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首: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 DSE學習筆記

你好!準備好深入宋詞嘅世界未?

歡迎來到《青玉案·元夕》嘅學習筆記!呢首詞由南宋「詞中之龍」辛棄疾所寫,係 DSE 十二篇指定篇章之一,所以非常重要。

大家可能覺得古文好難,但唔使驚!我哋會用最簡單直接嘅方式,一步步拆解呢首詞。你會發現,古人嘅情感同我哋其實好近。呢首詞唔單止描寫咗古代元宵節有幾熱鬧,仲隱藏住作者好深刻嘅個人情感同理想。一齊嚟發掘當中嘅秘密啦!


第一站:認識詞人——辛棄疾

要讀懂一首詞,首先要了解寫佢嘅人。辛棄疾係一個點樣嘅人?

  • 身份:佢係南宋嘅一位將軍,亦係一位偉大嘅詞人。可以話係「文武雙全」!
  • 人生目標:佢一生最大嘅願望就係「恢復中原,報國雪恥」,即係收復被金人佔領嘅北方失土。可惜,佢嘅理想一直未能實現,令佢非常鬱鬱不得志。
  • 詞風:佢係「豪放派」詞人嘅代表。佢嘅詞氣勢磅礴,充滿愛國熱情同英雄氣概。不過,佢有時都會寫啲細膩嘅作品,就好似我哋今日要學嘅呢首咁。
重點記住!

辛棄疾嘅人生經歷——愛國但壯志未酬——係理解佢作品思想感情嘅關鍵鑰匙。佢好多時會將自己嘅理想同失意,寄託喺詞作之中。


第二站:詞作原文與注釋

我哋先嚟讀一次原文,唔明唔緊要,旁邊有語譯同重點字詞解釋幫你。

青玉案·元夕

(詞牌名「青玉案」,題目「元夕」)

上片:描寫元夕盛況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語譯:元宵夜,春風吹拂,成千上萬嘅花燈好似盛開嘅花樹;煙花綻放,火光四射,就好似被風吹落嘅漫天星雨。
註釋
- 東風:春風。
- 花千樹:指元宵節嘅花燈,繁多燦爛,好似千萬棵開滿花嘅樹。呢個係比喻
- 星如雨:指璀璨嘅煙火,好似流星雨一樣。呢個都係比喻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語譯:華麗嘅馬車經過,留下一陣陣香氣。悠揚嘅簫聲四處傳送,月光(或計時嘅玉壺)不斷流轉,整晚都有魚形、龍形嘅燈舞表演。<
註釋
- 寶馬雕車:指富貴人家華麗嘅車馬。
- 鳳簫:一種精美嘅樂器,指代悅耳嘅音樂。
- 玉壺:可以指月亮,亦可以指古代嘅計時器「刻漏」。無論邊種解釋,都係指時間流逝。
- 魚龍舞:元宵節嘅傳統表演,指舞動魚形、龍形嘅花燈。

下片:尋覓「那人」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語譯:打扮得花枝招展嘅女士們,頭上戴住各種美麗頭飾,一邊講笑一邊行過,留低淡淡嘅幽香。
註釋
- 蛾兒、雪柳、黃金縷:都係古代婦女嘅頭飾,形容女士們打扮得非常華麗。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語譯:我喺人群中搵咗佢千百次都搵唔到,不經意間一回頭,先發現原來佢自己一個,企喺燈火稀疏、昏暗嘅角落。
註釋
- :古文中「他」男女通用,這裡指「那個人」。
- 百度:形容次數好多。
- 驀然:突然、不經意地。
- 闌珊:稀疏、零落、昏暗嘅意思。


速記溫習盒

上片 = 熱鬧! (花燈、煙花、靚車、音樂、舞龍)
下片 = 尋覓! (睇勻靚女 -> 搵極都搵唔到 -> 突然搵到 -> 佢喺暗角)


第三站:內容深層分析

呢首詞表面上係寫元宵節去街搵人,但其實內有乾坤。辛棄疾真正想講嘅係咩?

上片:一場繁華嘅感官盛宴

作者用咗好多華麗嘅詞語,從視覺、聽覺、嗅覺去描寫元宵節嘅盛況:

  • 視覺「花千樹」、「星如雨」 (色彩斑斕),「玉壺光轉」、「魚龍舞」 (光影舞動)
  • 聽覺「鳳簫聲動」 (音樂悠揚),「笑語盈盈」 (人聲鼎沸)
  • 嗅覺「香滿路」 (香氣彌漫)

思考一下:作者點解要用咁多筆墨去描寫個場景有幾熱鬧、幾繁華?
答案:為咗襯托!用極度嘅熱鬧,去反襯下片「那人」嘅孤高同寂寞,令佢嘅形象更加突出。

下片:尋覓與發現——「那人」是誰?

下片係全詞嘅精華,焦點由大場面轉到個人嘅尋覓。

  1. 尋覓嘅過程:作者唔係被街上打扮豔麗嘅女士 (「蛾兒雪柳黃金縷」) 吸引,而係有特定嘅尋找目標。
  2. 尋覓嘅艱難「眾裡尋他千百度」,一個「千」、一個「百」,強調咗尋找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過程之艱辛。
  3. 戲劇性嘅發現「驀然回首」,喺幾乎放棄嘅時候,一個不經意嘅回頭,竟然就搵到咗。呢種「偶然」嘅發現,充滿驚喜。
  4. 「那人」嘅位置「燈火闌珊處」。佢唔喺最光猛、最熱鬧嘅地方,而係喺一個昏暗、冷清嘅角落。
關鍵問題:「那人」到底係邊個?

呢個係 DSE 必考嘅重點!「那人」有兩層意思:

1. 字面意思:一位理想中嘅女性
佢係一個品格高潔、脫俗嘅女子。佢唔追求熱鬧,唔貪慕虛榮,寧願自己一個企喺暗角,保持自己嘅獨特。

2. 象徵意思:作者自己嘅化身 (更重要!)
「那人」其實就係辛棄疾自己嘅投射。佢嘅性格同理想,就好似「那人」一樣:
- 不隨波逐流:喺人人都追求功名利祿、沉醉享樂嘅南宋朝廷 (好似元宵嘅熱鬧人群),辛棄疾堅持自己嘅愛國理想。
- 甘於寂寞:即使自己嘅理想不被理解,仕途不順 (好似身處「燈火闌珊處」),佢都唔會改變自己嘅志向同原則。
- 品格高尚:「那人」嘅形象,正正寄託咗作者不慕榮華、甘於寂寞、堅守理想嘅高尚情操。


重點歸納

分析呢首詞時,一定要將「那人」嘅象徵意義講出嚟!佢唔單止係一個人,更加係一種理想人格嘅象徵,代表住作者自己嘅精神追求。


第四站:藝術手法鑒賞

辛棄疾點樣用高超嘅技巧,令呢首詞成為千古絕唱?

1. 對比和襯托 (最重要嘅手法!)

  • 熱鬧 vs. 冷清:用上片元宵嘅極度繁華熱鬧,去對比和襯托下片「那人」所在之處嘅燈火稀疏、冷清
  • 奢華 vs. 樸素:用街上女士們嘅華麗打扮 (「蛾兒雪柳」),去襯托「那人」嘅遺世獨立、不慕虛榮

作用:通過強烈對比,令「那人」不同凡響、品格高潔嘅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生活小比喻:就好似喺一場勁歌熱舞嘅派對上,所有人都喺度跳舞狂歡,但你欣賞嘅人,反而係靜靜坐喺角落睇書嗰個。佢嘅「靜」喺全場嘅「動」之中,反而更加吸引你注意。

2. 層層遞進,鋪墊渲染

詞嘅結構非常有層次感:

  1. 鋪墊:上片用大量篇幅描寫元宵盛況,為下片嘅「尋覓」營造一個宏大嘅背景。
  2. 發展:下片寫「眾裡尋他」,過程充滿懸念。
  3. 高潮:「驀然回首」,情節急轉直下,搵到目標。
  4. 結局:「燈火闌珊處」,形象定格,意境深遠。

作用:咁樣嘅結構令詞嘅感情表達一波三折,最後嘅發現更加震撼人心,令人回味無窮。

3. 寓意象徵

之前提過,「那人」係作者理想同人格嘅象徵。呢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即係將自己嘅志向寄託喺某個事物上。

4. 煉字精妙

作者用字非常生動。例如上片嘅「」、「」、「」、「」、「」,全部都係動詞,將一個靜態嘅元宵夜景寫得充滿動感,活靈活現。


你知道嗎?

國學大師王國維喺佢嘅著作《人間詞話》中,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呢幾句,比喻為做學問同做事業嘅第三重,也係最高境界。意思係經過艱苦尋覓同探索之後,最終豁然開朗,搵到真正嘅答案。可見呢幾句詞嘅意境有幾高!


第五站:主旨總結與應試技巧

主旨

本詞通過描寫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和尋覓「那人」的經過,最終成功塑造了一位甘於寂寞、不慕榮華、不隨波逐流的女性形象,並藉此寄託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情感操守,表現出他雖身處逆境,卻依然堅守信念的高尚情懷。

DSE 應試小貼士

  1. 背熟全詞:呢個係基本要求!尤其係最後三句,一定要識默。
  2. 掌握核心手法:問到寫作手法,一定要識答「對比/襯托」,並解釋點樣用「熱鬧」襯托「冷清」,從而突出「那人」嘅品格。
  3. 理解象徵意義:關於「那人」嘅問題,千祈唔好只答佢係一個靚女。一定要聯繫作者辛棄疾嘅生平背景,解釋「那人」象徵作者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持理想嘅精神。
  4. 分析詞中意象:「花千樹」、「星如雨」等比喻有咩作用?佢哋共同營造咗一個璀璨、繁華、熱鬧嘅節日氣氛。

常見失分位

失分位:只分析詞的表面意思,忽略了作者「托物言志」的深層含意。
攞分關鍵:將「詞」與「人」(辛棄疾)結合分析,由景入情,由事入理,解釋詞中意象如何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恭喜你!已經完成了《青玉案·元夕》的學習。希望這份筆記能幫到你。記住,多讀幾次,用心感受,你就會發現宋詞嘅無窮魅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