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地球:你的化學探險之旅!

哈囉各位同學!歡迎來到「地球的化學世界」單元的學習筆記。想想我們身邊的世界——腳下的岩石、鹹鹹的海洋、你呼吸的空氣。這一切都是由化學物質組成的!在這個章節裡,我們會扮演化學偵探。我們會學習如何辨識在岩石和海洋中常見的一些物質,然後探索化學家如何運用出色的技術來分離混合物,並從中取得純淨、有用的物質。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是我們洋芋片上的鹽,還是純淨的飲用水,都是透過這些方法得到的。快點開始吧!


第一部分:重溫基礎 – 快速回顧

不用擔心你可能忘記了一些基本概念!這裡有個簡單又快速的溫習,幫助你快速進入狀態。理解這些基本概念,是掌握這個單元其餘部分的關鍵。

元素、化合物與混合物

想像你有一碗樂高積木。

元素:就好比一堆只有紅色積木。你無法將它們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例如:氧、鐵、鈣)

化合物:當你將不同顏色的積木以固定的方式拼砌在一起,組合成一件特定的東西,好比一輛小汽車。這些積木是經過化學鍵合的。(例如:水 ($$H_2O$$)、鹽 (NaCl)、碳酸鈣 ($$CaCO_3$$))

混合物:這就是你將一堆不同的積木以及已經組裝好的樂高車,全部丟入一個大箱子裡面。它們只是混合在一起,但並沒有化學結合。你可以輕易將它們分開。這就是我們會學習如何分離的對象!(例如:海水 (鹽、水及其他礦物質的混合物)、岩石 (不同礦物的混合物))。

溶液:溶解的奧秘

當你將鹽溶於水中,它好似消失了!你就製成了一個溶液。

溶質:被溶解的固體。(例如:鹽)

溶劑:用來溶解的液體。(例如:水)

溶液:溶質溶解於溶劑中形成的最終混合物。(例如:鹽水)

飽和溶液:在特定溫度下,無法再溶解更多溶質的溶液。它已經「滿」了!


第二部分:地球的寶藏 – 岩石與礦物

地殼就好比一個巨大的化學寶庫。我們以礦物的形式找到這些化學物質,而這些礦物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

岩石與礦物是什麼?

礦物是天然存在、具有特定結構的固態化合物。你可以將它們想像成純淨的原材料。

岩石就是一種或多種不同礦物的混合物。它們就好比用不同材料製成的蛋糕。

你需要認識一種很重要的礦物,就是碳酸鈣 ($$CaCO_3$$)。

碳酸鈣:岩石界的巨星

這種化合物隨處可見!它有不同的形態,但都是同一種化學物質。

石灰岩:一種常見的岩石,用於建築,製作水泥。

大理岩:一種美麗、較硬的岩石,由石灰岩在地球深處受熱與擠壓形成。用於雕塑及華麗的地板。

粉筆 (白堊):一種柔軟、白色的岩石,由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殼組成。沒錯,就是黑板上用的那種!

你知道嗎?

英國著名的多佛白崖,幾乎完全由數百萬年前生存的微觀海洋生物所形成的白堊組成!

碳酸鈣的測試

我們如何證明一塊岩石是石灰岩呢?我們會做兩個簡單的測試!

1. 測試碳酸根部分 ($$CO_3^{2-}$$):

碳酸鹽會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我們可以測試這種氣體。

步驟 1:將幾滴稀鹽酸加入一小塊岩石上。

觀察:你會看到氣泡 (冒泡)!這裡有氣體正在產生。

步驟 2:為了證明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將它通入石灰水 (氫氧化鈣溶液) 中。

陽性結果:石灰水會變渾濁或呈乳白色。這就是二氧化碳的經典測試!

文字方程式是:
碳酸鈣 + 鹽酸 → 氯化鈣 + 水 + 二氧化碳

2. 測試鈣離子部分 ($$Ca^{2+}$$:)

我們會用火焰試驗。不同的金屬離子燃燒時會發出不同、漂亮的顏色。

步驟 1:將潔淨的鐵線環 (通常是鎳鉻或鉑) 浸入濃鹽酸,然後再沾取少量岩石粉末樣本。

步驟 2:將鐵線環放入本生燈火焰最熱的部分。

陽性結果:如果是鈣,你會看到磚紅色火焰!很漂亮!

岩石與礦物的重點歸納

岩石是礦物的混合物。石灰岩、大理岩與粉筆都是碳酸鈣這種礦物的不同形態。我們可以透過加入酸 (測試碳酸根) 與火焰試驗 (測試鈣離子) 來測試它。


第三部分:化學家的工具箱 – 分離技術

好了,到重點了!大多數有用的物質都以混合物形式存在,好比海水裡的鹽,或者沙與鹽混合在一起。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純淨物質,我們就需要將它們分離。所有這些方法都是物理變化——不會有新的物質形成!

過濾法:篩選術

這可能是最簡單的技術。想像一下好比用篩子篩走麵粉裡的顆粒,又或者用濾網隔開義大利麵的水。

何時用:用來分離不溶於水的固體 (不會溶解的固體) 與液體。

經典例子:將沙與水分離。

過濾法一步一步來:

1. 取一張濾紙,將它摺成圓錐形。

2. 將圓錐形濾紙放入漏斗中,然後將漏斗放在燒杯或錐形瓶上方。

3. 將你的混合物 (例如:沙水) 慢慢倒入濾紙裡面。

4. 液體 (水) 會穿過濾紙上微小的孔隙,並收集在燒杯中。這個收集到的液體叫做濾液

5. 固體 (沙) 因為太大而無法穿過,會被困在濾紙裡面。這個被困住的固體叫做濾渣

快速回顧小貼士

過濾法適用於:不溶固體 + 液體
你會得到:濾渣 (固體) 與濾液 (液體)。

結晶法:製備純淨晶體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用來從已溶解的物質中獲取純淨的固體樣本。它比單純將所有水煮乾要溫和得多。

何時用:用來分離可溶於水的固體 (會溶解的固體) 與溶劑,特別是當固體可能會被過高溫度損壞的時候。

經典例子:從溶液中獲取純淨的硫酸銅(II) 晶體。

結晶法一步一步來:

1. 將溶液放入蒸發皿中,輕輕加熱,將部分溶劑蒸發。目標是使溶液變得更濃縮。

2. 繼續加熱,直到溶液變得飽和。要檢查是否飽和,可以將玻璃棒浸入溶液中,然後取出冷卻。如果玻璃棒上形成細小晶體,就代表準備好了!

3. 熄火,讓蒸發皿慢慢冷卻。不要心急這個步驟!

4. 當溶液冷卻時,固體的溶解度會降低,並開始形成純淨、漂亮的晶體。

5. 晶體冷卻後,你可以用過濾法將它們與剩餘的液體分離。

6. 用少量冷的蒸餾水清洗晶體,然後讓它們風乾。

要避免的常見錯誤

不要將溶液煮到完全乾透!如果你加熱太多,只會得到粉末,而不是漂亮的晶體。對於某些化學物質來說,強烈的加熱亦會導致它們分解。

蒸餾法:回收液體

如果你想保留液體溶劑而不是固體怎麼辦呢?又或者你兩種都想保留?那麼你就需要蒸餾法了!

何時用:用來分離液體溶劑與已溶解的溶質

原理:它的原理是溶劑與溶質有非常不同的沸點。水的沸點是100°C,但鹽的沸點超過1400°C!

經典例子:從海水中獲取純淨的水 (這個過程叫做海水淡化)。

蒸餾法一步一步來:

1. 將混合物 (例如:海水) 在蒸餾瓶中加熱。

2. 水達到沸點 (100°C) 並變成蒸氣,將鹽留下。(這是蒸發過程)。

3. 蒸氣上升並進入一個叫做冷凝管的裝置。冷凝管有一個冷卻外套,有水不斷流經。

4. 當熱蒸氣接觸到冷凝管冰冷的內表面時,它會冷卻並變回純淨的液態水。(這是冷凝過程)。

5. 純淨的液態水會滴落並收集在燒杯中。這種純淨、收集到的液體叫做餾出液

分離技術的重點歸納

這些技術是根據溶解度與沸點等物理性質來分離混合物。過濾法用來分離不溶於水的固體。結晶法用來獲取純淨的可溶性固體。蒸餾法則用來獲取純淨的液體溶劑。


第四部分:按需求選擇合適方法

在考試中,你可能會被要求選擇分離特定混合物的最佳方法。不用怕!只需問自己兩個問題就可以了。

問題一:固體是否溶解在液體中?

(它是不溶於水的固體,好比沙在水中):答案永遠都是過濾法

(它是可溶於水的固體,好比鹽在水中):那麼就去問題二!

問題二:你想保留什麼?

「我想從溶液中得到純淨的液體。」
答案是蒸餾法(例如:從墨水中獲取純水)。

「我想從溶液中得到溶解的固體。」
你有兩個選擇:
→ 使用結晶法,如果你想要高純度的晶體,或者固體對熱敏感。這通常是從溶液中獲取固體的最佳答案。
→ 你也可以使用蒸發法 (加熱直到所有液體蒸發),但這個方法比較粗略,只會得到粉末,而且有分解固體的風險。

最終總結表格

技術
過濾法
結晶法
蒸餾法
蒸發法

分離...
不溶固體與液體
可溶固體與溶劑
溶劑與可溶固體
可溶固體與溶劑

以獲取...
固體 (濾渣) 和液體 (濾液)
純淨的晶體固體
純淨的液體溶劑 (餾出液)
單獨的固體 (粉末狀)


就這麼多!你已經學會如何辨識地球上的一些主要物質,以及化學家如何巧妙地將它們分離。記得練習繪畫過濾法與蒸餾法的裝置圖,並試著多想想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