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從以物易物到紙幣!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貨幣這個課題。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你現在輕輕一拍手機就能買到珍珠奶茶,而不是用一隻雞來換呢?這一切都是因為貨幣!在這一章,我們會探討貨幣究竟是甚麼、它為何會被發明,以及它對我們的經濟有何作用。
了解貨幣是經濟學的基石。它看似簡單,卻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讓我們的現代生活得以實現。即使有些概念對你來說很新,也不用擔心,我們會用簡單的解釋和實際例子來逐步拆解。讓我們開始吧!
1. 貨幣出現前的生活:以物易物制度
那麼,甚麼是以物易物制度呢?
想像一個沒有現金、沒有八達通、也沒有銀行戶口的世界。如果你想要某樣東西,就必須直接用你擁有的東西去交換。這就是以物易物。
例子:你用多餘的午餐三文治,換取朋友的新原子筆。這就是以物易物!
為何以物易物會帶來巨大麻煩?
以物易物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效率很低。它有幾個主要問題:
1. 需求雙重巧合:這是最大的問題,也是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術語。這表示你必須找到一個人,他不僅擁有你想要的東西,同時也想要你擁有的東西。
比喻:想像你是一個漁夫,想要麵包。你必須找到一個剛好今天想要魚的麵包師。如果麵包師是素食者呢?你就不走運了!
2. 缺乏共同價值量度:你如何決定一項公平的交易?一條魚值兩條麵包還是三條?一頭牛值多少次理髮?沒有貨幣,很難比較不同物品的價值。
3. 物品不可分割:有些物品無法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例子:你有一頭活生生的牛,但你只想要一條麵包。你總不能把你的牛分割一部分給麵包師吧!
4. 儲存價值(財富)困難:難以儲蓄以備將來之用。許多物品,例如魚或香蕉,都是易腐爛的,會變壞。你的「儲蓄」就會腐爛掉!
重點摘要
以物易物制度效率低下,主要是因為它需要需求雙重巧合。貨幣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及其他問題,使交易變得容易得多。
2. 解決方法:貨幣究竟是甚麼?
官方定義
貨幣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為商品和服務交易媒介的東西。
這個定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普遍接受」。只有當社會上幾乎所有人都同意接受它作為支付方式時,某樣東西才能成為貨幣。這一切都關乎信任!
商品貨幣 vs. 法定貨幣
貨幣主要有兩種:
1. 商品貨幣:這是一種本身具有內在價值的物品,即使它不被用作貨幣,它本身也有價值。
例子:古代社會的黃金、鹽、米或貝殼。這些物品還有其他用途(例如:你可以吃米飯,可以佩戴黃金)。
2. 法定貨幣: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貨幣。它沒有內在價值。一張港幣100元鈔票只是一張紙(或膠鈔)。它的價值來自於兩點:
- 政府命令(法定):政府宣布它是法定貨幣。
- 公眾信任:我們都相信並接受它有價值。
例子:港元鈔票和硬幣、美元、日元。你無法單憑紙幣本身做很多事情,但你可以用它換取幾乎所有東西!
你知道嗎?
「fiat」這個詞源於拉丁語,意思是「讓它完成」。政府只是說:「讓這個成為貨幣吧」,只要人們信任它,它就能運作!
3. 貨幣的四大職能
要發揮作用,貨幣需要履行四項主要職責或職能。這些職能直接解決了以物易物制度的問題。一個記住它們的好方法是使用助記詞:M.U.S.S.
M - 交易媒介
這是最重要的職能!貨幣在交易中充當「中間人」。你出售商品/服務以換取金錢,然後用這筆錢購買其他商品/服務。
如何解決以物易物問題:它徹底消除了對需求雙重巧合的需求。漁夫可以將他的魚賣給任何人以換取金錢,然後用這筆錢向麵包師購買麵包,即使麵包師不想要魚。
U - 記帳單位(或價值尺度)
貨幣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衡量標準來衡量物品的價值。每樣東西都有以貨幣計價的價格,方便比較價值。
比喻:這就像使用公斤來衡量重量。我們有一個每個人都理解的標準單位。
如何解決以物易物問題:我們不再需要弄清楚一件新襯衫值多少根香蕉。我們知道一件襯衫是200元,一根香蕉是2元。我們可以輕易看出襯衫的價值是香蕉的100倍。
S - 儲藏價值
貨幣允許你長期儲存財富。你可以今天儲蓄金錢,並在下週、下個月或明年使用。
重要提示:貨幣的購買力可能因通貨膨脹而受侵蝕,但它仍然比使用易腐爛物品是更好的儲藏價值方式!
如何解決以物易物問題:它解決了用易腐爛物品儲存財富的問題。你銀行裡的錢不會像魚一樣「腐爛」。
S - 延期支付標準
這個有點進階,但仍然很簡單!這意味著貨幣是衡量未來支付價值的好方法。債務以貨幣形式表示。
例子:當你申請學生貸款、簽訂手機合約或使用信用卡時,你未來應付的金額都是以貨幣表示。
如何解決以物易物問題:它為處理貸款和合約創造了一種清晰且穩定的方式,如果你必須同意用「三頭平均大小的健康牛」來償還貸款,那將會非常複雜。
快速回顧:M.U.S.S. 職能
M 交易媒介:買賣東西。
U 記帳單位:比較物品價值。
S 儲藏價值:為未來儲蓄。
S 延期支付標準:清償債務。
4. 良好貨幣的特徵
為甚麼我們使用硬幣和鈔票作為貨幣,而不是馬鈴薯或石頭呢?因為良好的貨幣必須具備某些特質。
1. 耐用性:它必須經久耐用,能承受重複使用。
例子:硬幣非常耐用。香蕉則不然。
2. 易攜性:它應該便於攜帶以進行交易。
例子:鈔票和電子支付非常便於攜帶。一大塊黃金則不然。
3. 可分割性:它必須易於分割成更小的單位,以便支付不同價值的物品。
例子:一張100元鈔票可以找開成50元、20元、10元鈔票和硬幣。你無法輕易地分割一隻活生生的羊。
4. 同質性(或劃一性):每一個貨幣單位必須與相同價值的其他單位完全相同。
例子:每個港幣10元硬幣都完全相同,並具有相同的購買力。沒有兩顆鑽石會完全一樣。
5. 供應有限(稀有性):貨幣的供應必須受到控制。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創造貨幣,它就會失去價值。
例子:中央銀行(如金管局)管理貨幣供應。如果樹葉是貨幣,它們的價值將接近於零,因為它們隨處可見。
6. 普遍接受性:這是最關鍵的特徵!人們必須願意接受它作為支付方式。這基於對政府和經濟的信任。
常見錯誤要避免!
不要混淆貨幣的職能與其特徵。
- 職能是貨幣做甚麼(例如:充當交易媒介)。
- 特徵是良好貨幣是怎樣的(例如:它是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