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Saunders:說吧!™ – 溫習筆記
哈囉!歡迎來到你研習George Saunders這篇精妙又幽默的短篇小說《說吧!™》的溫習指南!如果一開始覺得它有點奇怪,別擔心,這正是它的樂趣所在!在這份筆記中,我們會為你拆解所有你需要知道的重點,從人物、主題到Saunders巧妙的寫作手法。
這個故事不僅僅關於一個會說話的嬰兒小工具;它更是對我們現代世界、消費習慣以及我們稱之為良心的「內在聲音」的深刻審視。那麼,讓我們開始吧!
1. George Saunders 是誰?
你可以把George Saunders想像成一位用故事代替舞台的喜劇演員。他是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以其諷刺短篇小說而聞名。諷刺是一種巧妙的手法,利用幽默、反諷或誇張,批判人們的愚蠢或惡習,尤其是在政治和其他時事議題的背景下。
關於他,你需要知道的關鍵點:
- 他經常描寫現代生活的壓力,特別是企業文化和消費主義(我們對購物的痴迷)。
- 他的故事背景通常設定在略微怪異、未來感的世界中,但卻又出奇地熟悉。
- 他擅長塑造有缺陷但又非常人性化、容易引起共鳴的角色。
你知道嗎?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George Saunders曾擔任技術文案作家和地球物理工程師。這種接觸企業語言和手冊的經驗,絕對影響了他筆下對企業和產品既幽默又令人不寒而慄的精準描寫!
重點提示
George Saunders運用黑色幽默和諷刺手法,探討現代美國消費主義和道德等嚴肅議題。了解這一點有助於你理解故事奇怪背後的目的。
2. 情節概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拆解情節有助於我們看清故事的結構。這是一個關於男人錯誤決定的簡單故事。
- 購買:我們的敘事者Derek感到被壓力所迫,想要做個好父親。他為自己的嬰兒Jimmy購買了一個高科技小工具——《說吧!™》。這個裝置本應將嬰兒話語翻譯成清晰的短語。
- 問題:《說吧!™》裝置開始說出一些與嬰兒無關的、非常令人不安的話。例如「是嗎?是嗎?是九點了嗎?哦,天啊」和「好多血」等短語,暗示它保留了前一個不幸擁有者的記憶。這讓Derek感到無比內疚。他意識到這個產品只是被重新包裝和轉售了。
- 對峙:Derek回到商店要求退貨。他與經理Faniglia太太交涉。她非但沒有提供幫助,反而利用巧妙的銷售策略和情感操控,令他感到困惑,並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壞人。
- 「解決方案」:Faniglia太太說服Derek,解決方案並非退回裝置,而是購買一個新的、昂貴的附加產品——「煥新卡!™」,它能清除舊記憶。不堪重負、意志薄弱的Derek同意了。
- 結局:Derek回到家,仍然感到內疚,但他試圖為自己的決定找藉口。他選擇了逃避責任的捷徑,透過再次購物來平息那個令人不安的聲音(以及他的良心),而不是做正確的事。
重點提示
情節遵循一個簡單的循環:由消費主義產生的問題,被「更多」消費主義所「解決」。主角在道德考驗中失敗,顯示了人們如何輕易地被企業權力和自身弱點所操控。
3. 人物分析
這個故事中的人物並不複雜,但他們代表著重要的理念。
Derek(敘事者)
- 他是誰?一位缺乏安全感且容易受影響的新手父親。
- 他的目標:做一個好家長,為孩子提供最好的。
- 他的缺陷:他道德上軟弱。他想做正確的事,但卻不夠堅強去為此堅持立場。他也相當自私,比起裝置的道德問題,他更關心如何減輕自己的內疚感。
- 他為何重要:他代表著一般消費者——一個懷有良好意圖,卻被巧妙的營銷和對安逸生活的渴望所困的人。我們透過他的眼睛來看故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他是一個不可靠的敘事者。他不斷向自己(也向我們!)為他的錯誤決定找藉口!
Faniglia太太
- 她是誰?嬰兒用品店裡操控性的經理。
- 她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推銷產品並阻止退貨。
- 她的手法:她運用經典的高壓銷售策略。她推卸責任,使用令人困惑的企業術語(例如:「所有銷售都是『超級最終』的」),甚至透過談論自己(很可能虛構的)生病兒子來情感勒索Derek。
- 她為何重要:她是不道德企業文化的代表。她不關心顧客或產品的道德影響;她只關心利潤。
Jimmy(嬰兒)與「聲音」
- Jimmy:他並非真正的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他代表純真。他是一張白紙,成人的戲劇性被投射其上。
- 「聲音」:來自《說吧!™》裝置的聲音是機器中的幽靈。它代表了消費主義的隱性後果。對於每一個廉價、重新包裝的產品,背後可能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或我們從未見過的受害者。它也是Derek良心的聲音,他試圖使其沉默。
快速回顧
Derek = 意志薄弱的消費者。
Faniglia太太 = 操控性的公司。
聲音 = 消費主義的隱藏代價與罪疚感。
4. 主題:核心理念
主題是故事中的主要思想或訊息。《說吧!™》充滿了這些理念!
消費主義與企業權力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故事是對一個鼓勵我們「購買幸福」的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 《說吧!™》是一個無用的產品,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問題。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供的方案是……購買另一個產品(「煥新卡!™」)。
- Faniglia太太展示了企業如何扭曲語言和情感來控制消費者。想想她的那句話:「一個男人想要的是一張白紙……一個男人想要的是一個重新開始。這就是《說吧!™》能為你做的……」她向他推銷的是逃避內疚感的方法,而非嬰兒用品。
- 類比:這就像你的電話公司向你收取費用,來修復他們自己有問題的更新所造成的麻煩。
罪疚感與道德責任
Derek被他的罪疚感所困。他知道轉售一個有缺陷、沾染悲劇的產品是錯誤的。但他對此做了什麼呢?
- 他試圖透過退貨來推卸責任。
- 當這條路行不通時,他選擇了最簡單、最自私的道路:他購買了一個快速解決方案來平息問題,而不是為正確的事情而奮鬥(例如要求妥善回收產品或警告他人)。
- 故事問我們:我們多久會選擇走捷徑來避免感到內疚?
溝通與誤解
這個故事充滿了關於溝通的反諷意味。
- 這個產品名叫「說吧!™」,但它卻阻礙了真正的溝通。Derek非但沒有學會理解他孩子的實際需求,反而聽的是機器可怕的台詞。
- Derek未能有效溝通,Faniglia太太用她的推銷說辭壓倒了他。
- 唯一「誠實」的溝通來自機器本身,它說出了每個人都想忽略的真相。
重點提示
這個故事諷刺了一個購物比道德行為更重要的世界,以及科技非但未能連接我們,反而將我們與現實和真正溝通隔離開來。
5. 寫作風格與文學手法
Saunders講述故事的方式,與他所講述的內容同樣重要。
諷刺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整個故事都是一個諷刺作品。Saunders誇大情況(一個被前世糾纏的嬰兒小工具),以表達關於我們消費社會的嚴肅觀點。那些帶有商標符號 (™) 的荒謬產品名稱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它模仿真實的品牌推廣,以顯示其多麼荒謬。
第一人稱不可靠敘事者
我們只能從Derek的角度看到事件。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Derek並非在告訴我們客觀真相;他告訴我們的是一個讓他自己看起來更好的版本。他不斷為自己找藉口。例如,他在做一些道德上可疑的事情之前,會說:「我不是個壞人。」因為我們身處他的腦中,所以我們近距離地看到了他的弱點。
反諷
反諷是指言行不一,或事與願違的一種對比。
- 語義反諷:「說吧!™」這個名字。嬰兒不會說話,機器胡言亂語,並且阻止了Derek真正「聆聽」他的孩子。
- 情境反諷:你期望「嬰兒用品百貨公司」的產品是安全且有益的。然而,它卻造成心理傷害。這個本應養育孩子的地方,實際上卻是冷酷無情的商業行為之地。
重點提示
Saunders的寫作風格(諷刺、第一人稱敘事、反諷)迫使讀者感到不舒服,並質疑所呈現的世界。他不僅告訴你消費主義是壞的;他讓你透過Derek的眼睛體驗其荒謬之處。
6. 考試終極秘訣
當你書寫關於《說吧!™》的文章時,尤其是在與其他故事進行比較時,請專注於「如何」和「為何」。
常見錯誤(避免犯這些錯!):
- 不要只重述情節。考官知道故事內容。你的任務是分析它。與其說「Derek買了一部機器」,不如說「Derek購買《說吧!™》的行為,展示了消費文化如何利用父母的焦慮」。
- 別忘了寫作手法!務必嘗試提及諷刺或第一人稱敘事。解釋Saunders為何運用這些手法。它們如何影響你作為讀者?
- 引用原文作為證據。用簡短的引文或具體文本參考來支持你的每一個論點。
思考比較(卷一,丙部)
HKDSE考試會要求你將這個故事與其他故事進行比較。以下是一些切入點:
- 與Ray Bradbury的《草原》比較:兩個故事都探討了科技對家庭的負面影響。《草原》中的「育兒室」與《說吧!™》有何相似之處?兩者都涉及父母將科技作為取代真正育兒的便捷替代品。
- 與Ken Liu的《紙動物園》比較:兩個故事都探討了親子溝通。《紙動物園》展示了一種獨特、神奇溝通形式的美好,而《說吧!™》則展示了科技如何對其造成可怕的障礙。
祝你學習順利!《說吧!™》是一個極好的故事,有太多值得你討論的內容。一旦你掌握其黑色幽默,你會看到它有多麼巧妙和富有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