{n-r} b^r $$ 對於所有正整數 n 成立。
步驟 1:基礎步
證明 P(1) 成立。
左方 = $$ (a+b)^1 = a+b $$
右方 = $$ \sum_{r=0}^{1} C(1, r) a^{1-r} b^r = C(1,0)a^1b^0 + C(1,1)a^0b^1 = (1)a(1) + (1)(1)b = a+b $$
因為左方 = 右方,所以 P(1) 成立。
步驟 2:歸納假設
假設對於某個正整數 k,P(k) 成立。
亦即,我們假設: $$ (a+b)^k = \sum_{r=0}^{k} C(k, r) a^{k-r} b^r $$
步驟 3:歸納步
我們需要證明 P(k+1) 成立。亦即,我們需要證明:
$$ (a+b)^{k+1} = \sum_{r=0}^{k+1} C(k+1, r) a^{k+1-r} b^r $$讓我們由 P(k+1) 的左方開始:
$$ (a+b)^{k+1} = (a+b)(a+b)^k $$現在,代入我們對於 (a+b)k 的假設:
$$ = (a+b) \left( \sum_{r=0}^{k} C(k, r) a^{k-r} b^r \right) $$讓我們展開它,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 = a \left( \sum_{r=0}^{k} C(k, r) a^{k-r} b^r \right) + b \left( \sum_{r=0}^{k} C(k, r) a^{k-r} b^r \right) $$$$ = \sum_{r=0}^{k} C(k, r) a^{k+1-r} b^r + \sum_{r=0}^{k} C(k, r) a^{k-r} b^{r+1} $$這部分是比較難處理的。我們需要合併各項。讓我們寫出每個和式的前幾項:
第一個和式: $$ C(k,0)a^{k+1} + C(k,1)a^k b^1 + C(k,2)a^{k-1} b^2 + ... $$
第二個和式: $$ C(k,0)a^k b^1 + C(k,1)a^{k-1} b^2 + ... $$
現在,讓我們將 `a` 和 `b` 具有相同冪次的項組合起來。對於一般項例如 $$ a^{k+1-j}b^j $$,它的係數來自第一個和式中的 `r=j` 項,以及第二個和式中的 `r=j-1` 項。
這個項的合併係數是 $$ C(k,j) + C(k, j-1) $$。
在這裡我們用到一個關鍵的恆等式,稱為帕斯卡恆等式: $$ C(n,r) + C(n, r-1) = C(n+1, r) $$
所以,$$ C(k,j) + C(k,j-1) = C(k+1, j) $$。
通過將此應用於所有中間項,並包括第一項($$C(k,0)a^{k+1} = C(k+1,0)a^{k+1}$$)和最後一項($$C(k,k)b^{k+1} = C(k+1,k+1)b^{k+1}$$),我們得到:
$$ (a+b)^{k+1} = \sum_{j=0}^{k+1} C(k+1, j) a^{k+1-j} b^j $$這正是 P(k+1) 的右方。所以,P(k+1) 成立。
步驟 4:結論
根據數學歸納法原理,二項式定理對於所有正整數 n 都成立。
總結與重點歸納
您終於完成了!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最重要的重點。
速覽框
- 二項式定理公式:
$$ (a+b)^n = \sum_{r=0}^{n} C(n, r) a^{n-r} b^r $$ - 通項公式(用於找出單一特定項):
$$ T_{r+1} = C(n, r) a^{n-r} b^r $$ - 冪次檢查:在任何一項中,`a` 的冪次加上 `b` 的冪次必須等於 `n`。
- 小心留意:
- 括號內的負號(例如 `(x-y)`)。
- 括號內的係數(例如 `(2x+3y)`)。冪次同樣適用於它們!
二項式定理是代數及其他範疇中一個非常基礎的工具。多練習用它來處理不同的例子,特別是找出特定項,您很快就會掌握它了。祝您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