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帶來的轉變」應試指南
各位同學!歡迎來到這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學習筆記:科技。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從和朋友手機聊天到參與網上課堂。但你有沒有停下來思考過,科技究竟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了多少轉變,這些轉變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呢?
在這份筆記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科技的巨大影響。你將學會如何運用精準的詞彙來討論科技,如何組織有力的論點,以及如何就這個主題寫出一篇清晰且具說服力的文章。這絕對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中一個重中之重的主題,透徹理解將大大提升你的信心和成績。事不宜遲,我們立即開始吧!
第一部分:詞彙累積 — 科技用語大解構!
要好好討論科技,你當然需要掌握精準的詞彙!別擔心,你不需要是個電腦天才。現在就讓我們透過語境,學習一些實用的科技用語吧!
重點詞彙範疇:
1. 通訊與社交媒體
連通性 (n.): 指連接或與其他電腦系統通訊的能力。
例子:「多虧了全球互聯互通,我可以與身在加拿大的表弟進行視像通話。」社交網絡 (n.): 指使用Instagram或Facebook等網站和應用程式與他人互動。
例子:「社交網絡改變了我們維持友誼的方式。」虛擬的 (adj.): 指並非實體存在,而是由軟件模擬出來的。
例子:「許多人都在網上擁有虛擬的社交生活。」網絡欺凌 (n.): 指利用電子通訊方式欺凌他人,通常透過發送恐嚇或威脅性的訊息。
例子:「網絡欺凌是社交媒體一個嚴重的負面後果。」
2. 教育與資訊
電子學習 (n.): 指透過電子媒體(通常是互聯網)進行的學習。
例子:「疫情期間,電子學習對所有學生而言都變得不可或缺。」容易獲取的 (adj.): 指可被接觸或進入;容易取得或使用。
例子:「互聯網使資訊更容易為所有人所獲取。」資訊過載 (n.): 指一次性接收過多資訊,以致無法清晰思考的情況。
例子:「新聞網站眾多,人們容易出現資訊過載的情況。」
3. 人工智能 (AI) 與自動化
人工智能 (AI) (n.): 指電腦系統的理論與發展,使其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例子:「人工智能現在可以創作藝術品和撰寫詩歌了。」自動化 (n.): 指在製造或其他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自動設備。
例子:「工廠的自動化提高了效率,但也取代了一些工作崗位。」演算法 (n.): 指一套用於計算或其他解難操作的程序或規則,特別是指由電腦執行的。
例子:「YouTube利用演算法來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影片。」
你知道嗎?
「機械人」(robot)一詞源於捷克語「robota」,意思是「強迫勞動」或「苦役」。它首次被使用是在1920年一齣名為《R.U.R.》(羅素姆的萬能機械人)的戲劇中!
第一部分重點總結
運用像「連通性」、「電子學習」和「自動化」這些精準詞彙,能讓你的論點聽起來更精準、更具智慧。下次討論科技時,不妨嘗試運用列表中的一兩個新詞彙吧!
第二部分:科技大辯論 — 利與弊全面看
科技並非單純的好壞之分—它錯綜複雜!在考試中,你往往需要討論議題的正反兩面。現在就讓我們剖析常見的論點吧。深入思考這些觀點,將能為你的文章和討論提供豐富的靈感。
主題一:通訊
優點(正面影響)👍
- 即時連繫: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任何人通話。(例如:WhatsApp、FaceTime)
- 全球社群: 我們能與世界各地擁有共同興趣的人聯繫起來。(例如:網上遊戲群組、粉絲論壇)缺點(負面影響)👎
- 減少面對面交流: 人們可能花更多時間注視螢幕,而非與身邊的人交流。
- 虛假資訊快速散播: 假新聞和謠言很容易迅速傳播。
- 網絡欺凌: 匿名性讓一些人在網上更容易表現出殘酷的行為。
主題二:學習與工作
優點(正面影響)👍
- 獲取資訊: 我們可以透過快速搜尋,學習任何知識。(例如:Google、維基百科)
- 彈性學習/工作: 電子學習和在家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彈性。
- 提高效率: 工具和自動化有助我們更快地完成任務。缺點(負面影響)👎
- 數碼鴻溝: 並非所有人都能平等地獲取設備或穩定的互聯網,這造成了不平等。
- 分心: 社交媒體通知和影片會使人難以專注於學習或工作。
- 職位取代: 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未來可能會取代人類工作。
快速回顧
科技的雙刃劍
請記住,大多數觀點都具有兩面性。
• 社交媒體將我們連繫起來,但同時也可能導致現實生活中的互動減少。
• 自動化提高了效率,但同時也可能威脅到工作。
能夠討論兩方面,是一項關鍵技能!
第二部分重點總結
科技的故事總有兩面。理解其利弊,有助你形成平衡且周詳的觀點,這正是考官所期望的。
第三部分:掌握論證技巧 — 討論與辯論的利器
了解論點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如何清晰且具說服力地呈現它們。這對小組討論和辯論至關重要。現在就讓我們學習一個簡單卻有力的結構吧!
P.E.E.L. 方法:你論證時的最佳拍檔
想像你正在玩樂高積木。你不能隨意堆砌積木,你需要一個周詳的計劃!P.E.E.L. 方法就是你建立有力論點的藍圖。
P - Point (觀點): 用一句話清晰地闡述你的主要觀點。
例子:「科技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它對教育的影響。」E - Evidence/Example (證據/例子): 提供具體例子或事實來支持你的觀點。
例子:「例如,學生現在可以透過像Coursera這樣的平台,修讀全球頂尖大學的網上課程。」E - Explanation (解釋): 解釋你的例子如何支持你的觀點。
例子:「這意味著學習不再受地理限制,讓香港的學生也能向美國的教授學習。」L - Link (總結): 將你的觀點與主要主題或問題聯繫起來。
例子:「因此,科技顯然徹底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知識的方式。」
討論時的實用短語
把這些短語記下來吧!它們會讓你在討論時聽起來更流暢、更有禮貌。
表達你的意見:
- 在我看來...
- 我認為...
- 從我的角度來看...
表示同意:
- 我同意你的說法。
- 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
- 我也有同感,因為...
禮貌地表示不同意(非常重要!):
- 我明白你的觀點,但我有不同的看法...
- 我明白你的意思,然而...
- 恐怕我不得不表示不同意,因為...
常見錯誤,切記避免
- 態度過於強硬: 討論不是爭吵。請務必禮貌地聆聽他人的意見。
- 不專心聆聽: 不要只顧思考自己接下來要說什麼。務必專心聆聽對方的觀點,並作出回應。
- 提出沒有例子的論點: 沒有例子的論點是薄弱的。請務必運用P.E.E.L.方法!
第三部分重點總結
一個好的論點是有條理且有禮貌的。運用P.E.E.L.方法建立有力的論點,並善用短語庫,在討論中清晰且尊重地表達你的想法。
第四部分:撰寫科技文章 — 寫出精彩文章的秘訣
撰寫一篇關於科技的文章是個常見的任務。如果這看起來很棘手,別擔心!只要遵循清晰的結構,就像辯論一樣,就會變得簡單得多。
撰寫文章逐步指南
第一步:文章預備(計劃階段)
在你下筆前,務必先計劃!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腦力激盪: 寫下你對該主題的所有想法。回顧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利弊。
選擇你的立場: 你的文章會主要闡述科技的正面影響、負面影響,還是持平衡觀點呢?
建立大綱: 規劃你的段落。每個段落應包含一個主要觀點。
例子大綱:
- 引言: 吸引讀者,闡明主題。
- 內文段落一: 科技對通訊的正面影響。(運用P.E.E.L.方法)
- 內文段落二: 科技對教育的正面影響。(運用P.E.E.L.方法)
- 內文段落三(反駁論點): 承認負面影響,例如網絡欺凌。(這顯示你是一個思想周全的人!)
- 結論: 總結並提出最後的想法。
第二步:草擬(寫作階段)
現在,請根據你的大綱開始寫作吧!
引言: 以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例如一個驚人的事實或問題)開頭。簡要介紹主題,並闡明你的主要論點(這稱為論題句)。
開場例子:「你能想像沒有智能手機的一天嗎?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內文段落: 每個段落應集中於大綱中的一個觀點。運用P.E.E.L.方法使你的論點有力而清晰。使用「首先」、「此外」、「然而」等過渡詞,流暢地連接你的段落。
結論: 以新的方式總結你的主要觀點。切勿提出新的觀點。以最後的想法或對未來的建議作結。
總結句例子:「儘管我們必須警惕其潛在危險,但科技連繫和教育我們的潛力是無可否認的。」
第三步:修訂(潤飾階段)
仔細閱讀你的文章!檢查拼寫、標點符號和語法(例如:主謂一致)方面的簡單錯誤。確保你的想法邏輯流暢。
快速回顧
文章結構概要
1. 引言: 開場 + 背景 + 論題句
2. 內文段落: 觀點 + 證據 + 解釋 + 總結 (P.E.E.L.)
3. 結論: 總結 + 最後感想
第四部分重點總結
一篇好的文章是經過計劃的。運用三步法(計劃、撰寫、潤飾)和清晰的段落結構,有效呈現你的想法,並給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恭喜你,你已經完成了!你現在已掌握了關鍵詞彙、論點和技巧,能夠自信地討論和撰寫關於科技所帶來轉變的文章。記住,練習是關鍵。嘗試與朋友討論這些話題,或者運用P.E.E.L.方法撰寫一小段文章吧。你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