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續發展城市
各位同學,歡迎來到「建立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學習筆記!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香港這麼擠擁?為什麼港鐵總是人頭湧湧?我們又能為污染問題做些什麼?這一章將會解答這些疑問!我們會探索像我們這樣的城市如何發展,伴隨而來的問題,以及如何將我們的城市打造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讓現今和未來的每個人都能受益——這真是個令人興奮的想法!雖然這個課題看來很廣泛,但我們會一步步拆解。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1. 城市為何增長?城市化的基礎知識
什麼是「城市化」?
這是一個大詞,但意思很簡單。城市化是指一個國家居住在城鎮和城市中的人口比例持續增加的過程。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
別將它與城市增長混淆,城市增長僅指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數增加。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有一百名新居民遷入香港,這就是城市增長。如果全中國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從60%上升到61%,這就是城市化。
城市增長的主要動力
為什麼城市會不斷擴大?主要有幾個原因。
1. 城市人口自然增長
這個最簡單了!當城市中的出生人數高於死亡人數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 \text{Natural Increase} = \text{Birth Rate} - \text{Death Rate} $$
在許多城市,醫療保健的改善意味著人們壽命更長(死亡率降低),從而導致人口增長。
2. 城鄉遷移
這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當人們從鄉郊(鄉村地區)遷往城市(市區)時,就會發生城鄉遷移。他們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
- 推力因素(將他們推離鄉郊的原因):缺乏工作、工資較低、服務匱乏(學校、醫院)、自然災害。
- 拉力因素(將他們吸引到城市的原因):更多工作機會、較高薪金、更好的教育、刺激和娛樂。
3. 土地重新劃分
有時候,城市增長只是因為...擴大了其邊界!一個曾經被視為「鄉郊」的地區,在發展後可以被正式重新劃定為「市區」。例如,當新市鎮在新界興建時,這些地區就成為香港市區的一部分。
4. 經濟與交通發展
當一個城市的經濟蓬勃發展時,它會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們遷入。同樣地,當交通改善時(例如興建新的港鐵線),這會使人們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更方便,從而鼓勵城市增長。
重要提示
城市增長是由於出生率高於死亡率(自然增長)、人們從鄉郊遷入(遷移),以及城市本身擴大邊界和經濟活動所致。
2. 城市的變遷
城市並非靜態;它們不斷在變化。想想香港在過去50年裡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以可預測的模式和過程發生。
城市的生命週期:城市化循環
就像生物一樣,城市也會經歷一個生命週期。即使你一開始覺得有點難,也不用擔心;我們會用一個簡單的助記詞來記住它:Uncle Sam Cooks Rice (USCR)。
- 城市化 (Urbanisation):典型的增長階段。人們湧入市中心尋找工作。城市核心變得非常密集。(例如:英國工業革命,或香港早期發展)。
- 郊區化 (Suburbanisation):市中心變得過於擠擁和昂貴。有能力負擔(並有更好交通,如汽車和火車)的人們遷到市郊(即郊區),以尋求更多空間和更好的環境。(例如:人們從香港島遷往沙田等新市鎮)。
- 逆城市化 (Counter-urbanisation):現在,即使是郊區也感到太繁忙了!人們開始搬得更遠,遷往小城鎮或鄉郊,完全離開主要城市,尋求寧靜的生活。
- 再城市化 (Re-urbanisation):過去變得破舊的舊市中心,現在正由政府或私人公司進行活化和改善。新的住宅、時尚的商店和辦公室吸引人們回到城市核心。(例如:灣仔的重建項目使其再次成為受歡迎的居住地)。
塑造我們城市的過程
當一個城市經歷其循環時,地面上會發生幾個關鍵的過程。
- 市區衰落 (Urban Decay):這是指城市的部分地區(通常是舊的內城區)變得破舊。建築物老舊且維護不善,可能出現高失業率,公共空間被忽視。
- 城市蔓延 (Urban Sprawl) 與蠶食 (Encroachment):這是指城市不受控制地向外擴張。它「蔓延」到周圍的鄉郊,侵佔農田和自然棲息地。這就是城市蠶食。
-
市區重建 (Urban Redevelopment) 與更新 (Urban Renewal):這是為了解決市區衰落而作出的努力。
- 市區重建通常涉及大規模拆除舊建築物並興建新建築。這是一個完全拆卸和重建的過程。
- 市區更新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它可能包括重建,但也包括在不完全拆除一切的情況下,翻新和改善現有舊建築和當地環境。
快速溫習:競爭性城市
在城市內部,土地存在持續的競爭。商店想設在繁忙的大街上,辦公室想設在中心商業區,而人們則希望住所靠近交通。土地通常歸能支付最高價格的人所有。久而久之,這會導致演替的過程,即一種土地用途被另一種取代(例如,舊工廠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昂貴的住宅大廈)。
重要提示
城市透過一個循環(USCR)演變。這涉及舊區變得破舊(衰落)、城市向外擴展(蔓延),以及修復舊區的努力(重建和更新)等過程。
3. 城市發展帶來的問題(以香港為例)
快速發展令人興奮,但也帶來不少「頭痛」的問題!香港就是這些「成長煩惱」的絕佳案例。
1. 房屋問題
- 供應不足及樓價高昂:根本沒有足夠的負擔得起的房屋供所有人居住。這導致樓價和租金飛漲,使香港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之一。
- 不合標準/惡劣的居住環境:許多人被迫居住在狹小、不安全且不衛生的環境中,例如分間單位(劏房)、籠屋和天台屋。
2. 交通問題
- 交通擠塞:路上汽車太多,尤其是在繁忙時間。想想下午六點的紅磡海底隧道!這浪費時間、金錢(燃料),並造成壓力。
- 公共交通工具過度擠迫:港鐵和巴士雖然效率高,但可能會非常擠迫,使日常通勤變得不舒適。
3. 環境問題
- 廢物及污染:人口越多意味著垃圾越多。我們的堆填區正迅速飽和!車輛和附近工廠造成的空氣污染是主要的健康問題。水污染也危害我們的海洋生物。
- 環境健康:建築物密集排列會形成「屏風效應」,困住污染物和熱量,使城市更熱更悶。這是城市熱島效應的一部分。
你知道嗎?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旺角等地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可能超過13萬!這就像將一個小城鎮的全部人口塞進一個城市街區一樣。
重要提示
城市快速增長導致嚴重的房屋(太昂貴、太小)、交通(交通擠塞、擠迫)和環境(污染、廢物)問題。
4. 尋找解決方案與面對衝突
那麼,城市有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為什麼讓所有人對一個解決方案達成一致如此困難?
改善城市:正在做些什麼?
- 提供公共房屋及興建新市鎮:為了解決房屋短缺問題,香港政府推行了大規模的公共房屋計劃。它還在新界發展了新市鎮(如荃灣、沙田、屯門),以將人口從擁擠的城市核心區遷出。
- 城市規劃:這是關於仔細設計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規劃師決定將住宅、辦公室、公園和交通網絡設置在哪裡,以使城市更高效、更宜居。這有助於防止城市蔓延,並確保有足夠的社區設施。
- 環境保育措施:這些是保護環境的政策,例如設立郊野公園、推廣回收,以及引入塑膠購物袋收費或即將實施的廢物徵費計劃。
沒那麼簡單:無可避免的衝突
試圖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會製造另一個問題,導致不同群體之間產生衝突。
想像一下一個家庭在爭論:爸爸想買一輛新車(方便),但媽媽想把錢省下來去度假(休閒),而孩子們則想要一台新的遊戲機(娛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
城市裡也一樣:
- 發展與環境:為了興建更多單位,我們可能需要在郊野公園土地上進行發展。這在希望建設的發展商、需要房屋的人們和希望保護自然的環保主義者之間產生衝突。
- 經濟效益與社會/文化遺產:當一個舊區被重建時,城市可能會獲得新的、昂貴的建築物(經濟效益)。但原來的居民,通常是長者和低收入人士,被迫遷離,舊有的商店和社區聯繫也因此喪失(社會和文化損失)。
重要提示
我們嘗試透過興建公共房屋、城市規劃和保育等策略來解決城市問題。然而,這些解決方案往往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需求之間造成衝突。
5. 我們的宏大目標: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麼多衝突,我們該如何前進?答案就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可持續發展。
什麼是「可持續發展」?
最著名的定義是:「在滿足當代需求之餘,不損害後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簡單來說:讓我們今天好好生活,但不要以破壞地球的方式來生活,以免我們的子孫後代無以為繼。
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平衡三件事(「三大支柱」):
- 經濟可持續性:健康的經濟、就業機會和繁榮。
- 社會可持續性:公平公正的社會,擁有良好的房屋、醫療保健和社區生活。
- 環境可持續性: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減少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
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是指成功平衡這三大支柱的城市。它是一個綠色、公平和繁榮的城市。
我們如何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
- 更好、更仔細的規劃:設計緊湊、混合用途的社區,讓居民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前往商店和工作場所。融入公園和綠化屋頂等綠色空間。
- 城市活化與重塑形象:我們不應只拆除舊區,而是可以創造性地再利用它們。(例如:將舊中區警署改建成大館古蹟及藝術館)。這就是「重塑形象」——賦予一個地方新的、積極的身份。
- 投資綠色科技:推廣可再生能源、興建節能建築,並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以減少對汽車的依賴。
最大的問題:我們能否承受「不持續發展」的代價?
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需要資金並做出艱難的選擇(「代價」)。但是,什麼是無所作為的成本呢?
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我們將面臨:
- 城市問題加劇(交通更差、污染更嚴重、房屋危機更嚴峻)。
- 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來自污染和壓力)。
- 對環境造成可能不可逆轉的損害。
因此,環境保育和城市發展並非互不相容!它們必須攜手並進。挑戰在於找到正確的平衡點。
重要提示
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未來的關鍵。它意味著平衡經濟、社會和環境需求。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是一個繁榮、公平和綠色的城市,確保現今和未來每個人都能享有良好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