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筆記:第二單元 地域與資源運用 - 黃河流域
你好!歡迎嚟到「黃河流域」呢一課。諗起中國歷史,好多時我哋第一個諗起嘅就係黃河。佢唔單止係一條河,更加係孕育咗中華文明嘅「母親河」。
喺呢一課,我哋會一齊探索:
1. 點解古代王朝咁鍾意喺黃河流域起首都?
2. 黃河嘅自然環境點樣影響咗中國嘅農耕文化同政治發展?
3. 我哋會用「超級巨星」級嘅首都 — 唐代長安 — 做例子,睇下一個國都點樣興盛,又點樣衰落。
唔駛驚啲概念好複雜,我哋會用最簡單嘅方法,一步步拆解,包你睇得明!一齊開始我哋嘅黃河之旅啦!
第一部分:黃河與國都興廢
諗下,如果你係古代嘅皇帝,要揀個地方做首都,你會考慮啲咩?係咪要夠安全、有嘢食、交通方便?無錯!古代君主都係咁諗嘅。而黃河流域,喺好多方面都符合晒呢啲條件。
1. 自然環境與農耕文化
黃河流域之所以成為中華文明嘅搖籃,主要有兩個超強大嘅「天賦」:土地同水源。
黃河的「禮物」:肥沃的黃土
黃河中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河水帶住大量泥黃色嘅泥沙。當河水流到下游嘅華北平原,水流變慢,呢啲泥沙就沉澱落嚟,形成又厚又肥沃嘅土壤。
- 優點:呢種黃土非常鬆軟,含有豐富養分,好適合耕種。用簡單嘅工具就可以開墾,種出嚟嘅小米(粟)等農作物產量好高。
- 生活比喻:想像一下你屋企樓下開咗間超級市場,每日都有新鮮蔬菜供應。黃土平原對於古人嚟講,就係一個天然嘅「超級市場」,提供穩定嘅糧食。
因為有穩定嘅糧食,人口就可以增加,慢慢形成村落、城市,最後發展成國家。呢個就係農耕文化嘅基礎,而一個強大嘅農耕基礎,係建立一個穩定政權嘅前提。
黃河的「脾氣」:中國的憂患
黃河唔係時刻都咁溫柔。因為下游河道窄、泥沙淤積嚴重,河床會越嚟越高,形成「地上河」。一到雨季,就好容易決堤,引發大洪水。
- 影響:洪水會摧毀農田同家園,造成巨大嘅生命財產損失。所以,黃河又有個名叫「中國的憂患」。
- Did you know? 治水(治理黃河泛濫)係古代君主一項極之重要嘅工作。傳說中,夏朝嘅開國君主「大禹」,就係因為成功治水而獲得人民擁戴。呢個亦都反映咗黃河對早期政治權力形成嘅巨大影響。
2. 戰亂對國都興廢與政治發展的影響
除咗自然環境,安全係揀首都嘅首要考慮。一個國家嘅心臟地帶,點可以冇保護?
「地利」的重要性:易守難攻
好多喺黃河流域建立嘅首都,例如西周、秦、漢、唐嘅首都長安(今日嘅西安附近),都位於關中地區。
- 地理優勢:關中地區被群山環繞,東面有函谷關,西面有大散關等重要關口,形成一個天然嘅軍事堡壘,易守難攻。
- 生活比喻:就好似你打機嗰陣,揀一個有山有河做天然屏障嘅地方起基地一樣。敵人想攻入嚟?冇咁易!
戰亂與遷都
不過,冇一個地方係絕對安全嘅。當國家發生內亂或者受到外族入侵,首都往往係第一個攻擊目標。
因果鏈:
戰亂爆發 → 首都受到威脅/被攻陷 → 政權被迫遷都,甚至滅亡 → 政治格局改變
例子:西周末年,因外族入侵,周平王被逼將首都由關中嘅鎬京,搬到東面較安全嘅洛邑(今日嘅洛陽),歷史上稱為「平王東遷」,東周時代開始。呢次遷都,令周天子嘅權威大減,諸侯國崛起,中國進入春秋戰國嘅分裂時期。
Quick Review Box:重點回顧
揀首都考慮啲咩?
1. 經濟基礎 (有嘢食):黃河流域有肥沃黃土,利於農業發展,可以養活大量人口。
2. 軍事安全 (要安全):揀選易守難攻嘅地理位置,例如四面有關口嘅關中平原。
3. 政治因素 (要穩定):戰亂會直接威脅首都安全,導致遷都或政權滅亡,從而影響整個國家嘅政治發展。
第二部分:個案研究 - 唐代的長安
講到古代最勁嘅首都,一定唔可以唔提唐代嘅長安城。佢當時就好似今日嘅紐約、倫敦一樣,係世界級嘅國際大都會!我哋就用佢做例子,睇下一個首都係點樣「上位」,又點樣「衰落」。
1. 長安的盛衰
「盛」:點解長安咁繁榮?
長安嘅興盛,係因為佢集齊咗天時、地利、人和。
- 地利優勢 (地點好):位於關中平原,有山河作天然屏障,夠安全;同時土地肥沃,糧食供應有基本保證。
- 經濟動脈 (有錢途):
- 長安係絲綢之路嘅東方起點,來自世界各地嘅商人喺呢度進行貿易,令長安成為當時世界嘅貿易中心。
- 隋代開通嘅大運河雖然唔直接到長安,但可以將江南地區(當時嘅主要糧倉)嘅糧食同物資,經水路運到長安附近,解決咗關中地區糧食不足嘅問題。
- 政治穩定 (人和):唐代初期國力強盛,政治穩定,吸引咗大量外國人嚟交流學習。
記憶小貼士:記住長安興盛嘅三大支柱:關中 (安全) + 絲路 (外貿) + 運河 (內援)。
「衰」:點解長安會衰落?
再輝煌嘅城市,都有衰落嘅一日。長安嘅衰落,正正反映咗佢賴以成功嘅因素,已經慢慢消失。
- 政治動盪 (最大打擊):安史之亂係長安由盛轉衰嘅轉捩點。長安城喺戰亂中遭受嚴重破壞,繁華景象一去不返。唐朝中央政府權力衰落,再都控制唔到全國局勢。
- 經濟重心南移:經過安史之亂同之後嘅長期戰亂,北方經濟受到重創。相反,南方嘅長江流域相對安定,經濟發展得越嚟越好,慢慢取代咗黃河流域成為全國嘅經濟中心。要由咁遠嘅江南運物資去養活長安呢個大城市,成本變得非常高昂。
- 軍事威脅: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弱,西邊嘅吐蕃(即今日藏族嘅祖先)等外族勢力經常威脅關中地區,長安嘅國防優勢不再。
Don't worry if this seems tricky at first! 簡單嚟講,就係打完一場大仗(安史之亂)之後,長安城受咗重傷,加上屋企嘅經濟支柱(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令佢慢慢失去咗首都嘅地位。
2. 長安的文化面貌
盛唐時期嘅長安,文化上係一個極度開放同多元化嘅地方。
- 城市規劃整齊:長安城採用坊市制度,棋盤式格局,佈局整齊。城內分為「坊」(住宅區)同「市」(商業區),住宅區同商業區嚴格分開,有圍牆同大門,夜晚會實行宵禁。(就好似今日嘅屋苑同商場分開管理一樣!)
- 國際化大都會:作為絲綢之路嘅起點,長安吸引咗大量外國人,包括商人、使節、留學生、僧侶等。城內可以見到來自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日本、新羅(韓國)等地嘅人,形成文化大熔爐。
- 宗教多元:除咗本土嘅道教同主流嘅佛教,其他外來宗教如基督教一支嘅景教、源自波斯嘅祆教等,都可以喺長安建立寺廟,公開傳教。呢個體現咗唐朝開放包容嘅文化政策。
KEY TAKEAWAY:本章總結
恭喜你完成咗黃河流域呢一課!我哋嚟快速總結一下學到嘅重點:
1. 黃河的雙面性:佢既係提供肥沃土地、孕育農耕文明嘅「母親河」,亦係會泛濫成災嘅「中國的憂患」。
2. 國都選址的智慧:古代建都主要考慮經濟(農業)與軍事(防禦)兩大因素。黃河流域嘅關中地區就係一個典型例子。
3. 戰亂的影響:戰爭可以徹底改變一個首都嘅命運,甚至導致政權更替同政治格局嘅巨變。
4. 長安的啟示:長安嘅興衰話我哋知,一個首都嘅繁榮,需要穩定嘅政治、強大嘅經濟同優越嘅地理等多種因素支撐,缺一不可。當呢啲條件改變,首都嘅地位亦都會隨之動搖。
希望呢份筆記幫到你!記住,歷史唔係死記硬背,而係理解背後嘅「點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