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身份:耶穌如何理解自己?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這份學習筆記,我們將會探討一個非常引人入勝且重要的課題:耶穌對自身的理解。你有沒有想過,耶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和身份呢?這可是一個大問題!在本章中,我們將透過聚焦耶穌為自己所用的一個非常特別的稱謂——人子,來揭開這個謎團。
理解這個稱謂是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為它揭示了耶穌對自己的權柄、目的和最終命運所作出的獨特宣稱。即使一開始覺得有點神秘,也別擔心——我們會一步步為大家剖析。那麼,我們開始吧!
「人子」稱謂之謎
首先,為什麼這個稱謂如此重要呢?耶穌在福音書中,尤其是在《馬可福音》裡,多次用「人子」這個稱謂來指稱自己。這可是他最喜歡的自稱呢!
它有什麼意思呢?這個稱謂很巧妙,因為它有兩層含義:
1. 從表面看:它可以簡單地指「一個人」或「某人」。聽起來很謙卑,對不對?這讓耶穌在談論自己的時候,不至於立即引起騷亂,也不會被人誤解為一個政治上的君王。
2. 更深層的意義:對於那些熟悉猶太經文(舊約聖經)的人來說,它與《但以理書》(但以理書 7:13-14)中一個大有能力、帶著神性色彩的人物有所關聯。這個人物是一個來自天上的存有,將被上帝賦予權柄、榮耀和至高無上的能力,用來審判世界並永遠掌權。
因此,耶穌透過使用這個稱謂,既認同了自己的人性,也暗示了他的神性權柄和使命。這完美地總結了他的身份!課程大綱指出,耶穌透過五個特定的方式使用這個稱謂來解釋自己是誰。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人子」的五重意義
1. 人子有赦罪的權柄
關鍵經文:馬可福音 2:10
場景:耶穌在一個擠滿人的房子裡教導。有些人抬著他們癱瘓的朋友來,但進不去。於是,他們爬上屋頂,挖了個洞,把朋友縋到耶穌面前!耶穌沒有立即醫治他,反而說:「孩子,你的罪赦免了。」
問題:那些宗教教師(文士)都震驚了!在他們的文化中,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他們心想:「這個人以為自己是誰?這是褻瀆!」
耶穌的回應:耶穌知道他們心裡所想的,就問他們哪樣比較容易:是說「你的罪赦免了」,還是說「起來行走」?然後,為了證明他有能力做第一件,他就做了第二件。他說:「...好讓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然後他叫那個癱瘓的人起來行走。那人果然起來了!
這告訴我們什麼:透過將他人子的身份與赦罪的權柄聯繫起來,耶穌宣稱他擁有只有上帝才有的權柄。他是在表明他的使命不只是身體上的醫治,更是關乎屬靈的復原。
類比時間到了!
想像一下,一個陌生人走過來對你說:「別擔心,我已經把你所有的學生貸款都取消了。」你當然不會相信他,因為只有政府或銀行才有這種權柄。耶穌宣稱他能赦免罪,就像他宣稱自己擁有上帝本身的權柄一樣。他透過醫治那個人,提供了「官方證明」,證明他的宣稱是真的。
第一點的重點提示:
人子這個稱謂標誌著耶穌在地上擁有神聖的權柄,特別是赦罪的能力,這個角色傳統上被認為是上帝獨有的。
2.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關鍵經文:馬可福音 2:28
場景:耶穌和他的門徒在安息日(神聖的休息日)穿過一片麥田。他的門徒餓了,就開始掐麥穗來吃。
問題:法利賽人(一個嚴格的宗教團體)看到這一幕,就指責他們在安息日「工作」,這違反了律法。
耶穌的回應:耶穌為他的門徒辯護,提醒法利賽人,大衛王在自己和手下有需要時,也曾違反過宗教規定。然後他作出一個劃時代的宣告:「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他以一個有力的結論作結:「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馬可福音 2:27-28)。
這告訴我們什麼:安息日律法是猶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是由上帝所賜。耶穌稱自己為安息日的「主」,意味著他聲稱自己擁有管理這神聖律法的權柄。他是在說他明白安息日的真正目的(是給人類的禮物,而不是負擔),並且他有權解釋它。這又是一個對神性權柄的宣稱。
第二點的重點提示:
身為人子,耶穌聲稱擁有管理最神聖宗教律法的權柄,就像安息日一樣,將人的需要和他的權柄置於僵化的宗教傳統之上。
3. 人子必須受苦
關鍵經文:馬可福音 8:31
場景: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彼得剛好認出耶穌是彌賽亞。大家可能都期待耶穌會談論勝利和榮耀。但他卻完全顛覆了他們的預期。
令人震驚的預言:耶穌開始教導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後復活。」
反應:彼得嚇壞了,他把耶穌拉到一旁責備他!這可不是他所期望的強大、征服的彌賽亞。
這告訴我們什麼:在這裡,耶穌重新定義了彌賽亞的意義。他將《但以理書》中那位有能力、榮耀的「人子」與受苦的僕人(來自《以賽亞書》)的概念聯繫起來。他教導說,他通往榮耀的道路不是透過權力和征服,而是透過受苦、被棄絕和死亡。這是他對自身使命理解的核心部分。
常見錯誤警示!
不要以為門徒只是不明白。沒有人預期彌賽亞會受苦。猶太人的盼望是一位像大衛一樣的君王,他會擊敗他們的敵人。耶穌教導人子必須受苦,這既激進又完全是嶄新的觀念。
第三點的重點提示:
人子這個稱謂不單是關於榮耀;它更是耶穌身份的核心,其使命涉及必要的受苦、被棄絕和死亡,然後是復活。
4. 人子來是為要服侍
關鍵經文:馬可福音 10:45
場景:門徒雅各和約翰向耶穌求問在未來國度裡最好的位置,即權力和榮譽的座位。其他門徒感到憤怒和嫉妒。
領導力的教導:耶穌利用這個機會作為教導。他告訴他們,世上的君王對他們的人民「作威作福」。但在他的國度裡,卻是截然相反。要想為大,就必須服侍人。
最終的榜樣:然後他以自己為榜樣,用一句話定義了自己全部的使命:「因為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這告訴我們什麼:這或許是對耶穌目的最清晰的解釋了。那榮耀、有權柄的人子,其使命是極致的謙卑與犧牲。他的偉大不是體現在受人服侍,而是體現在服侍他人,甚至為此捨棄生命。「贖價」這個詞至關重要——它意味著支付代價來釋放某人。耶穌將自己的死視為一個有目的的,為人類帶來解放的行動。
第四點的重點提示:
耶穌理解人子的使命是無私的服侍和犧牲。他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權力,而是為了捨棄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和釋放他人。
5. 人子將會榮耀地再來
關鍵經文:馬可福音 14:62
場景:這是耶穌在大祭司和公會(猶太議會)面前受審的高潮。他們正試圖找到判他死刑的理由。
直接的提問:大祭司最終直接問他:「你是彌賽亞,是蒙福者的兒子嗎?」
耶穌毫不含糊的答案:耶穌首次公開明確地回答「是」。他說:「我是...你們將會看見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這告訴我們什麼:這句話是具爆炸性的!耶穌直接引用了《但以理書》第7章的內容。他宣稱兩件事:
- 他將被高舉到上帝的右邊(一個擁有終極權力與權柄的位置)。
- 他將作為榮耀的天上審判者回來,審判全人類。
這是人子神聖榮耀的終極體現。在他人性最虛弱的時刻(作為受審的囚犯),他卻談論自己最終的神性權力和命運。這個宣稱被大祭司稱為褻瀆,並以此為由判他死刑。
第五點的重點提示:
耶穌將人子識別為最終的、神聖的審判者,他將蒙上帝平反,並從天上帶著權能和榮耀回來,以實現他宇宙性的角色。
快速回顧與總結
讓我們把所有內容整合起來。耶穌使用人子這個稱謂,是他身份的精妙總結。它就像一把鑰匙,解開了他到底是誰的謎團。
人子的五重意義:
S - Sovereign Authority (至高權柄): 他能赦免罪 (馬可福音 2:10),並且是安息日的主 (馬可福音 2:28)。
O - Obligated to Suffer (必須受苦): 他必須被棄絕、被殺,然後復活 (馬可福音 8:31)。
N - Not to be served, but to serve (不是要受服侍,乃是要服侍人): 他的使命是服侍和自我犧牲 (馬可福音 10:45)。
O - One who will return (將要回來的那位): 他將榮耀地從天上回來。
F - Final Judge (最終審判者): 他將坐在上帝的右邊審判世界 (馬可福音 14:62)。
(記憶輔助:試著記住這個英文縮寫 S.O.N. O.F. Man,即使這些詞與意義不完全吻合,它有助於歸納這些概念!)
這個稱謂顯示,耶穌認為自己既完全是人,又擁有獨特的神性權柄。他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要成為一個政治上的君王,而是一位受苦的僕人,他的死帶有救贖的目的。他確信他的受苦最終將引向榮耀和平反,屆時他將作為全人類的審判者歸來。祝你學習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