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迷魂記》的世界!
哈囉!準備好深入探索影史上最著名、最引人入勝的電影之一:亞爾弗雷德·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的《迷魂記》(Vertigo, 1958)。這是一部關於迷戀、懸疑和愛情的心理驚悚片,情節曲折離奇。聽起來很扣人心弦,對吧?別擔心,我們會一起逐步拆解這部電影。
在這些筆記中,我們將會探索這部電影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難忘的角色、它所處理的重要概念(主題),以及希治閣如何巧妙地運用攝影技巧和手法,讓我們感受到的暈眩與困惑,與主角別無二致。理解這些元素是你在分析中取得好成績並寫出精彩論文的關鍵!
故事梗概:快速導讀(劇情摘要)
理解劇情是第一步。試著將故事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這就像坐過山車,所以請抓緊囉!
第一部分:鋪陳
我們認識了約翰·「史考蒂」·佛格森(John "Scottie" Ferguson),一名偵探。他在一次屋頂追逐後,患上了嚴重的畏高症(acrophobia)和眩暈感(vertigo),被迫退休。他的一位老朋友蓋文·埃爾斯特(Gavin Elster)聘請他進行一項奇怪的私人調查。史考蒂必須跟蹤埃爾斯特美麗的妻子瑪德琳(Madeleine),因為她行為古怪。埃爾斯特相信她被她悲劇性的曾祖母卡洛塔·瓦爾德斯(Carlotta Valdes)的靈魂附身了。
第二部分:迷戀
史考蒂在三藩市跟蹤神秘而優雅的瑪德琳。他先是對她著迷,然後深深愛上了她。在瑪德琳跳入三藩市灣後,他救了她,兩人的關係更加深厚。然而,她的「附身」將她引到了一座古老的西班牙修道院,她跑上了鐘樓。史考蒂的眩暈症使他無法跟隨她爬到頂部,他只能驚恐地看著她似乎跳樓身亡。史考蒂感到萬分悲痛,並因內疚而精神崩潰。
第三部分:揭示真相
出院後,身心俱疲的史考蒂在街上遊蕩,被瑪德琳的記憶所困擾。隨後,他遇到了茱蒂·巴頓(Judy Barton),一個普通的店員,她的外貌與瑪德琳驚人地相似。史考蒂著迷於將茱蒂改造成他失去的摯愛。他強迫她染髮、換衣服,並表現得像瑪德琳一樣。茱蒂不情願地同意了,因為她愛著他。
重大轉折:透過一段倒敘,我們得知茱蒂從一開始就是受埃爾斯特僱用來假裝瑪德琳的!這一切都是個計謀,目的是讓埃爾斯特謀殺他的真實妻子,並讓史考蒂成為一宗假「自殺」的目擊者。從塔上跳下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埃爾斯特太太。而茱蒂,才是史考蒂愛上的那個女人。
當史考蒂看到茱蒂戴著一條屬於卡洛塔(和瑪德琳)的項鍊時,他發現了真相。為了治癒他的眩暈症並迫使她坦白,他把她拉回修道院並爬上鐘樓。面對過去的衝擊治癒了他,但就在茱蒂表白愛意之際,一個身影在陰影中出現,嚇了她一跳。她從塔上墜落身亡——這是一場悲劇性、意外重演的第一宗罪行。
重點摘要
《迷魂記》的故事始於一個謎團,但最終卻變成了一個關於執迷、內疚,以及試圖將他人重塑成一個無法實現的理想所帶來的悲劇性後果的黑暗故事。
認識角色:他們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迷魂記》中的角色複雜且深受心理驅動。理解他們的動機對於任何分析都至關重要。
約翰·「史考蒂」·佛格森(John "Scottie" Ferguson)
- 他的核心問題: 史考蒂是一個極度渴望掌控的人,但他的眩暈症卻讓他感到無力。電影開頭,他因警員之死而產生的內疚感使他變得脆弱。
- 他的渴望: 他愛上的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瑪德琳的「意象」——一個美麗、神秘、悲劇性的女人,他可以「拯救」她。
- 他的缺陷: 他的執迷是具毀滅性的。他愛的不是真實的茱蒂,而是瑪德琳的幻想。他試圖「扮演上帝」來重塑她,這最終毀滅了茱蒂,並讓他徹底孤獨。
瑪德琳·埃爾斯特(Madeleine Elster)/茱蒂·巴頓(Judy Barton)
這實際上是一個人飾演兩個角色。這是雙重身份的一個絕佳例子。
- 作為「瑪德琳」: 她是一個優雅、神秘、脆弱的幻想。她是史考蒂執迷的完美對象。這是茱蒂受僱扮演的角色。
- 作為茱蒂: 她是一個來自堪薩斯州的普通、孤獨、有些平凡的女人。她是幻想背後的現實。她真心愛上了史考蒂,卻被自己的欺騙所困。她是埃爾斯特罪行和史考蒂執迷的受害者。
米吉·伍德(Midge Wood)
- 她的角色: 米吉是史考蒂理智、腳踏實地的前未婚妻。她代表了現實和常態,與瑪德琳夢幻般的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
- 她的動機: 她顯然愛著史考蒂,並試圖照顧他,幾乎像個母親般的人物。然而,她無法與他的浪漫幻想競爭。她試圖將自己融入他的幻想(透過將自己畫成卡洛塔)卻適得其反,顯示出現實無法在史考蒂執迷的心中立足。
蓋文·埃爾斯特(Gavin Elster)
- 他的角色: 反派!他是一個冷酷、算計的操縱者,他利用史考蒂的弱點(他的眩暈症)來擺脫謀殺妻子的罪行。他啟動了整個悲劇故事,然後消失,無須承擔任何後果。
重點摘要
角色並非單純的英雄和反派。史考蒂是一個悲劇主角,他根深蒂固的缺陷導致了毀滅。茱蒂是一個複雜的受害者,被愛和謊言所困。米吉代表了史考蒂悲劇性地拒絕的現實。
核心主題:重要概念
主題是電影中潛在的訊息或思想。對於《迷魂記》來說,它們主要關乎心理學和人性。讓我們來看看最重要的幾個主題。
執迷與理想化
這是所有主題中最重要的一個!史考蒂不只是墜入愛河;他簡直是執迷。他愛上了一個女人理想化的形象,而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瑪德琳」死後,他耗盡所有精力,透過強迫茱蒂成為她,試圖復活他完美的幻想。
想像一下:這就像你有一張最喜歡的假日照片。這張照片很完美。史考蒂試圖永遠活在那張完美的照片中,忽略周圍真實、混亂的世界。
欺騙與身份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都假裝成不是自己的人。
- 茱蒂假裝成瑪德琳。
- 埃爾斯特假裝成一個關心的丈夫。
- 甚至史考蒂,在電影後半段,也在試圖活在一個謊言中,假裝茱蒂真的可以成為瑪德琳。
過去、內疚與創傷
史考蒂字面上被過去所困擾。開頭警員之死以及瑪德琳「自殺」所帶來的內疚感,都讓他受到創傷。影片中隨處可見的著名螺旋圖案(出現在髮型、樓梯、片頭字幕中)象徵著史考蒂如何被困在記憶和內疚的眩暈循環中,無法前進。
表象與現實
《迷魂記》中的一切表面上都不是其真實的面貌。
- 美麗的浪漫實際上是一種操縱。
- 悲劇性的自殺實際上是一場冷血謀殺。
- 幽靈附身是一個精心策劃的行動。
快速回顧
主題記憶輔助:想想「D.O.P.A.」
Deception & Identity (欺騙與身份)
Obsession & Idealization (執迷與理想化)
Past, Guilt & Trauma (過去、內疚與創傷)
Appearance vs. Reality (表象與現實)
希治閣的工具箱:電影製作手法(影片技巧)
亞爾弗雷德·希治閣被稱為「懸念大師」是有原因的。他運用所有可用的電影工具來控制觀眾的感受。在論文中不要只列出這些技巧;要解釋它們產生的「效果」!
電影攝影:鏡頭的藝術
- 「眩暈效應」(滑動變焦):這是這部電影最著名的發明!
運作方式:攝影機在軌道車(一種有輪子的平台)上向後實際移動,同時鏡頭也同步推近。
效果:它創造出一種令人迷失方向、扭曲的感覺,背景似乎向外拉伸。希治閣用它來展示史考蒂從高處向下看時的眩暈感。它在視覺上將我們帶入他的內心,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恐慌和眩暈。 - 主觀視角鏡頭(POV Shots):我們經常透過史考蒂的眼睛看世界。當他跟蹤瑪德琳時,攝影機充當了他的目光。這迫使我們分享他的偷窺癖(窺視他人的行為)以及他日益增長的執迷。我們成為了他的共犯。
- 色彩運用:色彩被象徵性地用來講述故事。
- 綠色:這是瑪德琳的顏色。她穿綠色禮服,開綠色汽車,並經常籠罩在幽靈般的綠光中。綠色代表神秘、超自然和史考蒂的嫉妒。
- 紅色:這種顏色通常與激情、危險和現實相關聯。米吉經常穿紅色,而史考蒂第一次看到瑪德琳的餐廳則鋪滿了紅色壁紙。
- 灰色:這代表瑪德琳死後史考蒂淒涼、無色的生活。他穿著灰色西裝,生活在一個灰色的世界中,直到他遇到茱蒂。
場景調度(Mise-en-scène):畫面中的一切
場景調度(Mise-en-scène)是一個法語術語,意思是「置於舞台上」。它指的是導演選擇放入鏡頭中的一切:場景、道具、服裝、燈光等。
- 地點:三藩市陡峭的山坡在視覺上代表了故事的起伏和史考蒂的畏高症。巨大的紅杉樹,已經存活了幾個世紀,讓瑪德琳談論過去和死亡,增加了她的神秘性。
- 主題意象(重複出現的象徵):
- 螺旋:最重要的主題意象!出現在卡洛塔的髮型、樓梯和片頭字幕中。它們象徵著眩暈、執迷,以及被困在一個無法逃脫的循環中的感覺。
- 鏡子和倒影:不斷被用來展示雙重身份(瑪德琳/茱蒂)和自我欺騙。角色經常照鏡子,質疑他們真實的身份。
- 花朵:瑪德琳的花束是卡洛塔肖像畫中花束的複製品。花朵既代表浪漫,也代表死亡(就像墓碑上的花)。
聲音與音樂
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的配樂是傳奇性的。音樂就像電影中的另一個角色。主旋律盤旋重複,就像螺旋一樣,完美地捕捉了執迷和悲劇性戀情的感覺。音樂告訴我們應該感受什麼——無論是神秘、愛,還是恐懼。
重點摘要
希治閣是一位技藝大師。他利用攝影技巧(滑動變焦、主觀視角鏡頭)、色彩、象徵(螺旋、鏡子)和音樂來創造電影獨特、夢幻、令人不安的氛圍。每個元素都經過精心選擇,以強化心理主題。
整合所學:如何分析一個場景
讓我們快速分析一個關鍵場景:茱蒂變回瑪德琳。
如果一開始覺得有點難,別擔心。只要按照這些步驟即可!
- 發生了什麼?(情節)
史考蒂強迫茱蒂改變了髮型和服裝。她終於從浴室走出來,完全變成了他記憶中的「瑪德琳」。他們互相擁抱。 - 攝影機如何呈現?(電影攝影與燈光)
茱蒂一開始被呈現為一個剪影,籠罩在酒店霓虹燈牌發出的幽靈般的綠光中。當她走向史考蒂時,燈光柔和如夢。當他們親吻時,攝影機以著名的360度環繞鏡頭拍攝他們。當鏡頭環繞時,背景神奇地從酒店房間變成了他們在修道院馬廄親吻的地方(當時史考蒂和「瑪德琳」)。 - 我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伯納德·赫爾曼強大、浪漫的「愛情主題」澎湃地充滿整個場景。沒有對白,只有音樂。 -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主題與效果)
這個場景是史考蒂執迷的最高潮。綠光將茱蒂與神秘、幽靈般的瑪德琳連結起來。360度旋轉的鏡頭模仿了眩暈的感覺,並顯示史考蒂迷失在他的幻想中。背景的變化字面上顯示他已脫離現實——他正在重溫過去。音樂使這個時刻感覺極度浪漫,但也令人深感不安。他沒有接受茱蒂;他抹去了她的身份來召回一個幽魂。這是他幻想完成的悲劇性時刻,就在一切轟然倒塌之前。
應避免的常見錯誤:不要只說:「希治閣運用了360度環繞鏡頭。」相反,要解釋「為什麼」:「希治閣運用360度環繞鏡頭,將觀眾沉浸在史考蒂令人眩暈的情緒狀態中,視覺上呈現他執迷幻想的巔峰,因為他成功地復活了他理想化的過去版本。」
總結與考試技巧
《迷魂記》是一部內容豐富、複雜的電影,每次觀看都有更深的體會。它可能看起來令人困惑,但它所有奇特、夢幻般的特質都是刻意的。希治閣希望你感覺和史考蒂一樣迷失。
在你的論文中,記得連結各個重點:
- 將角色的行動與主題連結起來。(例如,史考蒂的控制慾行為展示了執迷的毀滅性本質。)
- 將影片技巧與主題或角色感受連結起來。(例如,滑動變焦不僅是視覺上表達史考蒂對高度的生理恐懼,更是心理創傷的表現。)
- 始終解釋希治閣做出選擇的「效果」。為什麼是那種顏色?為什麼是那個攝影角度?為什麼是那段音樂?
這部電影是一段深入人類心靈最黑暗角落的旅程。花點時間慢慢品味它,重看關鍵場景,思考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感受。你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