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筆記:《謝謝,太太》拉爾斯頓·休斯
哈囉!歡迎來到拉爾斯頓·休斯動人短篇故事《謝謝,太太》的研習指南。這是一個短小卻令人難忘的故事,講述一個少年與一位年長女士之間的意外相遇。我們將探討這個故事為何如此著名,以及它教導我們關於善良、尊嚴和第二次機會的道理。如果你覺得文學很難懂,別擔心;我們會一步一步地拆解每個部分。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1. 認識作者:拉爾斯頓·休斯
要理解這個故事,了解作者的背景會很有幫助。拉爾斯頓·休斯(1901-1967)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美國作家。他是哈林文藝復興的領軍人物,那是指在1920年代,非裔藝術、音樂和文學在紐約市的哈林區蓬勃發展的時期。
休斯熱衷於書寫普通非裔美國人的生活。他以極大的誠實和尊重捕捉他們的掙扎、喜悅、語言和力量。《謝謝,太太》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
你知道嗎?
拉爾斯頓·休斯不只寫故事和詩歌。他也寫劇本、報紙專欄,甚至歌詞!他的作品讚頌了美國非裔文化的美麗與韌性。
2. 故事概覽:情節概要
這個故事的情節簡單卻非常有效。它發生在一個晚上。讓我們來追溯一下關鍵時刻。
1. 企圖搶劫:一個名叫羅傑的少年試圖搶奪一位名叫盧埃拉·貝茨·華盛頓·瓊斯太太的壯碩女士的手袋。手袋帶子斷裂,羅傑跌倒在地。
2. 「逮捕」:瓊斯太太沒有大聲呼救,反而抓住羅傑,搖晃他並責罵他。她沒有放他走;她決定把他帶回自己家。
3. 在家「審判」:在她的公寓裡,瓊斯太太終於明白羅傑為何企圖搶劫她:他想要錢買一雙藍色麂皮鞋。她沒有訓斥他,而是叫他去洗臉,而她則準備食物。
4. 教訓與餐點:羅傑本可以逃走(門開著,她也沒有看著他),但他選擇留下。瓊斯太太給他飯吃,與他交談,甚至告訴他,她自己過去也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5. 離別:瓊斯太太給了羅傑十美元,告訴他去買鞋。她勸告他不要再偷竊,然後把他送走。羅傑驚訝得在她關門前幾乎說不出「謝謝,太太」這句話。
重點提示:
故事從衝突與犯罪的時刻,轉變為意想不到的善良與連結,這一切都由瓊斯太太令人驚訝的行為所驅動。
3. 人物深度剖析
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兩位人物及其互動。理解他們是理解故事訊息的關鍵。
盧埃拉·貝茨·華盛頓·瓊斯太太
她長長的名字暗示她是一位有份量且重要的人物!她遠遠不只是一個犯罪的受害者。
堅韌而強大:她被描述為「壯碩的女人」,輕而易舉地制服了羅傑。她的初步行動是肢體上的且堅決的。
例子:「那個壯碩的女人只是轉過身,狠狠地踢了他的牛仔褲屁股。」
敏銳而睿智:她很快就洞察了羅傑的處境。她看出他被忽略(「難道你家裡沒人叫你洗臉嗎?」),而且他的罪行是源於匱乏,而非邪惡。
例子:「我相信你餓了——或者曾經餓過——才會試圖搶我的手袋。」
富同理心且善良:這是她最重要的品質。她沒有尋求報復或懲罰,而是選擇展現同情。她分享自己的食物和過去的掙扎。
例子:「我也做過一些事,兒子,我不會告訴你……人人都有共通之處。」
一位導師/師長:她扮演著父母或老師的角色。她不只給羅傑他想要的;她教導他尊嚴、信任和自重的一課。
羅傑
羅傑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最初是侵略者,最終卻變成一個謙卑、沉默的旁觀者。
年輕而絕望:他是一個青少年(「十四五歲」),因為想要買一雙買不起的藍色麂皮鞋而做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
驚恐而脆弱:一旦被抓住,他便嚇壞了。他預期會被送進監獄。他被描述為「瘦弱得像野柳枝」。
沉默而轉變:羅傑在故事中幾乎不說話。他的轉變透過他的行動展現出來。當他有機會時,他選擇不逃跑。他希望瓊斯太太信任他。故事結尾,他被她的善良壓倒,以至於說不出話來。
例子:「這孩子想對盧埃拉·貝茨·華盛頓·瓊斯太太說些除了『謝謝,太太』以外的話,但他卻說不出口……」
重點提示:
這些並非單一面向的角色。瓊斯太太堅韌而善良,而羅傑則是一個「小偷」,同時也是一個脆弱且能夠改變的少年。休斯向我們展示,人們比我們給予他們的標籤更複雜。
4. 場景設定
場景——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時間——簡單卻非常重要。主要有兩個設定。
1. 夜間街頭(大約晚上11點):這個場景代表著危險、匿名和絕望。這是一個可能發生此類犯罪的地方。羅傑獨自一人,瓊斯太太也獨自走回家。這是嚴酷現實的世界。
2. 瓊斯太太的房間:這個場景代表著安全、溫暖、信任和社群感。這是一間房子後方「備有小廚房的房間」,暗示她並不富裕。但這是一個充滿慷慨的地方,她分享她所擁有的一切。屋裡還住著其他人,顯示出社群感。這是羅傑轉變發生的地方。
從黑暗的街道到溫暖的房間的旅程,象徵著羅傑從黑暗時刻走向希望時刻的旅程。
重點提示:
場景不僅僅是背景;它反映了故事從冰冷、嚴酷的世界轉變為溫暖、寬恕的世界。
5. 剖析核心思想:主題
主題是作者希望我們思考的宏大理念或訊息。《謝謝,太太》充滿了強大的主題。
主題一:善良與同理心
這是核心主題。同理心是指理解並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瓊斯太太沒有將羅傑視為罪犯;她看到的是一個骯髒、飢餓、犯了錯的少年。她帶他回家、給他飯吃、與他交談的行為是一種徹底的善良。
類比:想像你在走廊跌倒了。一個人嘲笑你。另一個人停下來,問你是否安好,並幫你撿書。瓊斯太太就是第二種人。她選擇善良而非批判。
主題二:尊嚴與尊重
瓊斯太太的目標是恢復羅傑的尊嚴。她堅持要他洗臉。她稱呼他為「兒子」。她沒有問那些會讓他感到更糟的尷尬問題。她將他視為家中的客人,而非囚犯。透過尊重他,她教導他尊重自己和他人。
主題三:第二次機會的力量
這個故事是對第二次機會的美麗詮釋。瓊斯太太本可以將羅傑送進監獄,那會讓他留下犯罪紀錄,使他的生活更加艱難。相反地,她給了他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她甚至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向他展示人們可以改變並克服過去。
主題四:選擇與後果
羅傑的第一個選擇(偷竊)的即時後果就是被抓。但瓊斯太太給了他一系列新的選擇。他應該跑出敞開的門嗎?他選擇留下。他應該被信任嗎?他試圖證明自己可以被信任。最後贈送的十美元是一個考驗:她信任他會用這筆錢做出正確的選擇。
重點提示與記憶輔助:
要記住核心主題,請思考瓊斯太太的行為和「K.I.N.D.」這個詞。
Kindness 善意足以改變一個人的道路。
Integrity 義氣與尊嚴應賦予每個人。
Nurturing 養育比懲罰更有力量。
Decisions 決定,尤其是第二次機會,塑造我們成為怎樣的人。
6. 作家的工具箱:文學手法
拉爾斯頓·休斯運用簡單的手法講述這個動人的故事。了解這些將有助於你在文章中分析文本。
對話
人物的說話方式揭示了許多關於他們的事情。
- 瓊斯太太主導對話。她掌握主控權,提問並發出指示。
- 羅傑幾乎沉默。他為數不多的話語(「是的,太太」、「不是的,太太」)顯示出他的恐懼、順從,最終是他的尊重。
- 方言的運用:休斯使用非標準英語,如「ain't」和「M'am」,使人物的聲音聽起來真實且生動。這讓我們對他們的背景和社群感有所了解。
象徵手法
象徵是一個代表更宏大理念的物件或行為。
碩大的手袋:手袋象徵瓊斯太太的生活和經歷。它很重,因為它承載著她的重擔和她的力量(「裡面什麼都有,除了鐵鎚和釘子」)。羅傑認為他可以輕易搶走它,但他不能,就像他無法戰勝她品格的力量一樣。
洗臉: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潔淨與重生的象徵。這就像一次洗禮。她不只是叫他洗掉臉上的灰塵;她正在給他一個機會,洗去他的惡行,重新開始。
十美元:這是一個信任與恩典的象徵。這並非對惡行的報酬或獎賞。這是一份自由給予的禮物,讓羅傑在不必犯罪的情況下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是對他未來品格的考驗。
敘事角度
故事採用第三人稱敘事角度。敘事者置身故事之外,向我們講述發生的事情。敘事者沒有確切地告訴我們瓊斯太太或羅傑在想什麼。我們必須從他們的行動和言語中推斷他們的感受。這使得瓊斯太太的善良更加令人驚訝和充滿力量,因為我們和羅傑一樣,都沒有預料到。
快速回顧
對話:揭示權力動態,使人物更寫實。
象徵手法:手袋 = 生命/力量;洗臉 = 新開始;$10 = 信任。
敘事角度:第三人稱;聚焦於行動而非思想。
7. 備考:論文寫作技巧
在你的考試中,你可能需要撰寫論文,或許會將這個故事與另一個故事進行比較。以下是如何準備的一些技巧。
組織你的答案(P.E.E.L. 方法)
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組織段落的方法。
P - 論點 (Point):以一個清晰的主題句開頭,闡述你該段落的主要思想。
例子:「休斯藉由瓊斯太太這個角色,指出同理心比懲罰更能有效應對不當行為。」
E - 證據 (Evidence):用一個具體例子或故事中的簡短引文來支持你的論點。
例子:「例如,在把羅傑帶回她家後,她並沒有報警,而是對他說:『你應該是我的兒子。我會教你分清是非。』」
E - 闡釋 (Explanation):解釋你的證據如何證明你的論點。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例子:「這句話表明瓊斯太太超越了羅傑的罪行,將他視為一個需要引導的孩子。她的回應是培育性的而非懲罰性的,將他們之間的動態從受害者與罪犯轉變為導師與學生。」
L - 連繫 (Link):簡要地將你的段落與主要的論文問題聯繫起來。
例子:「因此,透過這種富有同情心的反應,休斯有力地倡導了一種根植於理解和第二次機會的公義。」
常見錯誤須知
避免:僅僅複述情節。考官已經讀過這個故事了。
建議:分析故事。解釋事件、人物和符號背後的意義。
避免:提出籠統的觀點,例如「瓊斯太太人很好」。
建議:具體化。「瓊斯太太不僅透過餵食羅傑來展現她的善良,也透過信任他來表現,她留下手袋並開著門,以此考驗他的品格。」
結語
《謝謝,太太》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它教導我們一個永恆的教訓:單一的善舉足以改變世界。拉爾斯頓·休斯向我們展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尊嚴和改變的機會。這個故事為我們帶來希望感,提醒我們對彼此生活產生無聲而強大的影響。
記住這些筆記,重讀故事,並思考你將如何回答不同的問題。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