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溫習筆記:傳媒與刊物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份「傳媒與刊物」的溫習筆記。想想你平常是怎樣接收新聞或資訊的呢?是透過網站、報紙,還是社交媒體上的影片?這些都屬於傳媒的一部分!在本章中,我們將會探索資訊傳播的不同方式,並學習理解這些資訊所需的技能。這對你的DSE考試非常重要,因為傳媒議題經常出現在閱讀、寫作、聆聽和說話卷中。我們開始吧!第一部分:理解不同媒體文本類型
首先,甚麼是文本類型?這只是一種比較專業的說法,意思是「一種寫作形式」。食譜與詩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本類型,對吧?它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和結構。讓我們來看看傳媒和刊物中常見的文本類型。1. 新聞報道 (News Report)
目的:以事實和客觀的方式,向讀者匯報近期發生的事件。
主要特點:
- 回答「5W1H」(即何人、何事、何地、何時、為何、如何),通常在首段便會提及。
- 使用正式、中立的語言。不包含作者的個人意見。
- 常採用「倒金字塔」結構——最重要的資訊放在最前面。
比喻:新聞報道就像警方的報告一樣,重點在於事實,並清晰、迅速地呈現。
2. 特寫文章 (Feature Article)
目的:比新聞報道更深入地探討一個議題。旨在娛樂、資訊和吸引讀者。
主要特點:
- 可以更具個人色彩和主觀性。
- 常包含引述、軼事(短篇個人故事)和詳細描述。
- 沒有新聞報道那麼嚴謹的結構,更像一個故事。
比喻:如果新聞報道像事件的速照,那麼特寫文章就像一部完整的紀錄片。
3. 社論/評論文章 (Editorial / Opinion Column)
目的:說服讀者同意作者對某個議題的看法。
主要特點:
- 清晰地闡明觀點(立場)。
- 使用具說服力的語言,例如反問句(例:「我們難道不應該為保護地球做更多嗎?」)和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例:「一項災難性的政策」)。
- 提出論點和證據來支持其意見。
比喻:社論就像律師在法庭上激情地陳述論點,試圖說服陪審團(讀者)。
4. 致編輯的信函 (Letter to the Editor)
目的:由公眾人士寫給報章或雜誌的信件,用以表達意見,通常是回應某篇文章。
主要特點:
- 遵循正式信件的格式。
- 清晰簡潔地闡明作者的意見。
- 通常會提及特定的文章或議題。(例:「我寫此信是為了回應您關於……的文章。」)。
5. 廣告 (Advertisement)
目的:說服人們購買產品、使用服務或相信某個理念。
主要特點:
- 使用響亮的口號和有力的圖像。
- 常使用說服性及正面的語言(例:「革命性的」、「改變人生的」、「保證有效」)。
- 有清晰的「呼籲行動」(廣告希望你做甚麼,例如「立即購買!」或「瀏覽我們的網站!」)。
快速回顧:文本類型一覽
新聞報道:以事實傳達資訊。
特寫文章:以細節傳達資訊並娛樂。
社論:以意見和論點說服。
致編輯的信函:表達個人意見。
廣告:說服以銷售或推廣。
第一部分重點歸納:不同媒體文本有不同的功用。如果你能識別文本類型,就能理解其目的和預期內容。這是你閱讀理解的關鍵第一步!
第二部分:媒體文本的必備閱讀技巧
閱讀媒體文本不僅是理解文字,更是成為一名「精明讀者」。這意味著要批判性地閱讀,並思考文本背後的信息。別擔心,這是你可以輕鬆學會的技能!分辨事實與意見 (Distinguishing Fact from Opinion)
這項技能對於理解媒體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你分辨哪些是已被證實的,哪些只是個人的信念。
- 事實:指可以被證實為真的陳述。例:「水在攝氏100度沸騰。」
- 意見:指表達信念或感受的陳述。它不能被證實為真或假。例:「英文是最難的科目。」(你可能會同意或不同意!)
助記口訣:事實 (Fact) = 確鑿無疑 (For sure);意見 (Opinion) = 只是信念 (Only a belief)。
辨識偏見 (Recognising Bias)
偏見:指作者從單一角度呈現主題,忽略或不公平地批評其他觀點。這就像偏袒一方而非另一方。
如何發現偏見:
- 帶有傾向性的詞語:使用非常正面或非常負面的詞語。比較「一位自信的領導者」(中立/正面)與「一個傲慢的老闆」(負面/帶偏見)。
- 單方面的論點:只展示支持議題某一方的證據。
- 把意見說成事實:將信念呈現為絕對真理。例:「很明顯,社交媒體正在損害社會。」「很明顯」這個詞語試圖將意見包裝成事實。
比喻:想像一位有偏見的作者就像一個只支持單一球隊的足球評述員,他們總是會讚揚自己的球隊,並批評對方,即使這是不公平的!
理解語氣 (Understanding Tone)
語氣:指作者對其寫作主題所持的態度或感受。作者是嚴肅、幽默、憤怒還是悲傷?
如何識別語氣:留意作者的「選詞(用詞)」。
- 「這項新的政府計劃絕對是一場災難。」——語氣是批判性或警覺。
- 「這款新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可能有一些小問題需要解決。」——語氣更為謹慎或中立。
常見錯誤:不要相信你所讀到的都是事實。永遠問自己:「這是事實還是意見?作者有顯示出任何偏見嗎?」
第二部分重點歸納:閱讀時要像個偵探!尋找詞語選擇和單方面論點等線索,以理解作者的真正目的、語氣和潛在偏見。
第三部分:為媒體撰稿
在DSE寫作考試中,你可能會被要求撰寫一種媒體中常見的文本類型,例如致編輯的信函或文章。讓我們來看看如何處理這些任務。撰寫致編輯的信函 (Writing a Letter to the Editor)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任務。你作為一個關心社會的市民,寫信給報社。信件需要正式且具說服力。
逐步指南:
- 稱謂:以「Dear Editor,」(敬愛的編輯先生/女士:)開頭。
- 開場:立即說明寫作目的。例:「我寫此信是為了表達我對本市光污染問題的深切關注。」 如果是回應文章,請提及:「我寫此信是為了回應您刊登於5月15日,題為《城市之光的黑暗面》的文章。」
- 正文段落:
- 每段專注於一個主要觀點或論點。
- 使用主題句讓你的論點清晰。
- 用例子或原因支持你的論點。
- 建議/呼籲行動:在最後一段,提出應該做什麼。例:「因此,我敦促政府實施更嚴格的商業照明規例。」
- 結尾:以「Yours faithfully,」(此致,)作結,然後是你的姓名和城市/地區。(例如:Chris Wong, Sha Tin)。
撰寫文章(例如:校報文章) (Writing an Article (e.g., for a school newspaper))
文章的類型可能更多樣化,但它們都必須對目標讀者來說具有吸引力。
逐步指南:
- 標題:為你的文章取一個吸引眼球的標題,以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 引言:第一段應該吸引讀者,並介紹主題。你可以用問題或令人驚訝的事實作開端。
- 正文段落:
- 討論主題的主要觀點。例如,如果寫關於「社交媒體的利弊」,你可以用一段來寫好處(與朋友聯繫),另一段寫弊端(網絡欺凌、假新聞)。
- 使用清晰的段落和連接詞(例:「Furthermore」(此外)、「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In conclusion」(總括來說))。
- 結論:總結你的主要觀點,並給予讀者最後的思考或建議。
鼓勵:如果你一開始覺得寫作很棘手,別擔心!關鍵在於制定清晰的計劃。在動筆之前,只需為每個段落記下你的主要想法。這個結構將會引導你!
第三部分重點歸納:結構是你在寫作時最好的朋友。無論是正式信函還是吸引人的文章,在開始寫作之前先計劃好你的段落,將會讓你的作品更清晰、更有條理,也更容易讓閱卷員閱讀。
第四部分:詞彙加油站
使用恰當的詞語能讓你的寫作和口語表達更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傳媒與刊物相關的一些關鍵術語。媒體與刊物類型 (Types of Media & Publications)
- 大報 (Broadsheet):大型、嚴肅的報紙(例:南華早報)。
- 小報 (Tabloid):較小的報紙,通常專注於關於名人的聳人聽聞的故事。
- 期刊 (Periodical):定期(例如:每週或每月)出版的雜誌或學術期刊。
- 大眾傳媒 (Mass media):指報紙、電台等能接觸到數百萬人的通訊形式。
媒體從業人員 (People in the Media)
- 記者 (Journalist):為報紙、雜誌或新聞網站撰稿的人。
- 編輯 (Editor):報紙或雜誌的負責人,決定內容應包含甚麼。
- 專欄作家 (Columnist):定期撰寫文章(專欄)表達個人意見的記者。
- 通訊員/特派記者 (Correspondent):從特定國家或就特定主題進行報道的記者。
關於偏見和客觀性的詞語 (Words for Bias and Objectivity)
- 客觀的 (Objective):基於事實,而非感情或意見。(同義詞:公正的 impartial)
- 主觀的 (Subjective):基於個人感受、品味或意見。(同義詞:有偏見的 biased)
- 聳人聽聞 (Sensationalism):以一種旨在震驚或激發人們情緒的方式呈現信息,通常通過誇大細節。
- 宣傳 (Propaganda):旨在宣傳某一政治目的或觀點的信息,特別是帶有偏見或誤導性的。
關於論證和報道的動詞 (Verbs for Arguing and Reporting)
- 宣稱 (To allege):在沒有提供證據的情況下,將某事陳述為事實。
- 提倡 (To advocate):公開支持或推薦某事。
- 主張 (To contend):聲稱某事是真實的或是一個事實(辯稱)。
- 仔細審查 (To scrutinise):非常仔細地檢查某事。
你知道嗎?術語「press」(如「freedom of the press」新聞自由)來自「printing press」印刷機,這是古騰堡在15世紀發明的機器,使得報紙等文本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