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旨意——對門徒的教導

各位同學,準備好深入探討耶穌對祂最親密的跟隨者所教導的一些最重要課題了嗎?本章將深入剖析作為門徒的意義。你可以把這章想像成一份終極「實用指南」,教導你如何活出反映上帝價值觀的生命。這些不單是古老的故事;它們更是關於領導、犧牲和人生目的的有力理念,在今日依然極具意義。讓我們一起來拆解吧!


第一節:門徒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如何生活?

耶穌不單關心門徒所相信的,祂更非常關心他們如何生活。祂教導他們一種徹底嶄新的生活方式,徹底顛覆了許多關於成功和偉大的傳統觀念。

謙卑與服侍 (馬可福音 9:33-37)

門徒們曾經爭論:「我們當中誰是最大的?」這是一個很人性的問題,對吧?我們都想變得重要。但耶穌的回答卻出乎意料。

  • 耶穌的教導:祂告訴他們:「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末後,作眾人的僕人。」
  • 這意味著什麼:在上帝國度裡,真正的偉大不是關於權力、名氣或掌控。它關乎謙卑——把他人放在首位並服侍他們的需求。
  • 比喻:試想想一位足球隊的隊長。一位「世俗」的隊長可能只會獨攬勝利的光榮。但一位「僕人式」的隊長,是那位會幫助拿水瓶、鼓勵最弱的隊員、並在賽後清理更衣室的人。那正是耶穌所說的偉大。
作眾人的僕人 (馬可福音 10:42-45)

耶穌進一步闡釋了這個概念,將世俗統治者與祂的跟隨者應如何領導的方式進行了比較。

  • 世俗的方式:統治者「轄制」他們的人民。他們利用權力來控制並受人服侍。
  • 耶穌的方式:「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
  • 核心理念:耶穌祂自己就是最終極的榜樣。如果身為領袖的祂也來服侍,那麼祂的跟隨者也必須如此。這關乎積極尋找幫助他人的方法,而不是等待他們來幫助你。
記念耶穌 (馬可福音 14:22-25)

在與門徒的最後一餐(最後的晚餐)中,耶穌給了他們一個簡單卻有力的方式來記念祂和祂的犧牲。

  • 行動:祂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血,是所立之約的血,為許多人流出來的。」
  • 意義:這不只是一頓飯。餅和酒是祂為所有人的救贖的象徵。擘開的餅代表祂的身體,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捨去。酒代表祂的寶血,為赦免罪孽而流,並在上帝與人類之間建立新的關係(盟約)。
  • 你知道嗎?最後的晚餐是猶太人逾越節的一部分,這個節日慶祝上帝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耶穌藉此表明祂正帶來一種新的、更大的自由——從罪惡中得釋放的自由。
快速回顧:生活方式的重點總結

門徒的生活方式可由 S-S-R 三點概括:
- S服侍:真正的偉大源於服侍他人。
- S僕人式領導:效法耶穌藉著幫助他人來領導的榜樣。
- R記念:記念耶穌的犧牲,這是信仰的基石。


第二節:門徒的應許——我們可以依靠什麼?

跟隨耶穌可能充滿挑戰,但祂沒有讓門徒兩手空空。祂賜予他們奇妙的應許,包括支持、獎賞和神聖的幫助。

包容的態度 (馬可福音 9:38-41)

門徒們告訴耶穌,他們阻止了一個人奉祂的名趕鬼,因為「他不是我們的人」。他們表現出排他性,認為只有他們的群體才是特別的。

  • 耶穌的回應:「不要阻止他……因為不反對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 這意味著什麼:這是呼籲一種開放和慷慨的精神。門徒應該願意接納其他上帝的僕人,即使他們不屬於他們的核心圈子。這關乎專注於所做的善事,而不是誰能獲得功勞。
  • 應避免的常見錯誤:這並非意味著「任何事都可以接受」。它特別是指當其他人奉上帝的名做善工時,不要嫉妒或劃地為牢。它促進合一,而非降低標準。
捨棄與獎賞 (馬可福音 10:28-30)

彼得指出門徒已經捨棄一切來跟從耶穌。他基本上是在問:「那我們能得到什麼呢?」

  • 耶穌的應許:祂應許凡是為著祂的緣故和福音而捨棄房屋、兄弟姊妹、父母、兒女或田地的,必在今世得著百倍(以新的信徒群體的形式),並在來世得永生。
  • 什麼是捨棄?它並非意味著你不能擁有美好的事物或家庭。它意味著不讓這些事物比上帝更重要。這關乎你的優先次序。
  • 獎賞:獎賞不是關於物質上的富裕。它是關於獲得一個龐大的新「家庭」——教會這個群體——並領受上帝永恆的獎賞
領受聖靈 (約翰福音 20:19-23)

耶穌復活後,祂向嚇得躲在門後的門徒顯現。祂賜予他們兩份不可思議的禮物。

  • 平安的禮物:祂說:「願你們平安!」這不只是一句友好的問候;它是一份讓他們平靜恐懼並賜予他們神聖確據的禮物。
  • 聖靈的禮物:祂「向他們吹氣」,說:「領受聖靈!」聖靈是上帝的同在和能力,賜予信徒,以引導、安慰和賦予他們力量。
  • 新的權柄:祂接著賜予他們赦免罪惡的權柄,延續祂在世上的使命。復活的耶穌賜予門徒力量去延續祂的工作。
快速回顧:應許的重點總結

門徒可以依靠:
- 群體:呼召我們要包容,並應許我們會有一個新的信徒家庭。
- 獎賞:為上帝捨棄一切,會帶來更大的獎賞,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 能力:聖靈賜予平安,並賦予門徒力量去完成他們的使命。


第三節:門徒的代價與使命——有何要求?

耶穌總是坦率地說明跟隨祂並不容易。這伴隨著代價,但同時也伴隨著一個改變世界的使命。

代價:背起你的十字架 (馬可福音 8:34-38)

這是最具挑戰性的教導之一。第一次看到時如果覺得難,別擔心!讓我們一步步來拆解吧。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從我。」

  1. 捨己:這意味著對我們的自私本能和慾望說「不」。它是關於把上帝的旨意放在我們自己的願望之上。例子:即使說謊更容易,也選擇誠實。
  2. 背起他們的十字架:在耶穌的時代,十字架是苦難和死亡的象徵。對於祂的跟隨者來說,它意味著願意為他們的信仰面對困苦、拒絕和個人犧牲。它是全然委身的象徵,即使遇到艱難時也一樣。這關乎捨棄與自我否定
  3. 跟從我:這是積極的行動。它不僅僅是放棄東西;它是關於積極地按照耶穌的教導和榜樣去生活。

比喻:想想一位世界級運動員。他們必須「捨己」不吃垃圾食物,不偷懶度日。他們必須「背起他們的十字架」般艱苦的訓練和犧牲。為什麼?為了「跟從」他們贏得金牌的目標。對於門徒來說,目標更為宏大。

使命:去傳福音 (馬可福音 16:15-20)

在升天之前,耶穌給予門徒們最後的指示,通常稱為「大使命」。

  • 命令:「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之物傳福音。」
  • 什麼是福音?「福音」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好消息」。好消息是關於耶穌:祂的生平、祂為我們的罪而死,以及祂的復活。
  • 使命:每個門徒的使命都是與他人分享這好消息。它不應該保守秘密!這是耶穌升天前所賜予的使命,突顯其重要性。
  • 能力的應許:耶穌應許神蹟會伴隨著信徒,表明上帝的能力與他們同在,當他們執行這使命時。
快速回顧:代價與使命的重點總結

門徒被呼召去:
- 犧牲:願意捨棄自私的慾望並忍受艱辛(「背起十字架」)。
- 分享:積極參與向所有人傳講好消息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