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SE 中國文學 指定篇章溫習筆記:醉翁亭記 (歐陽修)

你好!歡迎嚟到歐陽修嘅世界!《醉翁亭記》係 DSE 十二篇指定篇章入面一篇非常優美嘅散文。睇落好似好多寫景,但其實內藏一個好重要嘅人生哲理。

呢份筆記會帶你一步步拆解呢篇文章,由作者背景、文章結構、主旨到寫作手法,用最簡單直接嘅方式,幫你完全掌握《醉翁亭記》。唔使驚,跟住我哋嘅節奏,你會發現呢篇文章其實好有趣!


第一站:認識作者與寫作背景

邊個係歐陽修?

喺開始之前,我哋要先認識下呢位「主角」。

  • 文學界巨星: 歐陽修係北宋時期嘅文壇領袖,諗下佢好似當時嘅文學界KOL!
  • 古文運動推手: 佢帶領咗一場叫做「古文運動」嘅寫作革命,提倡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對華而不實嘅文風。
  • 唐宋八大家之一: 佢嘅散文寫得太好,所以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蘇軾、王安石等人齊名。

點解佢要寫《醉翁亭記》? (寫作背景)

呢個背景故事好重要,因為佢直接影響咗成篇文章嘅感情!

當時,歐陽修因為支持政治改革,得罪咗朝廷上嘅人,結果被貶官 (降職調遷) 去咗一個叫做滁州嘅地方做太守 (類似今日嘅市長)。

諗下:如果你係一個大公司嘅高層,突然被調去一間偏遠嘅分店做經理,你會有咩心情?

大部分人可能會好沮喪、好唔開心。但歐陽修冇!佢反而喺滁州嘅山水同百姓之間搵到快樂。呢篇文章就係記錄佢呢種豁達樂觀隨遇而安嘅心境,仲有佢與民同樂嘅政治理想。

💡 Did You Know?

歐陽修自稱「醉翁」,個名點嚟?佢喺文章話自己「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即係飲少少酒就醉,年紀又最大,所以叫自己「醉翁」。但呢個「醉」唔係真係飲到爛醉,而係陶醉喺山水美景同快樂氣氛之中!

🔑 Key Takeaway

《醉翁亭記》唔係一篇怨天尤人嘅「貶官文學」,而係一篇展現作者豁達胸襟與民同樂思想嘅作品。記住呢點,你就捉到成篇文章嘅靈魂!


第二站:逐段拆解文章 (結構與內容分析)

《醉翁亭記》嘅結構好似一部電影,鏡頭由遠到近,一層一層咁帶你進入核心。我哋一齊跟住個鏡頭行!

第一段:鏡頭Zoom In!尋找醉翁亭

呢段用咗一個好出名嘅寫作手法,叫做「層層遞進」或者「剝筍法」,好似剝洋蔥咁,一層一層揭開,最後先見到主角。

路線圖:

環滁皆山也 (滁州四周都係山)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西南邊嘅山峰最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見到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有泉...釀泉也 (入山見到釀泉)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醉翁亭也 (轉個彎,見到醉翁亭!)

最後,介紹起亭嘅人 (山僧智仙) 同命名嘅人 (太守自謂也)。

本段金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呢句係「文眼」(成篇文章嘅眼睛),直接講出「醉翁」嘅心意唔係為咗飲酒,而係為咗欣賞山水美景。呢度揭示咗第一層嘅「樂」——山水之樂

📦 Quick Review: 第一段結構

大範圍 (滁州) 逐步收窄到小地點 (醉翁亭),最後點出「醉翁」同埋佢寄情山水嘅樂趣。

第二段:四季的風景畫

呢段集中寫醉翁亭周圍嘅景色,特別係早晚同四季嘅變化,進一步描寫「山水之樂」。

  • 早晚景色 (朝暮):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朝早太陽出嚟,霧氣散開;傍晚雲層返嚟,山洞變暗。用好簡單嘅對比,寫出景色嘅動態變化。
  • 四季景色 (四時):
    春:野芳發而幽香 (野花開,好清香)
    夏:佳木秀而繁陰 (樹木茂盛,好陰涼)
    秋:風霜高潔 (天高氣爽,霜色潔白)
    冬:水落而石出 (水位下降,石頭露出)
    呢度用咗好精煉嘅駢句 (對偶句),令文字好有節奏感,好似唱歌咁。

總結一句:「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景色唔同,但快樂係無窮無盡嘅!

第三段:由靚景到開心嘅人

鏡頭由自然風景 (寫景) 轉向人類活動 (寫人),描寫滁州百姓同太守一齊遊玩嘅熱鬧場面。

  • 百姓之樂:
    滁人遊也。「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描寫百姓無憂無慮、輕鬆出遊嘅畫面。
  • 宴會之樂 (宴酣之樂):
    太守擺酒席。食物好簡單 (山肴野蔌),但氣氛好好!大家玩投壺 (射者中)、捉棋 (弈者勝),非常熱鬧。
  • 太守之樂:
    太守 (歐陽修) 點樣?「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個頭髮灰白嘅老人家,開心到醉醺醺咁坐喺大家中間。佢嘅醉,係因為見到百姓咁開心而陶醉。

呢度揭示咗第二層同第三層嘅「樂」——宴酣之樂眾人之樂

第四段:點明主題!咩係真正嘅快樂?

Party 完結,人潮散去,文章進入最高潮,揭示最深層次嘅快樂。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百姓只知道跟住太守出遊好開心,但唔知道太守嘅快樂,正正就係因為佢哋快樂。)

終極金句: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呢句點明咗文章嘅核心主旨:與民同樂。太守嘅快樂,源於百姓嘅快樂。呢唔單止係個人嘅快樂,更加係一種儒家嘅政治理想——一個好官員,應該以百姓嘅快樂為自己嘅快樂。

🔑 Key Takeaway

文章嘅情感層次:
山水之樂 (欣賞大自然) → 宴酣之樂 (同大家一齊玩) → 與民同樂 (見到大家開心,我就開心)
呢個係由個人層面,昇華到群體同政治理想層面嘅過程。


第三站:解構文章嘅藝術手法

《醉翁亭記》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除咗內容,佢嘅寫作技巧都非常高超。考試經常會問到!

1. 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成篇文章嘅線索非常清晰,圍繞住一個「」字展開。

  • 空間上:由滁州全景,一步步聚焦到醉翁亭 (第一段)。
  • 時間上:由朝到暮,由春到冬,描寫景色變化 (第二段)。
  • 內容上:由景到人,再由人嘅活動,深入到作者內心嘅思想感情。
  • 主旨上:由山水之樂,昇華到與民同樂。

記法:成篇文章好似一部有劇本嘅紀錄片,鏡頭、時間、故事線都安排得好好,一步步帶領觀眾去到導演想表達嘅核心思想。

2. 語言優美,充滿音樂感

  • 神奇嘅「也」字:
    全文總共用咗 21 個「也」字做句末語氣詞。佢嘅作用係令句子嘅節奏變得舒緩、悠揚,好似一唱三歎,讀起上嚟有種輕鬆、陶醉嘅感覺,完美配合文章「樂」嘅主題。
  • 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文章唔係全部都係工整嘅對偶句 (駢句),亦唔係全部都係自由嘅散句。佢將兩者結合得好好。
    例子(駢句):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例子(散句):環滁皆山也。
    咁樣寫令文章讀起上嚟既有整齊嘅美感,又有自然流暢嘅感覺,唔會太死板。

3. 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作者寫景唔係純粹寫景,所有景物都帶有佢嘅感情。

滁州山水嘅明媚風光,烘托出作者閒適、愉悅嘅心情。百姓嘅歡聲笑語,直接反映出作者治理下嘅和諧社會,同埋佢與民同樂嘅滿足感。景物同情感完美融合,構成一個和平快樂嘅意境。

⚠️ Common Mistakes to Avoid

考試答題時,唔好只係講「本文語言優美」。你要具體指出點樣優美!例如:「作者運用了21個『也』字,使文章語氣舒緩,富有音樂感」;或者「本文駢散結合,例如『...』一句是駢句,使文句對稱,音節和諧」。一定要有例子支持!


總結:一篇課文,學到啲咩?

《醉翁亭記》唔單止係一篇遊記,佢更係歐陽修人生態度同政治理想嘅展現。

  1. 核心主旨:與民同樂。呢個係最重要嘅思想,一定要記實!
  2. 作者形象:一個豁達開朗隨遇而安,即使被貶官都能自得其樂,並且關心百姓嘅好官員。
  3. 藝術特色:結構上層層遞進;語言上「也」字嘅運用同駢散結合;手法上情景交融

希望呢份筆記幫到你!唔好淨係死記硬背,試下代入歐陽修嘅心情去讀一次,感受下佢喺山水之間,同百姓一齊飲酒作樂嘅嗰份快樂。咁樣,你對呢篇文章嘅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