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耶穌呼召平凡人作祂的門徒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耶穌事奉生涯中這個非常有趣部分的學習筆記。你是否曾覺得自己一定要是個「巨星」才能做些重要的事呢?嗯,這一章就是講耶穌如何揀選那些完全普通、平凡的人來做祂最親密的跟隨者,並改變世界。我們會探討祂呼召了哪些人、為何祂的選擇如此令人驚訝,以及做一個門徒究竟有什麼意義。


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基督教會的根基,也向我們展示了許多關於耶穌的價值觀。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吧!


1. 「門徒」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認識耶穌呼召的人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我們在講什麼。門徒這個詞,基本上就是指「學習者」或者「學生」。


但它不只是坐在課室裡面學習那麼簡單!在耶穌的時代,一個門徒就似一個學徒。他們不只學習老師說過什麼;他們會跟隨老師到處去,從他們的行為中學習,並且嘗試以同樣的方式生活。這是一個全心投入的承諾啊!

你可以這樣想:你可以透過看一個名廚的煮食節目,成為他的粉絲。但是要成為他的學徒(也就是他的門徒),你就要每日在他的廚房裡工作,學習他的技巧,並且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煮得像他一樣。

快速回顧:「門徒」是什麼?

- 一個學習者或學生。
- 一個跟隨老師學習其生活方式的人。
- 一種深層、個人化的承諾,而不是隨便的興趣。


2. 首次呼召:平凡的漁夫 (馬可福音 1:16-20)

那麼,耶穌為祂的團隊揀選的第一批人是誰呢?你可能以為祂會揀選學者或者宗教領袖。但是祂沒有這麼做。

場景: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這是一個許多人捕魚的大湖。

呼召西門(彼得)和安得烈
  • 他們是誰? 兩兄弟,都是漁夫。這是一份艱辛、體力勞動、屬於勞動階層的工作。他們是很普通的人。
  • 耶穌說了什麼? 「來吧,跟從我!我會叫你們得人如得魚。」 (馬可福音 1:17)
  • 他們做了什麼? 聖經說他們即時丟下漁網,跟從了耶穌。
呼召雅各和約翰
  • 他們是誰? 另一對兄弟,同樣是漁夫,當時正和他們的父親在船上。
  • 他們做了什麼? 正如頭兩位一樣,當耶穌呼召他們的時候,他們即時丟下船和父親,跟從了耶穌。
讓我們分析一下: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耶穌呼召的三個關鍵特點:

  1. 呼召是面向平凡人的。耶穌沒有看他們的資歷或者「亮麗的履歷」。祂在勤奮的普通人身上看到潛力。
  2. 需要即時的回應。他們沒有說:「等我想一下吧」或者「等我完成最後一網魚行不行?」他們立刻就去了。這表明了他們的委身和信任。
  3. 賦予新的使命。「得人如得魚」這個短語是一個很出色的比喻。耶穌將他們已經擁有的技能(捕魚)賦予了一個全新的屬靈目的:將人聚集到神的國度裡面。
重點

門徒訓練(Discipleship),正如這裡所展示的,是由耶穌向平凡人發出的個人呼召開始。它要求捨棄舊有的生活,並以即時的信任去擁抱一個新的使命。


3. 一個令人震驚的選擇:稅吏 (馬可福音 2:13-17)

如果你起初覺得呼召漁夫已經很出人意料,那麼下一個就真是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了!

利未是誰?

耶穌呼召了一個名叫利未(亦稱為馬太)的人。他的職業是什麼?一個稅吏

如果你起初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不用擔心!在當時的社會,稅吏之所以被人憎恨,主要有兩個原因:

  • 他們被視為叛徒。他們為羅馬帝國工作,而羅馬帝國正是佔領他們土地的敵人。
  • 他們被視為腐敗的罪人。他們經常透過要求比所需稅款更多的錢來欺騙百姓,並將額外的錢據為己有。

基本上,利未是一個被社會排斥的人。沒有一個受人尊敬的宗教人士會想和祂扯上關係。

呼召和晚宴

耶穌在利未的稅關前見到他,說了同樣簡單的一句話:「跟從我。」利未就起身,丟下一切,跟從了耶穌。他甚至為耶穌辦了個盛大晚宴,邀請了他所有的朋友——當中也都是「稅吏和罪人」。

巨大爭議

宗教領袖(法利賽人)見到這樣的情景,都大為震驚。他們問耶穌的門徒:「祂為何和稅吏與罪人吃飯呢?」

耶穌的回答是祂說過最著名的話之一:

「康健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來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 (馬可福音 2:17)

這是一個很有力的比喻。醫生的職責就是去看病人和醫治他們。耶穌將祂的使命看成一樣:去幫助屬靈上「有病」的人(也就是被視為罪人的人),去拯救他們。祂不是為了那些以為自己已經完美的人而來;祂是為了那些知道自己需要幫助的人而來。

重點

耶穌的呼召是為了所有人,無論他們過去如何或者社會地位如何。祂積極地尋找被拒絕和被排斥的人。這顯示了門徒訓練是關於轉化和恩典,而不是由一開始就要完美無瑕。


4. 從「門徒」到「使徒」

當越來越多人跟從耶穌的時候,祂從眾多門徒中揀選了一個特別的十二人小組,作為祂的核心團隊。這些人就是被稱為使徒

門徒 vs. 使徒:有什麼分別?

  • 門徒: 一個學生或跟隨者(當時有很多門徒)。
  • 使徒: 意思是「被差遣者」。這是一個賦予十二人的特定職分。

記憶小貼士:想一下使徒(Apostle)= 他們被差(Sent Away)去執行使命。

設立十二使徒 (馬可福音 3:13-19)

耶穌揀選十二使徒有三個特定的原因:

  1. 為了他們可以和祂一起: 直接向祂學習,並建立關係。
  2. 要差遣他們去傳道: 去分享祂的信息。
  3. 要賦予他們趕鬼的權柄: 用祂的能力繼續祂的工作。
他們的使命 (馬可福音 6:7-13)

後來,耶穌差遣他們出去執行他們的首次使命。祂給了他們以下的指示:

  • 兩兩一對地去,互相扶持。
  • 輕裝上路(依靠上帝,而不是金錢或物資)。
  • 傳講悔改的信息(叫人歸向上帝)。
  • 醫治病人,並繼續祂的工作。

這顯示了門徒訓練的下一步:在向老師學習之後,學生就被差遣出去將他們所學的付諸實踐。

你知道嗎?

數字「12」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古代以色列有十二個支派。透過揀選十二使徒,耶穌正是展示祂正在建立一個屬於上帝的新群體。

重點

使徒是一位被賦予特殊使命和執行權柄的門徒。「和耶穌一起」的目的,就是為了裝備他們,使他們能被耶穌「差遣出去」。


本章總結:一覽無遺

讓我們來做個總結吧。以下是本章最重要的幾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啊:

  • 耶穌呼召平凡人: 祂沒有選擇有權勢或有名望的人,而是謙卑的漁夫,甚至是一個受人憎恨的稅吏。
  • 門徒是一個學習者: 指的是一個承諾要跟隨耶穌完整生活方式的人。
  • 呼召要求徹底的回應: 第一批門徒即時捨棄了他們的工作、船隻,甚至是家庭。
  • 呼召帶有目的: 就是要與耶穌同在,然後被差遣出去執行新的使命(「得人如得魚」)。
  • 耶穌的使命是具包容性的: 祂著名的「醫生為病人」比喻顯示,祂是來拯救罪人與被排斥的人,而不是只為「好人」而來。
  • 使徒是「被差遣者」: 一個由十二位門徒組成的特殊群體,被揀選去領導並憑著耶穌的權柄延續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