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習筆記:勻速圓周運動及萬有引力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物理學中最引人入勝的課題之一。你有沒有想過,行星是如何圍繞太陽運行,又或者過山車在倒轉時,你為甚麼不會掉下來呢?答案就在於理解勻速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在這些筆記中,我們會把這些宏大的概念拆解成簡單易明的部分。我們會探討事物為何會作圓周運動,以及解釋由蘋果落地到月球繞地球運行,統治宇宙萬物的萬有引力。讓我們開始吧!


1. 繞圈圈的學問:勻速圓周運動 (UCM)

想像一輛汽車在圓形賽道上以每小時50公里的穩定速度(速率)行駛。它正在作圓周運動,而且速率沒有改變。這就是勻速圓周運動的精髓。

甚麼是UCM?基本概念

勻速圓周運動 (UCM) 指物體以恆定速率沿圓形路徑運動。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有一個很「考你」的地方。記住,速度是一個向量——它既有大小(速率),也有方向。在UCM中:

  • 速率是恆定的。
  • 運動的方向持續改變。

由於方向不斷改變,所以即使速率不變,速度也在改變!而如果速度正在改變,就一定存在加速度。

打個比方:想像你在一個迴旋處繞圈步行。即使你保持穩定的步伐,你仍不斷轉向以沿著彎道前進。你的速度正在改變,因為你的方向正在改變。

方向的改變者:向心加速度

作UCM的物體總是在加速。這種加速度稱為向心加速度 (a)。「向心」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向圓心

  • 方向:向心加速度永遠指向圓周路徑的圓心
  • 作用:它負責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不是其速率。

我們用以下公式計算它:

$$a = \frac{v^2}{r}$$

其中:

  • a 是向心加速度(單位為 m s⁻²)
  • v 是物體的恆定速率(單位為 m s⁻¹)
  • r 是圓周路徑的半徑(單位為 m)

「指向圓心」的力:向心力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 = ma),如果存在加速度,就必然存在一個淨力。引起向心加速度的力稱為向心力 (F)

重要提示:向心力並不是一種新的力!它是指向圓心的合力。它總是來自一種或多種常見的力。

我們將 F=ma 和 a=v²/r 結合起來計算:

$$F = ma = \frac{mv^2}{r}$$

其中 m 是物體的質量(單位為 kg)。

向心力的來源例子:
  • 繩上的球:繩子中的張力
  • 汽車轉彎: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力
  • 月球繞地球運行:來自地球的引力
常見錯誤提醒:虛假的「離心力」

你可能聽過「離心力」—— 那是在旋轉遊樂設施上時,感覺把你向外推的力。這並不是一種真實的力!你感受到的其實是你自己的慣性——你的身體傾向於保持直線運動。汽車(或遊樂設施)正在迫使你向內轉彎(提供向心力),而你感受到的就是一種向外的推力。

快速回顧:UCM要點

概念:以恆定速率作圓周運動。
核心概念:由於方向不斷改變,速度總是在改變。
向心加速度 (a):指向圓心。公式:$$a = \frac{v^2}{r}$$
向心力 (F):指向圓心的合力。它由其他力(如張力、摩擦力、引力)提供。公式:$$F = \frac{mv^2}{r}$$


2. 萬物相吸:萬有引力

為甚麼物體會向下墜?為甚麼地球會繞太陽公轉?牛頓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想法:兩者都是由同一種力所造成。他稱之為引力。

牛頓的宏大構想: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指出,宇宙中的每個粒子都以一種力吸引著其他所有粒子。這種力的大小取決於兩件事:物體的質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

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如下:

$$F = \frac{GMm}{r^2}$$

其中:

  • F 是萬有引力(單位為 N)
  • G萬有引力常數 ($$G \approx 6.67 \times 10^{-11} \text{ N m}^2 \text{ kg}^{-2}$$)
  • Mm 是兩個物體的質量(單位為 kg)
  • r 是兩個物體中心之間的距離(單位為 m)
你知道嗎?

G 的數值非常小!這就是為甚麼你不會感覺到桌子或椅子對你產生引力。引力只在當物體質量非常巨大時(例如行星或恆星)才會成為一種顯著的力。

常見錯誤提醒:'r' 是指中心到中心的距離!

一個非常常見的錯誤是將行星的半徑或衛星的高度直接用作 'r'。記住,'r' 是從一個物體的中心到另一個物體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對於繞地球運行的衛星,'r' 會是地球的半徑加上衛星距離地面的高度。

拉力有多強?引力場強度 (g)

引力場是指一個質量物體會受到引力作用的空間區域。某點的引力場強度 (g) 定義為該點的每單位質量所受的引力

根據定義:

$$g = \frac{F}{m}$$

如果我們將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代入 F,我們會得到另一個計算 'g' 的重要公式:

$$g = \frac{(GMm/r^2)}{m} \implies g = \frac{GM}{r^2}$$

其中 M 是產生引力場的物體(例如行星)的質量,而 r 是從其中心量度的距離。

在地球表面,'g' 大約是 9.81 N kg⁻¹(或 9.81 m s⁻²),這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重力加速度!

快速回顧:萬有引力要點

概念:任何兩個質量之間普遍存在的吸引力。
核心公式::$$F = \frac{GMm}{r^2}$$
引力場強度 (g):每單位質量所受的力。公式:$$g = \frac{GM}{r^2}$$
核心概念::'r' 總是從物體的中心量度。


3. 壓軸好戲:軌道上的衛星

現在,讓我們把所學的一切結合起來吧!作圓形軌道運行的衛星是勻速圓周運動的完美例子,其中向心力就是由引力提供。

為甚麼衛星不會掉下來?

它們正在下墜!但它們同時也以極快的橫向速度移動,以致於當它們下墜時,地球的表面也在它們下方彎曲遠離。它們正處於一種不斷「繞地球下墜」的狀態。

對於一個在穩定圓形軌道上運行的衛星:

所需的向心力 = 所提供的引力

$$\frac{mv^2}{r} = \frac{GMm}{r^2}$$

在這裡,'m' 是衛星的質量,'M' 是地球的質量,'v' 是衛星的軌道速率,而 'r' 是軌道半徑(從地球中心量度)。

計算軌道速率

我們可以使用以上方程來找出衛星需要多快的速度(速率)才能保持在軌道上運行。別擔心,這些步驟很簡單直接!

步驟 1:從平衡力方程開始。

$$\frac{mv^2}{r} = \frac{GMm}{r^2}$$

步驟 2:留意衛星的質量 'm' 在方程兩邊都有出現。我們可以把它們約掉!這表示所需的軌道速率並不取決於衛星的質量。

$$\frac{v^2}{r} = \frac{GM}{r^2}$$

步驟 3:重新整理方程,以解出 v²。

$$v^2 = \frac{GMr}{r^2} \implies v^2 = \frac{GM}{r}$$

步驟 4:將方程兩邊開平方,以得到計算軌道速率的最終公式。

$$v = \sqrt{\frac{GM}{r}}$$

這告訴我們,進行軌道運動所需的速率只取決於行星的質量 (M) 和衛星距離其中心的距離 (r)。衛星距離越遠,它所需的速率就越慢!

現實世界連結:GPS 和氣象衛星

這些物理學原理正是我們現代世界運作的基礎!全球定位系統 (GPS) 衛星、氣象衛星和電視廣播衛星,都是根據這些原理,精確地放置在特定軌道上,並以精準的速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