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學習筆記

主題 2C:為何我們更易受傷害?生活模式、全球化與家庭轉變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份學習筆記,我們要探索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健康問題在今天比你爺爺奶奶那一代更常見呢?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會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會探討世界三大巨變,這些轉變可能會令人們更容易受傷害(意思是指更容易受到風險或缺乏保護),面對健康和社會問題。這些轉變包括:

1. 生活模式轉變:我們的日常習慣如何影響健康。
2. 全球化:我們相互連結的世界如何帶來新的健康挑戰。
3. 家庭轉變:現代家庭結構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理解這些概念超級重要,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明白為何健康和社會關懷服務如此必要,以及我們如何能為自己和社區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我們馬上開始吧!


第一部分:生活模式轉變與疾病 — 「我們是我們所作所為的成果」

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就是我們的生活模式——對健康有著巨大影響。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的生活模式發生了劇烈變化,這也導致了不同種類的健康風險。

傳染病 vs. 非傳染病

首先,讓我們釐清兩個關鍵詞,別擔心,這很簡單!

  • 傳染病:這些是你會從別人或某些事物「感染」到的疾病。它們是具傳染性的。
    想像一下,這就像在課堂上傳紙條一樣——人傳人地散播。例子:普通感冒、流感、食物中毒。

  • 非傳染病(NCDs):這些是你不會「感染」到的疾病。它們通常經過長時間發展,部分原因是我們的生活模式和基因。
    想像一下,這就像手機電池用久了,蓄電能力會慢慢變差一樣。例子:心臟病、癌症、糖尿病。
我們的生活模式如何增加傳染病的風險

你可能會覺得現代生活讓我們更安全,遠離細菌,但有些習慣實際上會增加我們的風險:

  • 感冒與流感:在香港,我們經常乘坐擠迫的港鐵和巴士。這種近距離接觸令病毒非常容易人傳人地散播,尤其是當人們咳嗽時沒有遮掩口鼻。

  • 食物中毒:很多香港人經常外出用餐。雖然這很方便,但也意味著我們依賴餐廳廚房的衛生情況。如果食物沒有正確烹煮或儲存,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爆發。

  • 愛滋病(後天免疫力缺乏症):這是一種透過體液傳播的嚴重疾病。不安全性行為等生活模式選擇是其傳播的主要因素。
我們的生活模式如何增加非傳染病(NCDs)的風險

這是香港等現代社會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便利」的生活模式往往帶來隱藏的健康代價。

  • 心臟病與高血壓:常與飲食中的「三高」有關:高脂肪、高鹽和高糖。想想快餐、高鹽零食和含糖飲料吧。久坐不動的生活模式(長時間讀書、工作或玩電子遊戲),缺乏運動,也令這些情況更容易出現。

  • 癌症:某些生活模式選擇是強大的風險因素。例如,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飲食不良,缺乏水果蔬菜但富含加工肉類,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快速回顧框
主要生活模式風險:
- 不良飲食:太多脂肪、鹽、糖。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習慣(坐太多)。
- 高壓力:學業或工作壓力。
- 高風險行為:吸煙、不安全性行為。


第一部分重點總結

我們的現代日常習慣,例如飲食方式和活動量,正使我們更容易受到傳染病和心臟病、癌症等長期疾病的影響。


第二部分:全球化 — 「世界變小了,問題卻變大了?」

全球化是指世界透過旅行、貿易和科技變得越來越相互連結。想想看:你可以在一天內飛到世界的另一端,購買其他國家製造的產品,並即時與海外的人對話。

比喻:想像世界是一個巨型蜘蛛網。很久以前,絲線之間並沒有太多連接。現在,所有事物都連結在一起。如果你觸碰蜘蛛網的其中一處,震動便會傳遍每個角落。

流動性與傳染病的傳播

全球化對健康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疾病傳播的速度有多快。

逐步例子: 1. 一種新型、具傳染力的病毒在甲國出現。 2. 一名受感染者,雖然還未感到不適,卻乘坐飛機前往香港進行商務旅行。 3. 他們抵達香港這個繁忙的國際樞紐,乘坐港鐵、參加會議、在餐廳用餐。 4. 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傳播給許多其他人。 5. 那些人隨後前往其他國家,疾病於是成為全球性問題(疫症大流行)。

這正是我們在2003年沙士(SARS)以及近期的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中看到的情況。由於我們的流動性如此高,一個地方性爆發可能在數週內演變成全球危機。

對發展中國家弱勢群體的影響

全球化不僅僅是關於旅行;它也關乎經濟。公司通常會將工廠遷至發展中國家,以降低成本。雖然這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也可能使當地居民更加脆弱。

  • 低工資與惡劣條件:工人可能工資很低,並在不安全的工作環境中工作。這可能導致受傷、壓力,以及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 貧窮與健康:低工資意味著人們無法負擔有營養的食物、清潔食水或醫療服務。這使他們及其子女身體更虛弱,更容易生病。他們的健康狀況不佳,難以工作,使他們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

你知道嗎?
全球化也傳播文化,包括飲食文化!西方快餐連鎖店的全球擴張是導致世界各地非傳染病(如肥胖和心臟病)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部分重點總結

全球化連接了我們的世界,但也讓疾病以噴射機的速度傳播。其經濟影響也可能透過造成低工資和健康狀況不佳的循環,損害貧窮國家中最脆弱人群的健康。


第三部分:家庭轉變 — 「我們不斷變化的支援系統」

「典型」家庭已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許多人生活在由爺爺奶奶、姑姑姨姨等親戚組成的大家庭中。如今在香港,家庭通常規模較小(核心家庭),或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結構。

家庭解體與單親家庭

家庭解體是指家庭單位破裂,例如通過離婚或分居。這常導致單親家庭,由一位家長負責撫養子女。這些轉變會以多種方式增加脆弱性:

  • 情緒與精神壓力:家庭破裂的壓力會導致成人和兒童焦慮和抑鬱。家庭內部可獲的情緒支援較少。

  • 財政困難:僅靠一份收入養家糊口是很困難的。這可能意味著較少的錢用於健康食物、看醫生,甚至安全住所,使家庭更容易面臨健康問題。

  • 社會支援減少:單親家長的時間和精力都較少。他們可能難以管教子女、協助做功課或照顧年邁的親屬。這種缺乏支援是關鍵的社會關懷問題。
角色混淆與矛盾的文化價值觀

這些轉變也可能在家庭內部造成混淆和衝突。

  • 角色混淆:當家庭結構改變時,傳統角色可能會變得模糊。例如,單親家庭中的年長子女可能不得不承擔成年人的責任,例如照顧年幼的弟妹。這可能會造成很大壓力,並使他們錯過童年。

  • 矛盾的文化價值觀:在香港,我們受到中國傳統價值觀和現代西方價值觀的雙重影響。
    例子: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家庭忠誠和照顧長輩(孝道)。現代西方文化則常強調個人主義和個人自由。這些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可能會造成緊張關係。年輕人可能會感到在對家庭的責任和追求個人海外事業的願望之間掙扎,導致家庭衝突和壓力。

常見錯誤要避免!
我們很容易將這些轉變視為「壞事」。但我們的目的並非評斷人們的家庭狀況。目標是理解這些社會轉變如何帶來新的挑戰,並增加家庭對健康和社會支援服務的需求。


第三部分重點總結

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例如離婚率上升和單親家庭增多,可能會減少人們所依賴的財政、情感和社會支援,使他們更容易面臨一系列健康和身心健康問題。


章節總結及記憶法

我們了解到,我們更容易受到健康問題影響並非隨機發生。這與我們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息息相關。

要記住三大主要因素,只需記住 L-G-F

L - 生活模式(Lifestyle):我們在飲食、運動和高風險行為方面的選擇。
G - 全球化(Globalization):我們相互連結的世界傳播疾病和經濟壓力。
F - 家庭(Family):我們不斷變化的家庭結構影響我們的支援網絡。

透過理解這些根本原因,我們可以更好地識別誰需要幫助,並制定更有效的健康和社會關懷解決方案。幹得好!你成功掌握了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