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綠色華蓋:雨林為何正在消失?

各位地理科同學好!歡迎來到這份關於當代最關鍵環境議題之一的筆記。你有沒有想過,世界上美麗的熱帶雨林為何正不斷萎縮?在本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個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這個過程稱為砍伐森林。了解這些成因,是尋找解決方案的第一步!

我們將按照課程大綱,把這些複雜的原因分為三大類:經濟發展農業發展人口增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吧!


快速溫習:什麼是砍伐森林?

砍伐森林是指永久性地移除樹木,以騰出空間作其他用途。你可以想像成把一片森林清空,然後不在原處重新種植樹木。這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在熱帶雨林中,而熱帶雨林是充滿驚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系統。


1. 經濟發展:追求利潤與進步

許多導致砍伐森林的活動,都源於對金錢和國家發展的渴望。擁有雨林的國家往往將其視為寶貴的資源來源,以推動其經濟發展。

a) 商業伐木

這主要是為了砍伐樹木並出售木材。熱帶雨林是珍貴硬木的家園,例如桃花心木、柚木和紫檀木等,它們在全球範圍內對家具、地板和紙張的需求量很大。

  • 運作方式:伐木公司主要使用兩種方法。皆伐是指砍伐一個區域內所有的樹木。它快速且廉價,但破壞性極大。選擇性伐木則只砍伐特定的、高價值的樹木。雖然聽起來比較好,但為了運輸這些樹木而修建道路的過程,以及樹木倒下時造成的損害,仍然會對周圍的森林造成破壞。
  • 真實例子:商業伐木是亞馬遜盆地部分地區和東南亞(例如馬來西亞)砍伐森林的主要驅動因素。

b) 採礦

雨林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物和金屬。要開採它們,就必須清除地表上的森林。

  • 開採什麼:有價值的資源,例如鐵礦石(用於煉鋼)、鋁土礦(用於煉鋁)、黃金、銅和鑽石。
  • 雙重破壞:不僅僅是礦場本身。為了修建道路、加工設施和工人住所,也會清除大片森林。採礦過程還會用有毒化學物質污染河流。
  • 真實例子:巴西的卡拉雅斯礦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導致亞馬遜地區大量森林被砍伐。

c) 水力發電水壩 (HEP Dams)

政府經常在河流上興建大型水壩,為不斷發展的城市和工業提供電力。雖然這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但它對森林造成巨大的環境代價。

  • 運作方式:水壩阻斷河流,在其後方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即水庫。這個水庫會淹沒大片上游雨林,淹沒樹木、破壞棲息地,並迫使當地居民和動物遷徙。
  • 真實例子:巴西的美麗山水壩淹沒了超過400平方公里的雨林。
你知道嗎?

為了伐木、採礦和興建水壩而修建的道路,通常被稱為「魚骨狀模式」。一條主路建成後,許多小路像魚骨一樣從中分岔出來。這些道路會讓農民和定居者更容易進入森林深處,從而導致更多森林被砍伐。

經濟發展的重點歸納

伐木採礦和興建水力發電水壩等活動是砍伐森林的主要原因。它們受到全球對資源的需求和經濟增長的推動,但卻對雨林生態系統造成廣泛且往往是永久性的破壞。



2. 農業發展:為食物而開墾土地

這是全球砍伐森林最大的單一原因。世界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更多食物,這導致大片雨林被轉化為農田。

a) 大型商業農業(農業綜合企業)

這是一種大型的農業業務,專注於大規模生產單一產品(單一耕作)以銷售到全球市場。

  • 畜牧業:這是亞馬遜地區砍伐森林的首要驅動因素。這個過程簡單而具毀滅性:砍伐森林,燒掉殘餘物,然後種植牧草供牛隻放牧。全球對牛肉的需求助長了這個循環。
  • 作物種植園:大片土地被清除以種植特定的經濟作物。最著名的例子有:
    • 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種植園。棕櫚油存在於從朱古力、薄餅到肥皂和唇膏的各種產品中。
    • 南美洲的大豆種植園。這些大豆大部分不是用於製作豆腐,而是用於餵養世界各地的牲畜(雞、豬和牛)。

常見錯誤提點:不要以為雨林中的所有農業活動都是由貧困的當地農民進行的。最大的驅動因素是大型農業綜合企業,由主要的跨國公司經營。

b) 小規模自給農業

這種類型的耕作由當地居民進行,主要為自己和家人種植食物。他們常用的一種方法稱為刀耕火種,或游耕

刀耕火種/游耕的運作方式(步驟):

  1. 砍伐:砍伐樹木和植被,清理一小片森林。
  2. 曬乾:將砍伐下來的植被留在原地曬乾。
  3. 焚燒:點燃曬乾的材料。燃燒後的灰燼充當天然肥料,為貧瘠的雨林土壤增添養分。
  4. 耕作:耕種該土地數年,直到土壤養分耗盡。
  5. 遷徙:農民隨後放棄該地塊,遷移到新的森林地塊,然後重新開始這個過程。舊的地塊則留待重新生長。

別擔心,這並不總是壞事!當人口密度較低時,游耕可以是可持續的。然而,隨著人口增長,農民必須過快地返回舊地塊,或清理更大的區域,導致永久性砍伐森林和土壤退化。

農業發展的重點歸納

為農業開墾土地是砍伐森林的主要原因。這包括為全球市場而設的大型畜牧業作物種植園(例如棕櫚油和大豆),以及當地居民的小規模農業,後者在人口壓力增加時會變得不可持續。



3. 人口增長與城市化:對空間的需求

許多上述原因的根本在於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這對土地和資源(包括森林)造成壓力。

a) 基礎設施發展與城市蔓延

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和城市也隨之擴張。這種擴張被稱為城市蔓延

  • 向外擴展:城市邊緣的森林被清除,用於興建新的住宅、學校和工廠。
  • 修建道路:新的道路、鐵路和高速公路被修建,以連接這些不斷發展的地區。正如我們所知,這些交通路線至關重要。一條新道路就像一條動脈,讓伐木工人、礦工和農民能夠輕易進入森林深處,以前未受觸及的區域。
  • 真實例子:橫貫亞馬遜公路的修建旨在開放亞馬遜地區供開發,但它沿線引發了大規模的砍伐森林。

b) 重新安置計劃

有時,政府會積極鼓勵人們從過度擁擠的城市遷往森林地區,開始務農並展開新生活。這樣做是為了緩解城市貧困,並開發被視為「空置」的國家地區。

  • 運作方式:政府向移居者提供土地和支援,他們隨後清除森林以興建家園和農場。
  • 真實例子:印尼的「移民」計劃將數百萬人從擁擠的爪哇島遷至人口較少、森林覆蓋的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等島嶼,導致廣泛的砍伐森林。
人口增長的重點歸納

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更多空間,導致城市擴張(城市蔓延)以及修建基礎設施,例如道路,這極大地加速了砍伐森林。政府主導的重新安置計劃也直接導致森林被清除。



章節總結與溫習要點

正如你所見,砍伐森林的各種成因都是相互關聯的。人口增長推動了對更多食物(農業)和資源(伐木/採礦)的需求,而這又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道路)。這是一個複雜的循環!

為了幫助你記住主要原因,請記住縮寫LCAT

  • L - 伐木 (Logging):為了獲取有價值的木材。
  • C - 畜牧業 (Cattle Ranching):為了生產牛肉,特別是在亞馬遜地區。
  • A - 農業(作物)(Agriculture (Crops)):用於棕櫚油和大豆等種植園。
  • T - 運輸及其他基礎設施 (Transport & Other Infrastructure):道路、水壩、礦場和城市擴張。

你一定能掌握!通過理解這些成因,你已在掌握這個重要課題的道路上走得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