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筆記:中小型企業 (SMEs)

各位同學!你們有沒有留意過香港遍佈大街小巷的小型咖啡店、本地時裝精品店,又或是家庭式經營的五金舖呢?這些通常都是中小型企業(簡稱中小企,或稱 SMEs)。它們看似規模不大,但對我們的經濟和日常生活來說都扮演著超級重要的角色。在這份筆記中,我們將會深入探討中小企的定義、它們對香港為何如此重要,以及創辦它們的創新者——企業家——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1. 什麼才算是一間中小企? (特徵)

那麼,究竟什麼才算是中小企呢?在香港,政府有一個簡單的定義,主要根據僱員人數來劃分:

  • 對於製造業企業,中小企的僱員人數必須少於100人
  • 對於非製造業企業(例如商店、餐廳和服務業),中小企的僱員人數必須少於50人

除了員工人數,中小企還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不用擔心這聽起來很多,很難記!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F.L.O.S.S.

F – 靈活性 (Flexibility)

中小企以其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力而聞名。由於規模較小,它們能夠迅速作出決策並調整方向。

想像一下:把中小企想成一艘小型快艇,而大型企業則像一艘巨型郵輪。快艇可以在數秒內轉向追逐新機會,而巨型郵輪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變航道。例如,一間小型本地咖啡店可以一夜之間就在餐牌上加入新的潮流飲品,而像星巴克這樣的大型連鎖店則需要經過多層批准。

L – 資金有限 (Limited Capital)

大部分中小企都是由業主的個人儲蓄,或來自家人、銀行的少量貸款所創辦的。它們不像大型企業那樣擁有龐大的財政資源。這意味著它們的營運預算通常較為緊絀。

O – 業主管理 (Owner-managed)

中小企的業主通常是主要的營運者。他們既是老闆,又是經理,有時甚至要親力親為,擔任前線員工!這導致了簡單的管理架構,決策由一兩個人迅速作出。由於管理層級不多,這也有助於提升靈活性。

S – 市場佔有率小 (Small Market Share)

顧名思義,中小企在各自的行業中都只是小角色。一間中小企並不會主導市場。例如,一間本地手搖飲品店,與一個龐大的國際品牌相比,其在整個飲品市場的佔有率微不足道。

S – 服務利基市場 (Serve Niche Markets)

由於無法在價格上與大公司競爭,許多中小企透過專注於服務特定的、專業的客戶群而取得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利基市場(或稱小眾市場)。

例如:一間只銷售專業攀岩裝備的商店,或一間專門製作無麩質蛋糕以滿足特殊飲食需求的烘焙店。它們服務著大公司可能忽略的小眾市場。

溫習小貼士:中小企的特徵

F靈活性:能快速適應變化。
L資金有限:較難獲得大量資金。
O業主管理:管理架構簡單。
S市場佔有率小:並非行業主導者。
S服務利基市場:通常專注於服務小眾客群。


2. 中小企對香港為何如此重要? (重要性)

你或許會對這些「小型」企業的重要性感到驚訝。它們可是香港經濟的支柱!

你知道嗎?中小企佔香港商業機構總數逾98%,並僱用接近45%的私人機構就業人口。這影響力實在巨大!

以下是它們如此至關重要的原因:

  • 創造就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中小企是主要的就業來源。它們為大量香港人提供工作,從店舖助理和廚師,到平面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無所不包。

  • 促進競爭和消費者選擇:中小企為大型企業提供競爭。這種競爭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因為它通常會帶來更低的價格、更好的品質以及更多創新的產品。想像一下,如果只有一間超級市場連鎖店或一個咖啡店品牌!中小企為我們提供多樣性和選擇。

  • 推動創新:中小企往往是新點子和創意的溫床。由於它們具備靈活性且願意承擔風險,它們可以嘗試新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而這些是大型、更為謹慎的公司可能會避免的。

  • 支援大型企業:許多中小企不直接向我們銷售。相反,它們向大型企業提供專業的商品和服務。例如,一間大型建築公司可能會聘請一間小型、專業的中小企來處理其平面設計和市場推廣材料,或者聘請另一間中小企為其員工提供餐飲服務。

  • 強化經濟:擁有大量中小企使經濟更穩定和有韌性。這就像俗語所說的:「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經濟僅僅依賴幾間巨型公司,其中一間倒閉將會是一場災難。但有了成千上萬間中小企,數間公司的倒閉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
重點摘要

中小企對香港經濟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創造就業增加競爭和選擇、推動創新支援大型企業,並有助於整體經濟穩定。它們是維持大型經濟機器順暢運轉的小齒輪。


3. 商業發展的火花:創業精神的重要性

那麼,究竟是誰創辦了這麼多中小企呢?答案就是企業家(或稱創業者)!但究竟什麼是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是指一個過程,當中包括識別商機、匯集所需資源(如資金和人才),並承擔經計算的風險,以創立並管理一個新的商業項目,目標是賺取利潤。企業家(或創業者)就是執行這個過程的人。

重要提示:每位企業家都是業務經營者,但並非每位業務經營者都是企業家。主要區別在於企業家是以「創新」(提出新事物或新的做事方式)和「承擔風險」來定義的。

創業精神對於商業發展極其重要。原因如下:

推動創新和變革

企業家是經濟中新思想的主要來源。他們挑戰既有的做事方式,並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技術。正是這種創新,推動社會和經濟向前發展。

例如:食物外送應用程式的創辦人看到一種新的方式,將餐廳與飢餓的顧客聯繫起來,從而改變了整個餐飲業。

創立新業務和就業機會

這是最直接的影響。當一位企業家創辦一間新公司時,他們正在經濟中創造一個新的實體。隨著業務增長,它需要僱用人手,這直接創造了就業機會並減少失業。每一間企業,從最小的新創公司到最大的企業,都始於企業家的構想。

刺激經濟增長

新企業會產生漣漪效應。它們從其他企業購買商品和服務,向政府繳稅,而它們的僱員則在本地經濟中消費工資。這種資金流動有助於整個經濟增長並變得更具活力。

承擔風險以實現進步

沒有風險就沒有進步。企業家願意冒著自己的金錢、時間和聲譽,去嘗試一個未經證實的構想。儘管許多新企業會失敗,但成功的企業可以帶來巨大的突破,並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如果沒有這種承擔風險的意願,我們將會看到遠少於現在的創新和經濟發展。

重點摘要

創業精神是商業發展的引擎。企業家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推動創新」、「創立新業務和就業機會」、「刺激經濟增長」,並且願意「承擔實現進步所需的風險」。沒有他們,商界將會遠沒有那麼活躍和富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