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會服務「單位」:人員、互動與團隊合作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這個有趣課題的學習筆記。有沒有曾經走過長者社區中心或青年中心,好奇裡面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這一章就是你們的「幕後通行證」!
我們將會仔細探討一種社會服務「單位」。我們會探討裡面有哪些人、他們之間如何互動,以及他們的工作是如何組織起來的。了解這些非常重要,因為這些中心是社區護理的核心。我們開始吧!
1. 我們的個案研究:「樂融長者社區中心」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明白,讓我們想像正在研究一個虛構的地方。我們將它稱為樂融長者社區中心 (Harmony Elderly Community Centre)。想像一個真實的地方,有助於讓這些概念更牢固地記住!
中心基本資料
這就是你在任何單位調查中都需要知道的「誰、甚麼、在哪裡」的資料。
- 地點:位於深水埗一個公共屋邨的地下,方便當區居民出入。
- 服務範圍:主要服務深水埗區。
- 服務對象:主要服務對象是居於該區60歲或以上的長者。中心亦歡迎長者家屬及照顧者一同參與部分活動。
中心服務
像這樣的中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需要。把它想像成一個提供社區支援的「一站式」服務點!
- 健康與保健服務:例如:註冊護士定期量度血壓、關於糖尿病管理等主題的健康講座、簡單運動班(如太極)。
- 輔導及情緒支援:例如:專業社工提供一對一的輔導,處理情緒或家庭問題。
- 膳食服務:例如:設有津助飯堂,提供廉價健康的午餐;亦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送飯服務。
- 轉介服務:例如:協助長者申請政府福利(如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或長者生活津貼)或轉介他們到其他專門服務。
中心活動
社會護理不單止是解決問題;更是推廣快樂和活躍的生活!
- 興趣班:例如:書法班、粵劇歌唱班、智能手機使用班、編織班。
- 社交及康樂活動:例如:麻雀耍樂和象棋桌、每月為會員舉辦生日會、本地一日遊。
- 教育講座:例如:防電話騙案講座、健康飲食講座。
- 義工服務機會:例如:會員可以擔任義工協助中心工作,或探訪其他需要家居支援的長者。
重點提要
像長者中心這樣的社會服務單位,是一個樞紐,提供廣泛的服務和活動,以滿足其服務對象的需要,從健康和實際支援到社交和康樂活動,應有盡有。
2. 中心裡的人:誰在中心工作?
一個中心沒有了人就甚麼都不是!讓我們來認識賦予樂融長者社區中心生命的三大群體。
服務使用者 (或稱服務對象)
他們就是中心為之而設的長者。重要的是要記住,他們不只是被動地接受服務。他們是積極的參與者,在這裡結交朋友、學習新技能,甚至透過擔任義工作出貢獻。他們就是中心存在的理由!
工作人員 (或稱員工)
他們是受薪的專業人員,負責中心的運作。他們接受過專業培訓,並擔任特定的職位:
- 社工:他們受訓提供輔導、舉辦支援小組、評估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並為他們連接合適的資源。
- 護士或健康護理人員:他們專注於服務使用者的身體健康,進行健康檢查並提供健康建議。
- 活動助理/工作員:他們是組織活動的高手!他們負責策劃、宣傳和執行日常活動及興趣班。
- 行政人員:他們是幕後英雄,負責處理文書、財務和接待工作,確保中心順利運作。
義工
他們是無私奉獻時間的優秀人士。他們對中心來說至關重要!
- 他們是誰?義工可以是任何人!例如:修讀服務學習的學生、希望保持活躍的退休人士,或週末來幫忙的在職人士。
- 他們做甚麼?例如:他們可能幫忙派飯、教授課程(如電腦使用)、陪伴長者外出,或只是與他們聊天,提供陪伴。
重點提要
社會服務中心是服務使用者、專業工作人員和熱心義工共同努力的成果。每個群體都在建立一個支援性社區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3. 核心所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
在這裡,我們將探討人際關係。這些互動的質素決定了中心是否一個溫馨、關懷的場所,抑或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建築物。良好的溝通和相互尊重是關鍵!
工作人員 ↔ 服務使用者之間的互動
這是一種專業而關懷的關係。工作人員必須保持專業界限,但同時也要展現同理心和真誠的關懷。
例子:一位社工耐心地聆聽一位長者對健康的擔憂,提供安慰和實用建議,同時保持專業,不成為其私人朋友。
服務使用者 ↔ 服務使用者之間的互動
這關乎朋輩支援。中心是長者建立友誼和支援網絡的地方,這對抗擊孤獨感至關重要。
例子:兩位在編織班認識的長者,現在每天早上都會互相通電話問候。
義工 ↔ 服務使用者之間的互動
這種關係通常更為非正式,側重於陪伴和實際協助。義工為中心帶來活力和新的視角。
例子:一位大學生義工與一位長者坐在一起,協助她閱讀報紙,並閒聊日常生活。
工作人員 ↔ 義工之間的互動
這是一種指導與協作的關係。工作人員負責培訓、督導和支援義工,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和安全地作出貢獻。
例子:一位活動工作員在中秋節大型派對前為義工舉行簡報會,分配角色並解釋要做甚麼。
重點提要
中心內所有人之間積極和相互尊重的互動至關重要。這些關係有助於建立信任、減少孤獨感,並創造真正的社區歸屬感。
4. 工作如何完成:組織架構
別擔心,這聽起來沒那麼複雜!這只是關於員工團隊如何組織起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模式,而大部分地方都會混合使用這兩種模式。
層級式架構 (金字塔型)
想像一下傳統公司或學校校長室。它有一個清晰的由上而下的指揮鏈。
- 運作方式:中心主管位於最高層。他們作出重大決策,並向部門主管(例如:總社工)下達指示,部門主管再管理前線員工(例如:活動助理)。
- 想像一下:一個金字塔。資訊和決策由上而下流動。
- 優點:角色非常清晰(每個人都知道誰是他們的上司),負責人可以快速作出決策,而且易於追究責任。
- 缺點:可能僵化和難以改變,由下而上的溝通可能存在困難,而且可能不鼓勵初級員工的創造力。
團隊合作式架構 (圓環型)
想像一下學校裡的小組項目,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想法。這種模式著重於協作。
- 運作方式:擁有不同技能的員工(例如:社工、護士和活動助理)組成一個團隊,共同處理特定的目標或項目。他們一起作出決策。
- 想像一下:一個相互連接的圓環。資訊在所有成員之間自由流動。
- 優點:非常靈活和具適應性,透過結合不同技能鼓勵創意思考,並賦權所有員工作出貢獻。
- 缺點:決策過程可能較慢,因為需要討論和達成共識;角色有時可能重疊或變得模糊不清;如果團隊成員之間未能良好合作,可能會產生衝突。
快速回顧:金字塔型與圓環型
層級式 (金字塔型)
架構:由上而下,指揮鏈清晰。
溝通:主要單向(向下)。
最適用於:日常事務、明確的決策。
團隊合作式 (圓環型)
架構:協作性,多專業團隊。
溝通:多向性,開放。
最適用於:複雜項目、創意解決方案。
現實:混合模式!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的樂融長者社區中心很可能會採用混合模式——兩者的結合。
例子:中心設有一位主管,她擁有最終權力並制定預算(層級式)。然而,在策劃「年度健康推廣週」時,她會成立一個項目團隊,由一位社工、一位護士和兩位活動助理組成,他們像平級同事一樣共同合作策劃活動(團隊合作式)。
這種混合模式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既有層級式架構清晰的領導和問責,也擁有團隊合作式方法的靈活性和創造力。
重點提要
了解一個社會服務單位是採用層級式、團隊合作式還是混合模式的架構,有助我們分析決策如何制定、員工如何合作,以及服務提供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