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與財務概論 (BAFS) 溫習筆記:期末調整
大家好!歡迎來到會計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期末調整。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複雜,別擔心——它實際上非常符合邏輯!你可以將其想像成發布照片前進行的編輯。你拍下最初的照片(試算表),然後進行一些小調整,以確保它完美無瑕並能真實反映情況。這正是我們為企業財務報表所做的事情。 在本章中,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這些「編輯」,以確保財務報表準確無誤,並能提供公司表現和狀況的真實而公允的反映。掌握這一點是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並理解會計實際運作的關鍵!1. 核心概念:權責發生制 vs. 現金收付制
在我們深入了解調整之前,我們需要理解規範它們的基本規則:權責發生制概念。甚麼是權責發生制?
這是我們在BAFS中使用的會計方法。規則很簡單:
• 收入在賺取時確認,而非在收到現金時確認。
• 開支在發生時(即被使用時)確認,而非在支付現金時確認。
例子:你在12月提供補習服務,但你的客戶在1月才付款。根據權責發生制,你在12月(當你賺取收入時)記錄該收入。
甚麼是現金收付制?
這較為簡單但準確性較低。它就像管理你自己的錢包:
• 收入僅在現金收到時記錄。
• 開支僅在現金支付時記錄。
為了編製適當的財務報表,我們必須使用權責發生制。這就是配對原則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們必須將某期間發生的開支與該期間賺取的收入進行配對,以計算正確的利潤。
主要總結
期末調整是我們將日常記錄轉換為正確的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的步驟,以便我們能正確計算利潤。
2. 開支與收入的調整(預付及應計)
這是最常見的調整類型,直接應用了權責發生制概念。應計費用(尚欠費用)
這些是企業已使用/發生,但在會計期末尚未支付的費用。
實例連結:想像一下你公司12月份的電費帳單在1月才收到。你是在12月使用了電力,所以這筆費用屬於12月,即使你稍後才支付。
調整分錄:
借方 (Dr) 相關費用帳戶(例如:電費開支)
貸方 (Cr) 應計費用(一項流動負債)
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 損益表:開支增加,因此該期間的利潤減少。
• 財務狀況表:產生或增加一項流動負債(應計費用)。
預付費用(預付款項)
這些是企業已預先支付,但尚未使用的費用。
實例連結:你公司在1月1日支付了一整年的保險費。到12月31日,你已經用完了一整年的保險。但如果是在10月1日支付呢?到12月31日,你只使用了3個月,其餘9個月則是一項資產——一筆預付款!
調整分錄:
借方 (Dr) 預付費用(一項流動資產)
貸方 (Cr) 相關費用帳戶(例如:保險費)
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 損益表:開支減少,因此該期間的利潤增加。
• 財務狀況表:產生或增加一項流動資產(預付費用)。
注意:相同的邏輯適用於應計收入(已賺取但尚未收到的收入)和預收收入(在提供服務前已從客戶收到的現金)。
3. 應收帳款的調整:壞帳與呆帳
很可惜,並非所有以賒欠方式購物的客戶都會償還我們。我們需要將此情況入帳,以避免高估我們的資產(應收帳款)和利潤。壞帳
壞帳是指我們百分之百確定某特定客戶將無法償還債務(例如:他們破產了)。我們需要將其完全撇銷。
調整分錄(撇銷債務):
借方 (Dr) 壞帳開支
貸方 (Cr) 應收帳款(以移除特定客戶的餘額)
呆帳準備
呆帳準備是我們對*剩餘*應收帳款中可能有多少無法收回的估計。我們不確定誰不會付款,但根據過往經驗,我們知道有些會無法收回。這是審慎原則的應用——我們不希望過於樂觀!
這通常使用帳齡分析表計算,該表將債務按逾期時間分組。債務逾期時間越長,無法收回的可能性越高。
帳齡分析表解讀示例:
• 0-30天帳齡的債務:估計1%無法收回
• 31-60天帳齡的債務:估計5%無法收回
• 超過60天帳齡的債務:估計20%無法收回
你會將這些百分比應用於每個類別的應收帳款金額來計算呆帳準備。
調整分錄(建立或增加呆帳準備):
借方 (Dr) 呆帳開支(損益表中的一項開支)
貸方 (Cr) 呆帳準備(一項資產抵銷帳戶)
其在財務狀況表上的列報方式:
流動資產
應收帳款 ..................... $$$
減:呆帳準備 .. ( $$)
應收帳款淨額 ........... $$$
快速回顧
• 壞帳:已確認的、特定的無法收回金額。這是一個事實。
• 呆帳準備:對未來潛在壞帳的估計金額。這是一個觀點/估計。
4. 資本性開支與收益性開支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別,它會影響損益表和財務狀況表。弄錯這一點可能會嚴重錯誤陳述公司的利潤!資本性開支
這是用於以下方面的支出:
1. 購買非流動資產(例如:機器、車輛、樓宇)。
2. 改善或升級現有非流動資產以提高其效率或使用壽命。
類比:為送貨車購買一台新的、更強勁的引擎。這是一項資本性開支。它在財務狀況表上被記錄為一項非流動資產。
收益性開支
這是用於以下方面的支出:
1. 業務的日常運營(例如:支付薪金、電費)。
2. 維護現有非流動資產使其保持當前工作狀態(例如:維修費)。
類比:為送貨車購買汽油或支付其年度換油費用。這是一項收益性開支。它在損益表上被記錄為一項開支。
主要總結
資本性開支 = 資產。
收益性開支 = 開支。
錯誤地將資本性開支處理為收益性開支會低估你的資產和該年度的利潤!
5. 非流動資產的折舊
非流動資產(如機器和電腦)會隨著使用時間而價值下降。折舊是將非流動資產的成本在其有用年期內系統地分攤為開支的過程。這是配對原則的應用——我們將資產的成本與其幫助產生的收入進行配對。你知道嗎?折舊是一種非現金開支。你實際上並沒有支付現金給「折舊」。現金是在購買資產時支付的。折舊只是一種會計帳面調整。
需要了解的關鍵術語
• 成本:資產的原始購買價格,加上使其可供使用所需的任何費用。
• 有用年期:企業預期使用該資產的估計期間。
• 殘值(或報廢價值):資產在其有用年期結束時的估計銷售價格。
折舊方法
1. 直線法
此方法將成本在資產的有用年期內平均分攤。折舊開支每年相同。
公式:
$$ \text{Annual Depreciation} = \frac{\text{Cost} - \text{Residual Value}}{\text{Useful Life}} $$
2. 餘額遞減法
此方法在早期年份計提較多折舊,後期年份較少。其理念是資產在全新時效率更高。折舊是根據資產的帳面淨值 (NBV) 計算的。
公式:
$$ \text{Annual Depreciation} = (\text{Cost} - \text{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times \text{Depreciation Rate \%} $$
請記住:帳面淨值 (NBV) = 成本 - 累計折舊
3. 按使用量計提折舊(生產單位法)
此方法根據資產的使用量而不是時間的流逝來計算折舊。這對於每年使用量不同的機器非常適用。
步驟1:找出每單位折舊率。
$$ \text{Rate per unit} = \frac{\text{Cost} - \text{Residual Value}}{\text{Total Estimated Units of Production}} $$
步驟2:計算該年度的折舊開支。
$$ \text{Depreciation Expense} = \text{Rate per unit} \times \text{Actual Units Produced in the Year} $$
記錄折舊與處置
年度折舊費用以以下分錄記錄:
借方 (Dr) 折舊開支(損益表中)
貸方 (Cr) 累計折舊(資產抵銷帳戶,減少資產在財務狀況表上的價值)
非流動資產的處置:
當資產出售或報廢時,我們必須將其從帳簿中移除,並計算我們是獲利還是虧損。
計算處置損益的步驟:
1. 計算資產在處置日期的帳面淨值 (NBV)。
帳面淨值 = 成本 - 截至處置日期的累計折舊。
2. 將帳面淨值與處置收益(收到的現金或報廢價值)進行比較。
• 如果收益 > 帳面淨值,則為處置收益。
• 如果收益 < 帳面淨值,則為處置損失。
6. 存貨的調整
存貨是許多企業的重要資產。我們需要在期末對其進行正確估值。估值規則: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 (NRV)
這是審慎原則的另一項應用。我們必須將期末存貨按其原始成本或其可變現淨值兩者中的較低者計價。
什麼是可變現淨值?它是存貨的估計銷售價格減去銷售所需的任何成本(如運輸成本或維修成本)。
例子:你以$50(成本)購買了一個手機殼。現在你只能以$40(可變現淨值)出售。你必須將這項存貨項目估值為$40。
確定成本:加權平均成本法 (AVCO)
當我們在一年中以不同價格購買存貨時,期末剩餘的物品應使用哪個成本?加權平均成本法計算一個加權平均值。
公式:
$$ \text{Weighted Average Cost per unit} = \frac{\text{Total Cost of Goods Available for Sale}}{\text{Total Units Available for Sale}} $$
然後你將這個平均成本乘以期末存貨的單位數量,以計算其價值。
寄銷貨品
如果我們以「寄銷」方式將貨品發送給客戶,那麼在客戶確認要保留這些貨品之前,這並不是真正的銷售。如果到年結日客戶仍未決定,這些貨品仍屬於我們,必須計入我們的期末存貨(按成本)。
存貨損失:正常損耗與非正常損耗
• 正常損耗:由於存貨性質而預期會發生的、不可避免的損失(例如:液體蒸發、少量水果變質)。正常損耗的成本簡單地被吸納到銷貨成本中。
• 非正常損耗:意外的、可避免的損失(例如:由於火災、水災或盜竊)。這種損失在損益表中被視為單獨的開支,不計入銷貨成本。
7. 調整分錄及其影響總結
這是一個最終的速查表,將所有內容整合在一起。所有這些調整都是為了確保財務報表的準確性!
調整類型
分錄
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應計費用
借方:開支
貸方:應計費用(負債)
損益表:開支↑,利潤↓
財務狀況表:流動負債↑
預付費用
借方:預付費用(資產)
貸方:開支
損益表:開支↓,利潤↑
財務狀況表:流動資產↑
壞帳撇銷
借方:壞帳開支
貸方:應收帳款
損益表:開支↑,利潤↓
財務狀況表:流動資產(應收帳款)↓
呆帳準備
借方:呆帳開支
貸方:呆帳準備(資產抵銷帳戶)
損益表:開支↑,利潤↓
財務狀況表:應收帳款淨額↓
折舊
借方:折舊開支
貸方:累計折舊
損益表:開支↑,利潤↓
財務狀況表:非流動資產帳面淨值↓
存貨按低於成本(可變現淨值規則)計價
(無特定分錄,但價值已調整)
損益表:銷貨成本↑,毛利↓
財務狀況表:流動資產(存貨)↓
你一定能做到!逐一理解每項調整的邏輯,並練習相關的分錄。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