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的發展:救贖

雅各對救贖的理解:信心與行為

大家好!歡迎來到關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督教概念:救贖的研習筆記。如果「稱義」或「信心」這些詞讓你感到有點困惑,別擔心。我們會一起把它們逐一拆解。

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聖經》作者雅各對救贖的教導。你可能聽過基督徒是「單單因信稱義」的,但雅各卻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是互相矛盾嗎?劇透一下:他們不是!我們會弄清楚這些觀點是如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看到真正活出基督徒生命是甚麼意思。


首先:救贖概念的快速回顧

在深入探討雅各的觀點之前,讓我們先快速回顧救贖在基督教中的含義。

  • 簡單來說,救贖就是從罪及其後果(即與上帝分離)中獲得拯救
  • 它意味著重新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係,這個過程是透過耶穌基督的生、死和復活才得以實現的。

早期基督徒討論的一個大問題是:「一個人如何才能獲得這份救贖?」這將我們引向使徒保羅著名的教導。


背景:保羅關於「因信稱義」的教導

要理解雅各,我們首先需要理解保羅。保羅的著作是《新約聖經》的很大一部分,他關於救贖的教導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

甚麼是「因信稱義」?

讓我們拆解這兩個關鍵詞:

1. 稱義:這是一個法律術語。它意味著在上帝眼中被宣告為「義人」或「無罪」。它不是指你一夜之間變得完美,而是指上帝因著耶穌所做的一切而視你為完美。

2. 因信:保羅的重點是,這種「無罪」的地位是上帝的一份免費禮物。你不能透過行善或遵守宗教規條來賺取它。你單單透過信心就能領受它——這意味著信靠耶穌和祂為你所做的一切。

正如保羅在《聖經》中所寫(羅馬書1:17):「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類比:法庭債務

想像一下你因為欠了十億元而被控上法庭,這筆債務你永遠也無法償還。你肯定是犯了罪。但隨後,一個善良富有的好心人(代表耶穌)介入並償還了你的全部債務。法官隨後敲響法槌,宣告你「免除債務」並可以自由離開。

你賺取了那份自由嗎?沒有。你是透過接受付款而獲得這份禮物(這就是信心)。法官宣告你免除債務,這就是稱義

重點:保羅的觀點

主要思想:我們是藉著上帝的恩典、透過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而得救,而不是靠我們自己的行為或努力。
焦點:一個人如何開始他與上帝的關係並得蒙拯救。
關鍵經文概念(羅馬書1:16-17):救贖來自信心。


雅各的貢獻:「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現在,讓我們轉向雅各。雅各是早期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有些傳統說他是耶穌的兄弟!他寫這封信是為了那些似乎誤解了保羅信息的人。有些人認為:「太好了!如果我單單因信得救,那麼我怎樣生活就無所謂了。我只要說『我相信』,然後甚麼都不做就行了!

雅各寫這封信就是為了糾正這種懶散和空洞的信心觀念。

雅各書2:14-26 拆解

這段經文是雅各論證的核心。他以非常邏輯、循序漸進的方式闡述他的觀點。

  1. 他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14節):我的弟兄姊妹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雅各質疑的,是那種單單只是宣稱、只是空話的信心。

  2. 他舉了一個真實世界的例子(15-16節):想像一位基督徒同伴又冷又餓,沒有衣服或食物。如果你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但你卻完全沒有做任何事情去幫助他們,你的話語有意義嗎?當然沒有!它們是空洞無用的。

  3. 他闡明他的主要觀點(17節):照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一個不引導出行動的信心,就像一個沒有脈搏的身體——它沒有生命。

  4. 他給出一個有力的最終類比(26節):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照樣,沒有行為的信心也是死的。」這是他的結論。真實、活潑的信心和善行就像身體和靈魂一樣,密不可分。你不能只擁有其中一樣。
類比:大廚

想像一下有人告訴你:「我是一位大廚!」這是他們的宣稱(就像信心的宣稱)。但這個人從不煮飯,從不買食材,而且他們的廚房佈滿灰塵。當你要求他們為你做一頓飯時,他們卻只是說:「別擔心,我相信我是一位廚師。」

他們的宣稱是真的嗎?不是。煮飯的*行動*才是他們是廚師的證明、是證據。煮飯並不會*使*他們成為廚師,但它表明他們的宣稱是真實的。

重點:雅各的觀點

主要思想:真實、活潑的信心會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產生善行。行為是真信心的證據。
焦點:一個得救之人的生命會是怎樣的
關鍵經文(雅各書2:26):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保羅與雅各針鋒相對?根本不是!是互補,而非矛盾

這是你考試中最重要、必須理解的部分!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認為保羅和雅各在爭論。他們沒有。

保羅和雅各是在針對兩個不同的問題,向兩個不同的受眾講話。

  • 保羅的問題:律法主義。他寫信給那些認為可以透過遵守規條(行為)來賺取救贖的人。所以,保羅強調:「你們是單單因信得救!」
  • 雅各的問題:懶散/放縱。他寫信給那些認為既然他們因信得救,他們的行為就無關緊要的人。所以,雅各強調:「你的信心必須由你的行為來證明!」
記憶小撇步:根與果

把它想像成一棵樹。

信心是根。
這是保羅的焦點。這棵樹如何獲得生命?透過根系(信心),根系接收養分(上帝的恩典)。你不能把果實黏在枯死的樹枝上來讓它獲得生命。

行為是果。
這是雅各的焦點。你怎麼知道這棵樹是否活著且健康?你看它的果實!一棵健康、活著的樹會自然結出果實。如果沒有果實,那根部很可能已經死了。

所以,你不是*靠*你的善行得救,但如果你*確實*得救了,你*就會*行善。這些行為是你裡面信心的證據,是它結出的果實。

重點:整合理解

保羅和雅各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 保羅解釋我們如何得救:藉著恩典、透過信心。
- 雅各解釋那救贖的信心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的:它是活躍的,並會產生善行。
- 因此,雅各的教導是保羅教導的一個重要補充。它完整地描繪了真正的基督徒生命是甚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