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的極性:化學界的拔河比賽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鍵的極性」溫習筆記!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油和水不會混合?又或者微波爐為什麼可以加熱食物?這一切都關乎原子如何在化學鍵中分享電子。在這個課題中,我們會深入探討電負性這個概念,它就好像原子拉扯電子的「拉力」一樣。
理解了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你預測一個化學鍵,甚至整個分子,究竟是「極性」(即是有正負兩端) 還是「非極性」。起初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也不用擔心 — 我們會用簡單的比喻和例子來拆解。快點開始吧!
1. 電負性:拉扯之力
什麼是電負性?
想像一下,在一個共價鍵中,兩個原子就好像正在玩拔河比賽一樣,爭奪著共享電子。有些原子拉得比其他原子強勁許多。
電負性是衡量原子在共價鍵中吸引共享電子的能力。
- 高電負性值代表原子對電子有強大的拉力。
- 低電負性值代表原子對電子有微弱的拉力。
元素週期表的趨勢
幸運的是,電負性在元素週期表上有個規律性的變化。你不需要記住準確數值,只要記住它的趨勢就可以了!
- 沿著週期 (由左至右):電負性增加。這是因為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目增加,對同一電子殼內的電子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 沿著族 (由上至下):電負性減少。這是因為鍵合電子位於離原子核更遠的電子殼,並且被內層電子「屏蔽」,減弱了原子核的拉力。
記憶小貼士:電負性最高的元素是位於右上角的氟 (F)。最低的是位於左下角的鈁 (Fr)。記住電負性最高就是氟那邊就可以了!
你又知不知道?
電負性最常用的標度是由著名化學家鮑林 (Linus Pauling) 創立的。在他的標度上,氟的數值是 4.0 (最高),而鈁大約是 0.7 (最低)。
重點撮要
電負性是原子在鍵合中的「電子拉力」。它沿著週期增加,沿著族減少。氟就是拉力冠軍了!
2. 從原子到化學鍵:極性與非極性
我們現在知道有些原子拉得比較強,有些則沒那麼強,那麼共價鍵本身又會怎樣呢?
均勻共享:非極性共價鍵
當兩個具有相同電負性的原子形成化學鍵時,它們會以相等的力量拉扯電子。電子在它們之間被完美地均勻共享。
- 何時會發生?通常在兩個相同原子之間。
- 結果:沒有電荷分離。這個鍵是完美平衡的。
- 這就是非極性共價鍵。
- 例子:H-H, Cl-Cl, O=O。這場拔河比賽平手了!
不均勻共享:極性共價鍵
當兩個具有不同電負性值的原子鍵合時,電負性較高的原子會將共享電子拉得更近自己。共享是不均勻的。
- 結果:電子會在電負性較高的原子附近停留更長時間。這會在該原子上產生輕微的負電荷,並在另一個原子上產生輕微的正電荷。
- 這就是極性共價鍵。
介紹部分電荷 (δ+ 及 δ-)
我們會用希臘字母delta (δ) 來表示這些輕微,或者「部分」的電荷。
- 電負性較高的原子會帶有部分負電荷 (δ−)。
- 電負性較低的原子會帶有部分正電荷 (δ+)。
例子:在氯化氫 (H-Cl) 中,氯的電負性比氫高。所以,氯會將電子拉得更近。
Hδ+ — Clδ−
鍵中的電荷分離叫做鍵偶極。我們可以用一支箭頭由正端指向負端來表示它。
快速溫習
非極性鍵 = 均勻共享 (例如:Cl-Cl)。電負性沒有差異。
極性鍵 = 不均勻共享 (例如:H-Cl)。電負性有差異,產生 δ+ 和 δ− 端。
3. 宏觀角度:分子極性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一個分子可以含有極性鍵,但整體上仍然是一個非極性分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一切都關乎分子的三維形狀。
這樣想:如果兩個人用相等的力量,但是在相反方向拉你,你都不會移動。這些力會互相抵銷。分子中的鍵偶極也是如此。
要一個分子是極性,它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 它必須含有極性鍵。
- 它的形狀必須是不對稱,這樣鍵偶極才不會互相抵銷。
我們來看看課程中的官方例子吧。
個案研究:極性及非極性分子
非極性分子 (對稱形狀)
例子 1:甲烷 (CH₄)
- 鍵:C-H 鍵是輕微極性的 (碳的電負性略高)。
- 形狀:甲烷呈完美的四面體形狀,具有對稱性。
- 結論:四個 C-H 鍵偶極的強度相等,並指向四面體的角。它們完美地互相拉扯並完全抵銷。因此,CH₄ 是一個非極性分子。
例子 2:三氟化硼 (BF₃)
- 鍵:B-F 鍵是非常極性的 (氟是電負性最高的元素!)。
- 形狀:BF₃ 呈三角平面形狀,好像一個三葉螺旋槳般對稱。
- 結論:三個 B-F 鍵偶極指向一個完美三角形的角,彼此相距 120°。它們以相等的力量平衡拉扯,所以互相抵銷。因此,BF₃ 是一個非極性分子。
極性分子 (不對稱形狀)
例子 1:水 (H₂O)
- 鍵:O-H 鍵是極性的 (氧的電負性比氫高很多)。
- 形狀:水是V形 (或角形)。氧原子上的兩對孤電子對會將氫原子向下推,使形狀變得不對稱。
- 結論:兩個 O-H 鍵偶極都指向氧原子,但呈某個角度。它們不是直接相對,所以不會抵銷。它們會產生一個整體的淨偶極,使H₂O 成為一個非常極性的分子。
例子 2:氨 (NH₃)
- 鍵:N-H 鍵是極性的 (氮的電負性較高)。
- 形狀:氨是三角錐體。氮原子上的孤電子對將三個氫原子向下推成錐體形狀,這個形狀是不對稱的。
- 結論:三個 N-H 鍵偶極都指向氮原子的上方。它們不會抵銷。這會產生一個淨偶極矩,使NH₃ 成為一個極性分子。
例子 3:三氯甲烷 (CHCl₃)
- 鍵:C-Cl 鍵是極性的,而 C-H 鍵也是極性但程度低很多。所有偶極的強度並非全部相同。
- 形狀:這個分子的原子呈四面體排列。
- 結論:即使形狀是基於四面體,但連接到中心碳原子的原子並不是相同的。三個強的 C-Cl 偶極和一個較弱的 C-H 偶極不會互相抵銷。這個分子在電荷分佈方面是不平衡的。因此,CHCl₃ 是一個極性分子。
常見錯誤提醒!
不要以為一個分子只要含有極性鍵就一定是極性分子。一定要考慮三維形狀!像 CO₂ 或 CCl₄ 般的對稱形狀,可以使鍵偶極互相抵銷,使分子變成非極性。
重點撮要
分子極性取決於鍵極性和分子形狀兩者。如果形狀對稱且鍵相同,偶極就會抵銷,使分子變成非極性。如果形狀不對稱或鍵不同,偶極就不會抵銷,使分子變成極性。
最終總結
很棒,大家終於完成了這個課題了!我們快速重溫一下這個邏輯流程吧:
1. 電負性差異:這會告訴你一個共價鍵是極性還是非極性。
2. 鍵極性 + 分子形狀:這兩個因素加起來,會告訴你整個分子是極性還是非極性。
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為它解釋了許多物質的性質,就像為什麼極性的水可以溶解極性的鹽,但不能溶解非極性的油一樣。繼續練習畫形狀和思考對稱性,你很快就會掌握到的。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