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規範倫理學——道德的本質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道德的本質」學習筆記。你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什麼讓一個行為變得「對」或「錯」呢?為什麼我們覺得幫助別人是好的,但說謊卻是壞的?這個章節就是要帶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大問題。我們會用最簡單的方式,拆解倫理學的基本構成要素。理解這些內容超級重要,不只是為了你的考試,更是為了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周全又明智的選擇。就算一開始覺得有點難,也別擔心——我們會一步一步帶大家搞懂它!
道德原則:做好人的基本食譜
大家可以把道德原則想像成做出好決定的「基本材料」。它們是一些廣泛、普遍的觀念,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且適用於所有人、所有地方。
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則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知道的關鍵原則:
• 仁愛: 這關乎友善、慷慨和體諒他人。
例子:花點時間幫助一位正在為功課煩惱的同學。
• 避免傷害: 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原則,通常被總結為「不傷害他人」。它的意思是我們應該避免對他人造成身體上或情感上的痛苦。
例子:即使你從別人那裡聽說過某人的謠言,但你選擇不散播出去。
• 尊重自主: 「自主」這個詞聽起來很特別,但它其實是指一個人自己做決定、過自己生活的能力。尊重自主,就是讓別人自行做決定,只要他們沒有傷害到其他人。
例子:你的朋友決定加入舞蹈學會,而不是跟你一起加入籃球隊。即使你感到失望,你也會尊重他們的選擇,因為那是他們的人生。
• 忠誠: 這代表對人、群體或理念忠貞不渝、信守承諾。就是指堅定地支持你相信的人或事物。
例子:當別人不公平地議論你的朋友時,你為他/她辯護。
道德原則與道德規條:有什麼分別?
這是一個很常讓人混淆的地方,但只要你看懂其中的模式,就很容易了!別擔心,我們保證會把它解釋清楚。
道德原則是「為什麼」。它們是普遍且廣泛的。
道德規條是「怎樣做」。它們是具體的行為或舉止,用來約束我們。
類比時間到了!
想想健康這件事。
• 原則是:「保持健康。」(這是一個普遍、籠統的目標)。
• 規條是:「不要吸煙」、「每天吃五份蔬菜」、「運動30分鐘。」(這些是具體、用來約束自己以達到原則的行為)。
以下是它在倫理學上的應用:
• 原則: 尊重生命(普遍的觀念)
• 規條: 「不要殺人。」(具體的行為約束)
• 原則: 誠實(普遍的觀念)
• 規條: 「不要在大學申請時說謊。」(具體的行為約束)
重點提示
道德原則,例如仁愛和避免傷害,是廣泛、普遍的良好行為指引。而道德規條則是具體的指令(例如「不要偷竊」),透過約束我們的行為來幫助我們遵循這些原則。
道德判斷:思考兩難困境
當選擇很簡單時,我們很容易知道該怎麼做。但面對複雜的情況呢?這時候,道德判斷就派上用場了。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用它來仔細思考道德問題,從而得出一個邏輯且有充分理據的結論。
良好道德判斷的3個步驟
想像一下,你就像一個偵探在破案。你需要保持邏輯性,而且要客觀公正!
1. 釐清道德概念:
首先,要弄清楚問題的核心是什麼。有哪些價值觀正在衝突?是誠實與忠誠之間的矛盾?還是公平與同情心之間的掙扎?
例子:你最好的朋友從網上抄襲功課。老師問你是否知情。這裡衝突的道德概念是忠誠(對你的朋友)和誠實(對老師)。你必須首先釐清這一點。
2. 堅持理性思考:
做決定時要基於邏輯和理性,而不僅僅是情緒或直覺。仔細考慮當中的後果和涉及的原則。
例子:與其因為害怕而只說「我不知道」,你可以理性地思考:「如果我說謊,我就不誠實。如果我說實話,我的朋友就會有麻煩。在這裡,最負責任的做法是什麼呢?」
3. 保持開明態度:
這一點至關重要!你必須嘗試從所有角度看待情況,不被自己的個人利益(對你有利的事物)或偏見(你預先存在的負面判斷)所影響。
例子:你可以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他們需要確保學術誠信」),也可以從你朋友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壓力很大才犯了錯」)。承認這些不同的觀點是保持開明態度最關鍵的一步。
常見錯誤要避免
• 僅憑感覺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並不是一個有力的論據。
• 只考慮自己:: 道德判斷要求你考慮到他人。
• 匆忙下結論: 花點時間,仔細思考所有步驟。
重點提示
道德判斷是一個理性的過程,旨在釐清概念、保持開明態度,從而做出一個有充分理據的道德決定。它是關於思考,而不僅僅是感覺。
多元主義:一個世界,多種價值
香港就是一個多元社會的完美例子。這意味著這裡聚集了來自不同背景、擁有不同信仰和道德價值觀的人們共同生活。多元主義接受並認同,世上並非只有一套唯一的「正確」道德觀念是所有人必須遵循的。
華人與西方價值觀:快速一覽
在我們社會中,我們經常看到華人與西方價值觀的融合。了解這些普遍的主題會很有幫助,但請記住,這些都只是一般性的概括!
• 傳統華人價值觀通常強調:
- 集體的重要性超越個人。
- 社會和諧及避免衝突。
- 孝道(尊重父母和長輩)。
• 傳統西方價值觀通常強調:
- 個人權利和自由。
- 自主性和個人選擇。
- 公義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例子:在決定職業時,受傳統華人價值觀影響的人可能會非常重視父母的意願。而受傳統西方價值觀影響的人,則可能更專注於自己的個人熱情和目標。兩者都是有效的方法!
如何在多元社會中共同生活
如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該如何避免混亂呢?主要有兩種方法:
1. 尋求共識:
這意味著努力尋找共同點或共同的價值觀,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夠認同的。
例子:儘管不同文化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但香港大多數人會認同「商業誠信」或「關懷長者」等原則的重要性。這些共識點有助於我們的社會正常運作。
2. 尊重差異:
當我們無法找到共識時,就必須實踐寬容和尊重。這並不代表你必須同意他人的價值觀,但你必須尊重他們和平地持有這些價值觀的權利。
你知道嗎?
「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一個近乎普世的道德原則的最佳例子,它可以在儒家、基督教和許多其他傳統中找到。這是一個很有力的共識點!
重點提示
多元主義是指在一個社會中存在多種不同的道德觀點。我們通過盡可能尋求共識,並對差異表現出寬容和尊重來處理這種情況。
道德與宗教:一段複雜的友誼
倫理學中有一個大問題是:「你必須信教才能成為一個好人嗎?」道德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主要有三種看待方式。
三種可能的關係
1. 矛盾對立:
有時候,來自宗教經文或傳統的指令,可能會與現代、理性的道德原則產生衝突。
例子:歷史上,有些宗教經文曾被用來為奴隸制度辯護。然而,今天我們的道德判斷,基於避免傷害和尊重自主等原則,告訴我們奴隸制度是嚴重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宗教和道德是矛盾對立的。
2. 互相補充(它們互相幫助):
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觀點。宗教可以提供有力的故事、社群和動力,激勵人成為一個好人。同時,道德判斷也可以幫助人們以更富同情心和公正的方式來詮釋他們的宗教信仰。
例子:基督徒「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有力地教導了仁愛的道德原則,激勵信徒幫助陌生人。道德提供了原則,而宗教則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支持它。
3. 互不相關(它們是獨立的):
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根本不依賴於宗教。一個人可以完全憑藉理性、同理心和人類經驗來實踐道德。你只需通過邏輯思考和想像他人的感受,就能明白傷害他人是錯誤的。根本不需要任何神聖的指令。
例子:一個無神論者(不相信上帝的人)可以是一位醫生,他/她奉獻一生去拯救他人,純粹是出於同情心和避免傷害的理性原則而受到激勵。
快速複習
• 矛盾對立: 宗教與道德衝突。
• 互相補充:: 宗教與道德互相支持。
• 互不相關:: 道德可以獨立於宗教而存在。
重點提示
道德與宗教之間沒有單一、簡單的關係。它可能被視為矛盾對立、互相支持,或完全獨立。理解這三種觀點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