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FS 筆記:發展優質勞動力

大家好!歡迎來到「發展優質勞動力」的筆記。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效率超高,而另一些人卻顯得無聊和缺乏靈感呢?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快樂、積極和高效團隊的秘訣。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一間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其員工!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部分:了解動機——是什麼驅動人們「行動」?

首先,什麼是動機?簡單來說,它是促使一個人以某種特定方式行動或行為的原因。在商業上,它是驅動員工努力工作並實現公司目標的力量。我們將會探討三種著名的理論,這些理論有助於管理者理解並提升員工的動機。


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想像一下建造一座金字塔。你必須先打好堅固的基礎,才能在上面建造更高的層級,對嗎?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人類的需求也是如此。他說我們有五個層次的需求,而且我們必須先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然後才會被較高層次的需求所激勵。

五個層次的需求:
  1. 生理需求(金字塔的基石)
    這些是維持生存的絕對基本需求。
    日常生活:食物、水、居所、睡眠。
    工作場所:足以維持生計的薪金(用以購買食物和支付租金)、舒適的工作環境(例如:不太熱或太冷)。

  2. 安全需求
    一旦生存得到滿足,我們便會渴望感到安全和穩妥。
    日常生活:人身安全、健康、財務安全。
    工作場所:工作保障(穩定的合約)、安全的工作環境(例如:沒有危險隱患)、醫療保險、退休金計劃。

  3. 社交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
    接下來,我們渴望感到有歸屬感並擁有朋友。
    日常生活:友誼、家庭、聯繫感。<
    工作場所:與同事和上司的良好關係、團隊合作、公司社交活動(如聖誕派對或團隊午餐)。

  4. 尊重需求
    當我們感到有所歸屬後,便會渴望感到受人尊重和被重視。
    日常生活:自尊、自信、他人的尊重。
    工作場所:對出色工作的認可(例如:老闆的讚揚)、晉升、受人尊敬的職銜、「每月最佳員工」獎。

  5. 自我實現(金字塔的頂峰)
    這是最高層次:渴望成為最好的自己。
    日常生活:發揮個人全部潛力、追求個人成長和創意活動。
    工作場所:提供具挑戰性和創意的工作任務、培訓和個人發展機會、作出決策的自主權。

如何應用馬斯洛理論:

一位聰明的經理會嘗試找出員工目前正專注於哪個層次的需求。例如,如果員工擔心下週會被解僱(安全需求),你就不能用一個具挑戰性的項目(自我實現)來激勵他們。你必須首先滿足他們對工作保障的需求。

馬斯洛理論的重點總結:

需求是分層次的。在嘗試用更高層次的獎勵來激勵員工之前,請先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把它想像成爬梯子——你可不能跳過梯級啊!


2. 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

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想法。他說,令你在工作中感到「不滿」的因素,與令你感到「滿意」並獲得激勵的因素是完全分開的。別擔心,這比聽起來簡單得多!

兩個因素:
因素一:保健因素
  • 這些因素並不能激勵你,但如果它們缺乏或不佳,就會導致不滿
  • 比喻:想像一下你教室裡的空調。如果它運作正常,你並不會真正注意到它,也不會感到特別高興。但如果它在炎熱的天氣裡壞了,你就會變得非常不滿,無法專心!一部運作正常的空調只是讓你處於「中立」狀態,而不是「被激勵」的狀態。
  • 工作場所例子:
    • 薪金
    • 公司政策
    • 工作環境
    • 與上司和同事的關係
    • 工作保障
  • 重要一點:改善保健因素只會減少不滿。給某人加薪可能會讓他們短暫高興,但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會激勵他們更努力工作。它只是阻止他們對薪金感到不滿。
因素二:激勵因素
  • 這些因素才能真正創造工作滿意度激勵作用。它們關乎工作本身。
  • 比喻:讓我們繼續以課堂為例,一個激勵因素會是老師給你一個有趣的項目,讓你發揮創意。這會讓你「想要」學習並努力工作。
  • 工作場所例子:
    • 成就
    • 對成就的認可
    • 工作本身(是否有趣?)
    • 責任
    • 晉升和成長機會
如何應用赫茲伯格理論:

經理需要兩步法:

第一步:首先解決保健因素以消除不滿。確保薪金公平、工作場所安全,以及公司規章不會令人沮喪。

第二步:然後,專注於提升激勵因素以創造滿意度。給予員工認可、更多責任以及成長的機會。

赫茲伯格理論的重點總結:

滿意與不滿並非對立面。要激勵員工,你需要專注於成就和認可等因素,而不僅僅是薪金和工作環境。


3. 麥格雷戈X理論與Y理論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理論並非關於員工的需求,而是關於經理對員工的「假設」。他認為經理分為兩類,而他們的假設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管理方式。

X理論經理(悲觀者)
  • 假設:
    • 員工天生不喜歡工作,如果可能就會迴避。
    • 必須控制、強迫或威脅員工懲罰,才能讓他們工作。
    • 員工喜歡被人指導,迴避責任,並最重視安全感。
  • 管理風格:專制式、規矩繁多、嚴密監督(微觀管理)。他們不信任自己的員工。
  • 記憶訣竅:將「X」想像成負面或「eXtra strict」(額外嚴格)。
Y理論經理(樂觀者)
  • 假設:
    • 員工將工作視為一種自然且愉快的活動。
    • 如果員工對目標作出承諾,他們會自我指導且具創意。
    • 員工能夠接受甚至會主動尋求責任。
  • 管理風格:參與式和賦權式。他們信任員工,給予他們責任,並讓他們參與決策。
  • 記憶訣竅:將「Y」想像成「Yes, you can!」(是的,你可以做到!)——一種正面的看法。
如何應用麥格雷戈理論:

麥格雷戈認為,Y理論是更好的管理方式。他相信經理的假設可能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你把員工視為懶惰和不值得信任(X理論),他們很可能會表現出這種行為。如果你把他們視為負責任和有能力(Y理論),他們往往會迎接挑戰並表現得更好。

你知道嗎?

現代公司如Google和Pixar都以其Y理論的管理風格而聞名,這些風格鼓勵創意、自主和創新。

麥格雷戈理論的重點總結:

經理對待員工的態度會塑造他們的行為。一種信任和賦予員工權力的積極(Y理論)方法,會帶來更好的激勵和結果。


第二部分:透過內部溝通加強員工關係

如果公司溝通不暢,再好的激勵理論也無濟於事。內部溝通是指組織內信息和思想的交流。良好的溝通能建立信任,防止誤解,並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是團隊的一員。

適當的內部溝通方式

溝通並非單向的。它會流向不同的方向,而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信息。

1. 向下溝通

這是信息從組織高層(經理)流向低層(員工)的過程。

  • 目的:發出指示、解釋政策、提供反饋和委派任務。
  • 適當方式:
    • 官方備忘錄及電郵:用於正式公告和政策變更。
    • 通訊:分享公司新聞和成就。
    • 員工會議:與整個團隊討論目標和新項目。
    • 績效評估:用於一對一的反饋。
2. 向上溝通

這是信息從員工流向經理的過程。這對於經理了解公司內部實際情況至關重要。

  • 目的:向管理層提供反饋、分享想法和建議,以及報告問題。
  • 適當方式:
    • 建議箱:用於匿名提供改進建議。
    • 員工意見調查:正式收集對工作滿意度等主題的意見。
    • 「開門政策」:經理鼓勵員工隨時前來與他們交談。
    • 團隊會議:預留時間讓員工表達意見和擔憂。
3. 水平溝通(或平行溝通)

這是組織內同一層級人員之間的溝通,例如同一部門或不同部門的兩位同事之間。

  • 目的:協調任務、解決問題,以及分享信息以高效完成工作。
  • 適當方式:
    • 團隊會議:同一項目成員協調工作。
    • 電郵和即時通訊(例如:Slack、Microsoft Teams):用於快速協調和信息分享。
    • 跨部門項目:不同團隊的員工為共同目標而合作。
溝通的重點總結:

有效的溝通是雙向的。它不只是經理單向地對員工「發號施令」。一支優質的勞動力隊伍,是建立在聆聽(向上)、指導(向下)和協作(水平)的文化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