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結構性問題與個人及社會福祉

大家好!歡迎來到「與健康、社會關懷以及個人和社會福祉相關的結構性問題」的學習筆記。別擔心,這個標題聽起來比實際內容複雜多了!

想想看:健康就只是多吃蔬菜和多運動嗎?不完全是。我們的健康還受到周圍世界的影響——例如家庭的經濟狀況、居住的社區,以及政府的政策。在本章中,我們要化身偵探,調查這些「大方向」或結構性問題。理解它們超級重要,因為這有助於我們明白為什麼有些群體會面臨更多健康挑戰,以及我們如何才能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健康的社會。讓我們開始吧!


1. 弱勢社群:誰需要額外支援?

在任何社會中,有些人面臨的挑戰比其他人更多。我們稱他們為弱勢社群。想像他們就像暴風雨中的幼苗——他們需要更多保護和支援才能茁壯成長。

他們是誰?

課程大綱列出香港的幾個主要群體:

  • 兒童:他們的健康、安全和福祉完全依賴成年人。他們無法為自己做決定或賺錢。
  • 殘疾人士:他們可能面臨身體上的障礙(例如沒有輪椅坡道)或社會上的障礙(例如找工作時遇到的歧視),這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
  • 長者: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可能會有更多健康問題、退休後收入減少,並可能感到孤獨。
  • 少數族裔人士: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面臨語言障礙,使其難以獲得醫療或社會服務。他們也可能遭受歧視。
  • 貧窮家庭:低收入家庭難以負擔有營養的食物、像樣的居所和優質的醫療保健。經濟困難帶來的壓力也會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比喻時間:不公平的賽跑

想像生活是一場賽跑。有些人穿著跑鞋、經過充分訓練,從起跑線出發。但弱勢社群可能從起跑線後很遠的地方開始,沒有鞋子,或者他們的跑道上擺滿了障礙物。這不是說他們不能跑;而是說比賽的結構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

重點提示

弱勢社群不是弱者;他們只是面臨社會結構所造成的額外障礙。識別他們是提供正確支援的第一步。


2. 經濟危機:當經濟生病時

經濟就像天氣——它有好的季節(「上」或繁榮期)也有壞的季節(「下」或危機/衰退)。這些經濟變化會影響每個人的健康和福祉,而不僅僅是我們口袋裡的錢。

經濟的「高低起伏」如何影響我們?
  • 對社區的影響:在危機期間(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企業可能會倒閉,政府用於公園、圖書館和社區中心等公共服務的資金可能會減少。這會降低社會連結和支援。
  • 對家庭的影響:經濟衰退期間,失業很常見。這會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和精神壓力,可能導致家庭衝突、抑鬱等精神健康問題以及身體健康狀況不佳。
  • 對弱勢社群的影響:這些群體往往受影響最嚴重。例如,低技術工人往往是第一批失業的人。政府削減社會福利預算會直接損害依賴這些支援的貧困家庭和長者。
你知道嗎?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的失業率急劇上升。許多家庭突然陷入貧困,社工報告家庭壓力和衝突的個案有所增加。這顯示了經濟與社會福祉之間的直接關聯。

重點提示

經濟危機同時也是一場健康危機。它會製造壓力和減少資源,損害家庭,尤其會傷害社會中最弱勢的成員。


3. 流離失所與遷徙:流動的人口

有時人們被迫離開家園。這可能是自願的選擇,也可能是被迫的。

  • 流離失所:當人們被迫遷移時。
  • 遷徙:當人們選擇遷移時,通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人們為什麼要遷移?

課程大綱強調了幾個原因:

  • 自然災害:例如,一個家庭在颱風中失去家園。
  • 人類活動:例如,人們為了建造大型水壩或新高速公路而被迫遷離。
  • 戰爭與衝突:例如,難民為尋求安全而逃離戰區。
  • 工作或教育:例如,有人從菲律賓移居香港擔任家庭傭工,或學生出國讀大學。
  • 家庭團聚:例如,來自中國內地的兒童移居香港與父母同住。
有什麼風險?

搬到新地方可能非常困難。新來者可能面臨:

  • 可能缺乏照護:他們可能與家人和支援網絡分開,導致孤獨和生病時缺乏幫助。
  • 適應新環境:想像一下搬到一個你不懂語言、不理解文化的國家。這會令人感到極大的壓力和孤立。這可能導致精神健康問題。
重點提示

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地搬家,都會造成巨大的壓力和脆弱性。新來者通常需要特別的支援服務來幫助他們適應並保持健康。


4. 貧窮:不只是一個空錢包

貧窮不僅僅是沒有錢。它是指缺乏過上健康、體面生活所需的資源和機會。這是一個難以擺脫的陷阱。

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 潛在原因:這可能包括缺乏教育、歧視、長期疾病,或出生於貧窮家庭。
  • 貧窮文化:這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它指出,有時長期貧窮所造成的無助和絕望感,會形成一個循環,使人們看不到出路,使下一代更難擺脫貧窮。
社會保障:安全網

社會保障想像成走鋼索者下方的安全網。如果你跌倒了(失業、生病),它會在那裡接住你。在香港,主要的制度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CSSA)計劃。

然而,這個安全網取決於兩件事:

  1. 政治:政府決定投入多少資金在社會保障上。
  2. 經濟波動:當經濟不景氣時,更多人需要這個安全網,但政府的稅收會減少,難以資助它。這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常見錯誤要避免

不要只說「貧窮就是沒有錢」。要取得好成績,你需要解釋它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涉及缺乏機會、社會排斥以及難以打破的循環。

重點提示

貧窮是一個複雜的循環,影響健康、教育和未來的機會。社會保障制度是重要的安全網,但其穩固性取決於政治和經濟穩定。


5. 不平等與資源匱乏:不公平的蛋糕分配

不平等意味著金錢、醫療保健和教育等資源在社會中沒有被公平分配。想像社會的資源是一塊巨大的薄餅。有些人得到大塊,而其他人只剩下碎屑。這就是資源匱乏

不平等如何體現?

不平等並非隨機發生。它通常與一個人的背景相關。

  • 社會階層:來自富有家庭的人有更好的機會入讀好學校、看私家醫生和擁有安全的住房。
  • 性別:在某些地方,女性可能從事相同工作卻比男性工資低,或教育機會較少。
  • 年齡:長者可能在職場上受到歧視,而年輕人的需求在城市規劃中可能被忽視。
  • 種族:如前所述,少數族裔人士可能因語言或歧視而面臨獲取服務的障礙。
  • 宗教:有時,某些信仰的人可能會面臨偏見,限制了他們的機會。
快速複習框
與不平等相關的因素:

S - 社會階層 (Social Class)
G - 性別 (Gender)
A - 年齡 (Age)
E - 種族 (Ethnicity)
R - 宗教 (Religions)

重點提示

不平等是一個結構性問題,資源根據階層、性別和種族等因素被不公平地分配。這直接造成了健康和社會差距。


6. 國際社會公義:放眼全球

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地區性的;它們是全球性的。國際社會公義的理念是為全球各地的人們創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無論他們生活在哪個國家。

全球參與者是誰?

有幾個大型組織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

  • 聯合國 (UN):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保護人權和促進社會進步。
  • 世界衛生組織 (WHO):聯合國的一個機構,專注於全球公共衛生。他們協助對抗疾病(如新冠肺炎或伊波拉病毒),並致力於改善全球的醫療保健系統。
  • 國際法院 (ICJ):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負責解決國家之間的法律糾紛。
已發展國家 vs. 發展中國家

富裕國家(已發展國家)和貧窮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係是社會公義的關鍵部分。公平貿易、對外援助和共享醫療技術是減少全球不平等的方式。不公平的關係會使發展中國家更難改善其公民的健康和福祉。

重點提示

健康和社會關懷問題跨越國界。國際組織在促進全球社會公義和幫助彌合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最終總結:串聯各點

正如你所看到的,一個人的健康與社會結構息息相關。貧窮、經濟危機、不平等和流離失所並非個人失敗——它們是大規模的問題,阻礙了人們的福祉。通過理解這些結構性問題,我們可以更好地識別誰需要幫助,設計有效的支援服務(例如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中心),並倡導更公平的政策。你現在已經掌握了理解健康和社會關懷大局的基礎知識。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