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文 DSE 指定篇章學習筆記

元曲兩首 - 關漢卿《四塊玉・閒適》(南畝耕)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學習 DSE 十二篇指定篇章中的元曲——關漢卿的《四塊玉・閒適》。

有沒有覺得每天上學、補習、做功課壓力很大,偶爾也想「躺平」一下,過過悠閒的生活?其實,早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就有一位文學大師跟我們有類似的想法!他就是關漢卿。這首小曲雖然只有短短幾句,卻充滿了人生智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想告訴我們什麼吧!


第一站:認識作者與時代背景

誰是關漢卿?

關漢卿是元代一位非常厲害的戲劇家和散曲作家。他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你知道嗎?
有人把關漢卿比作「元代的莎士比亞」,因為他們都在戲劇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創作了許多家喻戶曉的作品!

元代是個怎樣的時代?

元代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當時的社會環境對傳統的讀書人 (文人) 來說,其實並不友善。

  • 科舉制度不穩:傳統讀書人想通過科舉考試做官的路變得很窄,甚至一度被廢除。
  • 文人地位低落:許多有才華的讀書人得不到重用,懷才不遇,生活苦悶。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文人不再追求功名,轉而投身於當時流行的戲劇 (雜劇)歌曲 (散曲) 創作。他們透過這些更貼近市井生活的藝術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感和對社會的看法。關漢卿的這首《四塊玉・閒適》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誕生的。

重點回顧

關漢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曲作家。
元代文人懷才不遇的社會背景,是理解他們作品中歸隱、避世思想的關鍵。


第二站:什麼是「元曲」?

元曲是我們這次學習的文體,它有一些基本的概念需要我們先弄清楚。別擔心,其實很簡單!

元曲基本概念

  • 元曲:元代最流行的文學體裁,主要分為兩種:雜劇 (像今天的戲劇、舞台劇) 和散曲 (獨立的歌曲,不是戲劇的一部分)。
  • 散曲:我們這篇課文就屬於散曲。它就像今天我們聽的流行曲的歌詞一樣,是獨立成篇,用來歌唱的。
  • 小令:散曲中篇幅最短小的一種,通常只有一節。可以想像成一首短歌。
  • 曲牌:就是曲的「調子」或「音樂模板」的名稱。同一首曲牌可以由不同的人填上不同的歌詞。

簡單比喻一下:
如果把一首歌比喻成元曲:
曲牌 [四塊玉] = 歌曲的背景音樂 (Beat/Instrumental)
標題 [閒適] = 歌詞的主題
關漢卿寫的歌詞 = 這首小令的內容

重點回顧

我們學的這首是元曲中的「散曲」,體裁是「小令」,曲牌是「四塊玉」


第三站:正文剖析

原文與語譯

曲牌:【四塊玉】
題目:閒適

原文: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
語譯:在南邊的田地裏耕種,在東邊的山上安臥,人世間的常情冷暖我已經歷得太多。

原文:閒將往事思量過。
語譯:在悠閒中把過去的事情一一回想思考。

原文: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語譯:聰明能幹的是他們,愚笨遲鈍的是我,還有什麼好爭奪的呢?


逐句深入賞析

「南畝耕,東山臥」

這兩句直接描繪了作者理想中的隱居生活:
南畝耕: 親手耕作,自給自足。這代表了一種樸實、踏實的生活方式。
東山臥: 悠閒地躺臥休息。這代表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安逸。
這兩句形成對偶,一動 (耕) 一靜 (臥),概括了歸隱生活的全部,既有勞動的充實,也有休息的愜意。

「世態人情經歷多」

這是解釋作者為什麼選擇「耕」與「臥」的原因。他不是天真地逃避現實,而是因為他已經「經歷多」了。他看透了人世間的虛偽、人情的冷暖和社會的複雜。這句話為整首曲奠定了深沉的感情基調,說明他的歸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醒悟,而不是一時的衝動。

「閒將往事思量過」

這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正因為有了「閒」,他才能夠冷靜地、不受干擾地回顧過去。「思量過」三個字,說明這種反思是全面而深刻的,最終讓他得出了接下來的結論。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這是全曲的高潮和思想核心!
賢的是他: 「他」指的是那些在塵世中爭名逐利的人。作者表面上說他們「賢」,其實帶有諷刺意味,意思是「你們那麼聰明,就讓你們去爭吧」。
愚的是我: 這是作者的自嘲,但實際上是一種驕傲。在世人眼中,放棄名利是「愚蠢」的,但作者卻安於這種「愚」,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爭什麼?: 最後用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問作結。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內心最終的答案——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根本不值得去爭。這三個字,將全曲的感情推向頂峰,充滿了灑脫與豁達。

重點回顧

全曲層次分明:
起:描寫歸隱生活 (耕、臥)。
承::交代歸隱原因 (經歷多)。
轉:反思過去 (思量過)。
合:得出結論 (不爭)。


第四站:主旨與情感

核心思想

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達作者在看透了人情世態之後,對閒適恬淡的隱居生活的嚮往和滿足。他認為與其在虛幻的功名利祿中追逐,不如回歸田園,享受心靈的平靜與自由。這體現了一種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人生觀。

作者的情感

  • 滿足與悠然:對「南畝耕,東山臥」這種自得其樂的生活感到非常滿足。
  • 厭倦與解脫:對「世態人情」感到厭倦,選擇歸隱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
  • 豁達與堅決:在「賢」與「愚」的對比和「爭什麼?」的反問中,表現出他徹底醒悟後的豁達與決絕。
重點回顧

主旨:看破世情後,對閒適隱居生活的滿足和讚美。


第五站:藝術特色

語言風格:本色質樸,明白如話

這是元曲最大的特色!關漢卿用的是當時最普通、最生活化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例如「經歷多」、「思量過」、「爭什麼」,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一樣,非常口語化。這種風格讓情感的表達更直接、真誠,充滿感染力。

結構層次:層層遞進,一氣呵成

全曲雖然短小,但結構非常完整。從描寫生活,到解釋原因,再到反思,最後得出結論,思路清晰,層層推進,讀起來感覺一氣呵成,情感流暢。

修辭技巧:精煉傳神

  • 對偶:「南畝耕,東山臥」和「賢的是他,愚的是我」,句式整齊,對比鮮明,富有節奏感。
  • 反問:結尾的「爭什麼?」鏗鏘有力,語氣強烈,把作者那種不屑與世相爭的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發人深省。
重點回顧

三大藝術特色:語言質樸口語化結構層次分明修辭運用巧妙 (特別是對偶反問)。


第六站:DSE 應試備忘

溫習清單 (Quick Review Checklist)

[ ] 作者背景:關漢卿,元代文人地位低落,懷才不遇。
[ ] 文體知識::元曲、散曲、小令、曲牌。
[ ] 內容理解:描寫歸隱生活的悠閒,原因是看透了人情冷暖。
[ ] 主旨思想:讚美閒適生活,鄙棄追名逐利。
[ ] 寫作手法:語言本色、結構完整、對偶、反問。

常見題型

  •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一句如何表現作者的價值觀?
  • 分析本曲的語言風格有何特色,試舉例說明。
  • 結句「爭什麼?」這個反問句在表達思想感情上有何效果?
  • 作者選擇歸隱田園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常犯錯誤提醒

誤解「愚」:千萬不要以為作者在貶低自己,說自己很笨。這裡的「愚」是一種反話,是相對於世俗標準的「賢」(精明)而言的。作者以這種「愚」為榮,認為這才是大智慧。

忽略背景:如果忘記了元代文人不受重用的社會背景,就很難深刻理解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看破紅塵」的感慨。


這首小令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關漢卿人生態度的濃縮。希望大家在學習之後,不僅能應付考試,也能從中得到一些關於生活選擇的啟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