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服務與機構 - 溫習筆記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健康及社會關懷服務與機構」的溫習筆記。這個課題聽起來可能有點嚴肅,但大家不用擔心!我們基本上會學習香港所有不同地方和人士,他們如何幫助我們應對生病、遇到問題,或只是需要一些支援的時候。
了解這些超級重要,因為它就像一份地圖,指示著所有可供你、你的家人和朋友使用的支援。事不宜遲,馬上開始吧!
1. 誰提供服務?主要參與者
在香港,支援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政府和非政府機構(NGOs)。可以把他們想像成兩支大型團隊,共同努力維持我們社會的健康與關懷。
1.1 政府部門
這是「公共團隊」。他們由我們的稅收資助,這意味著他們的職責是為香港所有人提供基本服務。他們營運大型而不可或缺的系統。
- 主要特點: 公帑資助、服務全港市民、通常規模龐大。
- 你應該知道的例子:
- 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 營運所有公立醫院及診所,例如伊利沙伯醫院或威爾斯親王醫院。他們處理從急症到長期疾病的一切事務。
- 衞生署 (DH): 專注於促進全民健康和預防疾病。他們營辦疫苗接種計劃、健康教育活動,以及母嬰健康院等服務。
- 社會福利署 (SWD): 提供社會支援,例如經濟援助(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即綜援)、家庭服務,以及支援長者和殘疾人士的服務。
小比喻時間: 把政府想像成港鐵系統。它是一個龐大、不可或缺的服務,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它到達目的地。
1.2 非政府機構 (NGOs)
這是「社區團隊」。非政府機構是非牟利組織。他們從捐款、社區籌款,有時也從政府獲得資助(稱為撥款)來營辦服務。他們通常專注於特定的需求或人群。
- 主要特點: 通常是非牟利、較靈活、常專門協助特定群體。
- 你應該知道的例子:
- 東華三院: 香港一個非常著名的非政府機構,提供範圍廣泛的服務,從醫院和學校到安老院舍和社區中心。
- 保良局: 另一個主要非政府機構,最初旨在幫助婦女和兒童,現在提供各種社會、教育和福利服務。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一個協助協調和支援數百個其他較小型非政府機構的組織。
小比喻時間: 如果政府是港鐵,那麼非政府機構就像小巴。它們更靈活,通常服務非常特定的路線(或需求),並填補大型系統可能遺漏的空隙。
重點總結
政府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關懷服務,而非政府機構則提供更專業和有針對性的支援。他們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共同關懷香港市民。
2. 服務類型:你可以得到什麼幫助?
好的,我們已經知道誰提供幫助。現在讓我們看看他們提供什麼幫助。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健康服務和社會服務。
2.1 健康服務 (專注於身心健康)
這些服務幫助你預防、治療和管理疾病與傷患。
- 普通科醫生 (GPs): 這些是你的家庭醫生。你會因感冒、胃痛或身體檢查等常見問題去找他們。
- 醫院服務: 用於嚴重疾病、手術或緊急情況(急症室)。
- 牙科服務: 針對你的牙齒和牙齦。
- 足病診療 (或足科): 專門處理足部問題的專家。
- 物理治療: 幫助你在受傷後恢復活動能力和力量。例子:如果你打籃球時扭傷腳踝,物理治療師會幫助你重新回到球場。
- 職業治療: 幫助有身體或精神挑戰的人士進行日常活動(他們的「職業」,例如穿衣、煮食或工作)。
- 社區健康服務: 位於你附近的健康服務,例如提供疫苗接種或健康教育講座的健康中心。
- 營養師諮詢: 營養師是食物專家,就健康飲食提供建議,例如管理體重或糖尿病等狀況。
2.2 社會服務 (專注於你的福祉和社會生活)
這些服務幫助你應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挑戰,提升你的生活質素。
- 院舍服務: 為無法獨立生活的人士提供住宿和照顧。例子:安老院舍或殘疾人士院舍。
- 日間護理服務: 人士(通常是長者或幼童)日間到中心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
- 居家照顧服務: 照顧者到個人的家中協助日常事務,例如煮食、清潔或個人護理。
- 社區服務: 這些是你所在地區的社區中心,例如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提供活動、支援和輔導。
- 輔導服務: 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你可以與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士談論情感、心理或人際關係問題。
重點總結
簡單來說:健康服務主要針對你的身體和醫療問題。社會服務主要針對你的生活、福祉和社會支援。當然,它們常常會有重疊!
3. 其他獲得幫助的方式 (超越專業人士)
有時候,支援不一定來自醫生或社工。它來自那些…真正理解你處境的人。這些是其他重要的服務模式。
- 互助小組: 一群有相同問題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支援。例子:癌症患者或其家屬的支援小組。這裡的力量來自於朋輩支援!
- 網上支援群組: 線上論壇和社交媒體群組,人們可以匿名並隨時隨地連結和分享經驗。
- 熱線: 你可以撥打電話以獲得即時、保密的支援。例子:撒瑪利亞會為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24小時支援。
- 同鄉會或宗親會: 傳統華人社會組織,為同姓氏或來自中國內地同一鄉鎮的人提供支援和歸屬感。
你知道嗎?
研究顯示,對於某些問題,加入互助小組的效果可能與專業治療一樣好,因為被他人理解對我們的精神健康具有不可思議的強大力量。
重點總結
正規服務固然重要,但永遠不要低估社區和朋輩支援的力量。幫助可以來自很多地方!
4. 服務目的:它們為何存在?
每項服務都有特定的目標或目的。把它想像成一個工具箱——不同的工作使用不同的工具。以下是健康及社會關懷服務的主要目的。記住它們的一個好方法是使用助記詞 P.I.C.M.E.R.
P – Preventive (預防性): 阻止問題在發生之前出現。
例子:疫苗接種以預防疾病;學校關於吸煙危害的講座;育兒課程以預防家庭問題。
I – Intervention (介入性): 當問題發生時介入,阻止其惡化。
例子:社工介入家庭暴力案件。
C – Curative (治療性): 治癒或治療現有的疾病或狀況。
例子:醫生給你抗生素治療感染;手術切除腫瘤。
M – Maintenance (維持性): 管理長期(慢性)疾病,並維持最佳生活質素。
例子: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和獲得飲食建議,以管理血糖。
E – Emergencies (緊急性): 在危機中提供即時幫助。
例子:意外現場的急救;召喚救護車;醫院的急症室。
R – Rehabilitation (復康性): 幫助重病、受傷或經歷重大事件後的人士恢復技能、功能和獨立性。
例子:物理治療幫助中風患者重新行走;庇護工場為康復中的精神病患者提供職業培訓。
重點總結
服務不僅僅是為了在人們「損壞」時「修復」他們。它們涵蓋了整個旅程:預防問題、治療問題、長期管理問題,以及幫助人們康復。
5. 服務提供形式:你如何獲得幫助?
服務提供的形式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常見提供形式。
5.1 綜合服務 vs. 專門服務
- 綜合服務: 許多不同的專業人士和服務在一個地方協同工作。它就像一個一站式護理中心。
例子: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可能在同一棟大樓內設有醫生、社工和職業治療師。
優點: 對使用者來說非常方便。 - 專門服務: 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的需求、問題或人群。
例子:戒毒所只幫助有毒癮問題的人士。
優點: 提供非常深入的知識和專業技能。
5.2 中心為本服務 vs. 外展服務
- 中心為本服務: 你必須到特定的地點(中心、診所、醫院)才能獲得服務。這是最常見的形式。
- 外展服務: 服務會來到你身邊!專業人士會走出社區,尋找並幫助那些可能無法或不願意來到中心的人。
例子:青少年外展隊伍會到公園和籃球場,與高危青少年建立聯繫。
5.3 居家為本服務 vs. 院舍服務
- 居家為本服務: 在你自己的家中獲得照顧。這有助於人們留在熟悉的環境中。
例子:「送飯服務」為獨居長者送上熱餐。 - 院舍服務: 你入住提供24/7照顧的設施。
例子:入住安老院。
重點總結
提供服務的最佳方式取決於使用者的需求。他們是來中心更好,還是服務到他們那裡更好?他們需要一位專家,還是一支由不同專家組成的團隊?
6. 新趨勢:關懷服務的未來
社會不斷變化,所以我們的關懷服務也必須不斷發展!以下是目前正在發生的兩個重要趨勢。
6.1 社區為本護理
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護理服務不再僅僅依賴大型、集中的機構,例如醫院,而是將重點轉移到在社區內提供護理。目標是「原區安老」和「社區復元」。
- 專注於地區層面: 服務的設計旨在滿足每個社區的特定需求。
- 專注於長期護理: 這對我們的人口老化尤為重要。社區為本服務幫助長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盡可能在有尊嚴的情況下居家安老。
小比喻時間: 這個趨勢就像是從一個大型中央超級市場,轉變為每個街角都有便利的7-Eleven。它更貼近社區,更在地化,並根據附近的需求量身定制。
6.2 社區發展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理念。它超越了僅僅向人們「提供」服務。相反,它是關於增強當地社區自力更生的能力。
- 理念: 專業人士(如社工)充當促進者。他們幫助居民識別自己社區的優勢和問題,然後支援他們創造自己的解決方案。
- 目標: 由內而外地建立一個更強大、更有能力、更緊密的社區。這是關於建立「社會資本」。
這種方法遵循著名的格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社區發展就是教導社區如何捕魚。
重點總結
健康及社會關懷的未來正變得更加在地化、個人化和賦權。它不再是「為人們做事」,而是更多地「與人們和社區合作」,共同改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