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國際合作:19世紀的嘗試

同學仔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溫習筆記,我們將探討歷史上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19世紀邁向國際合作的歷程。你或許會認為19世紀是帝國與衝突交織的年代,這想法沒錯!但它同時也是各國首次開始思考:「嘿,或許我們應該嘗試合作?」

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這個「一體兩面」的課題:

• 那些將各國拉開的激烈競爭
• 那些試圖將各國凝聚在一起的首次勇敢合作嘗試

理解這種「推拉」關係至關重要,因為它為20世紀的大規模衝突(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主要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奠定了基礎。那我們就馬上深入探討吧!




第一部分:競爭年代——為何大家無法和平共處?

想像一下一個遊樂場,每個小朋友都想做最受歡迎的那個,擁有最多玩具,而且是最強壯的。這有點像19世紀的歐洲。有幾股強大的力量,正將主要的西方列強推向競爭和衝突。

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可以讓你記住這些競爭的根源,就是首字母縮略詞MAIN。當你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你會再次見到它。這些種子都在19世紀埋下了!

軍國主義(Militarism)與軍備競賽

軍國主義是指一個國家應擁有強大軍力,並隨時準備動用它來保衛或推進國家利益的信念。

表現形式:各國耗費巨資於陸軍和海軍。新科技意味著更致命的武器。民族自豪感與軍事實力緊密相連。

類比:健身室較勁。想像兩個人在健身室裡互為勁敵。一個開始舉起50公斤。另一個看見了,覺得自己必須舉起60公斤。很快,他們都在互相超越,造成緊張氣氛。這就是軍備競賽的寫照。

主要例子:英德海軍競賽。幾個世紀以來,英國皇家海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不列顛尼亞統治海洋!」)。19世紀末,德國開始迅速建立一支龐大而現代化的海軍。英國視其為對其帝國和安全的直接威脅,導致巨大的張力,並引發了一場建造更多戰艦(特別是強大的新型「無畏艦」)的競賽。

結盟(Alliances)

結盟是兩個或更多國家之間為相互支持而達成的正式協議,尤其是在戰爭期間。它們就像防禦條約。

為何導致問題:儘管結盟旨在創造安全,但它們往往適得其反。它們將歐洲分裂成兩大武裝陣營。

類比:校園小圈子。想想校園裡的小圈子。如果A圈子裡的一個人與B圈子裡的人發生小爭執,事態可能迅速升級。很快,整個小圈子都捲入其中,小小的分歧演變成一場大打鬥。這就是僵化的聯盟體系的危險之處。

主要例子:對立陣營的形成。到了19世紀末,這種局面逐漸成形。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作為回應,法國和俄羅斯形成了自己的聯盟,為後來與英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奠定了基礎。歐洲正變成一個火藥庫。

帝國主義(Imperialism)

帝國主義是指一個強大國家將統治權或影響力擴展到較弱國家,建立一個龐大帝國。19世紀是帝國主義達到頂峰的時期。

表現形式:歐洲列強競相爭奪盡可能多的領土,尤其是在非洲和亞洲。他們渴望殖民地以獲取資源、開拓新市場及提升國家聲望。

類比:超級市場大搜刮。想像一個遊戲節目,參賽者有5分鐘的時間在超級市場裡跑動,盡可能地搶奪有價值的商品。歐洲列強在世界各地爭奪土地,導致對最有「價值」領土的衝突與爭端。

主要例子:瓜分非洲。大約從1880年到1914年,歐洲列強競相殖民非洲。為避免為此爆發全面戰爭,他們舉行了柏林會議(1884年),為「瓜分」非洲設定了一些規則。儘管這是一種談判形式,但其潛藏動機純粹是競爭,並造成了巨大的摩擦,例如英國和法國之間就埃及和蘇丹控制權的爭奪。

民族主義(Nationalism)

民族主義是對自己國家強烈的自豪感與忠誠。儘管它可以是積極的(團結人民),但它也可能變得具侵略性且對他國懷有敵意。

表現形式:人們開始相信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優越。這導致了對過去失敗的復仇渴望,以及支配其他族裔群體的野心。

類比:終極體育迷。想像一個球迷,他堅信自己的球隊是最好的,討厭他們的競爭對手,並認為每個不利於他們的裁判判決都是不公的。具侵略性的民族主義就像這樣,但它是國家層面的,而這場「比賽」可能是戰爭。

主要例子:法德宿怨。德國在普法戰爭(1870-71年)中擊敗法國並奪取亞爾薩斯-洛林地區後,法國民族主義被復仇的渴望(復仇主義)所主導。這種根深蒂固的仇恨毒害了兩國關係數十年。

第一部分重點總結

19世紀對於列強而言並非和平時期。軍國主義聯盟體系帝國主義和具侵略性的民族主義的綜合壓力,使歐洲成為一個火藥桶。每個國家都試圖互相超越,導致張力積聚,最終將在20世紀爆發。




第二部分:合作的曙光——邁向合作的第一步

不用擔心,也不全是壞消息!在這些競爭日益激烈之際,關於國際合作的新思想正在湧現。各國開始意識到,有些問題實在太大,任何單一國家都無法獨自解決。

外交合作:歐洲協調

在拿破崙戰爭的混亂之後,主要列強(英國、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後來加入法國)試圖建立一個維持和平的體系。

其性質:歐洲協調是列強之間的一項非正式協議,旨在共同開會並作出決策,以維持均勢並避免大規模戰爭。「均勢」是指確保沒有單一國家變得過於強大並支配所有其他國家。

類比:風紀生制度。想像列強是學校的風紀生。當其他學生之間爆發嚴重問題時,風紀生們會開會討論解決方案,以防止整個學校陷入混亂。這就是歐洲協調的目標。

成功之處:它在19世紀20年代協助處理了希臘獨立戰爭,並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解決了巴爾幹地區的爭端,阻止了衝突升級為一場全面的歐洲戰爭。

局限性:它往往鎮壓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運動(他們認為這些運動具有破壞性),並且最終因第一部分討論的競爭變得過於激烈而瓦解。

功能性合作:解決日常問題

一些最成功的合作發生在實際且較少政治爭議的領域。各國必須共同努力,才能使現代生活能跨國運作。

類比:統一交通規則。想像一下,如果每個城市對「行」和「停」有不同的交通燈顏色,那麼在它們之間駕駛將會寸步難行!19世紀的國家在郵政和通訊方面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主要例子:
1. 國際電報聯盟(1865年):標準化了電報的跨國傳送規則。簡單但必不可少!
2. 萬國郵政聯盟(1874年):這徹底改變了局面!它創建了一個單一郵政區域,意味著一封信只需一張郵票就能從香港寄到巴黎,而費用則在國家之間結算。這使得國際郵件變得廉價且可靠。

你知道嗎?國際電報聯盟和萬國郵政聯盟至今仍然存在,並作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這顯示了早期功能性合作的重要性。

人道主義合作:幫助有需要的人

這是歷史上首次,國際協議的達成不是為了權力或金錢,而是為了減輕人類苦難。

主要例子:
1. 紅十字會與日內瓦公約:瑞士人亨利·杜南在目睹索爾費里諾戰役中受傷士兵的可怕苦難後,創立了紅十字會(1863年)。這促成了第一份日內瓦公約(1864年)的簽署,這是一項由許多國家簽署的國際條約,旨在戰時保護受傷士兵及醫護人員。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想法,認為戰爭也應該有規則來限制其殘酷性。
2. 廢除奴隸貿易:整個19世紀,英國主導了一項國際努力,以禁止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他們利用海軍巡邏海域,並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停止這種不人道行為。

和平會議:嘗試本身阻止戰爭

到了19世紀末期,甚至有嘗試讓各國同意裁軍並和平解決爭端。

其性質: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會議召集各國,討論限制軍備競賽和使戰爭規則規範化。

其成就:它們禁止了某些殘酷武器,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常設仲裁法院。這是最早的國際法院之一,各國可以自願將爭端提交給中立第三方裁決,而不是訴諸戰爭。

其失敗之處:它們完全未能阻止軍備競賽。主要列強不願放棄其軍事優勢。這顯示了當強大的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時,合作的明顯局限性。

第二部分重點總結

儘管競爭日益激烈,19世紀仍然是國際合作的發源地。各國學會了在外交(歐洲協調)功能性(郵政和電報)人道主義(紅十字會)法律(海牙會議)層面進行合作。這些是關鍵的第一步,即使它們不足以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總結:矛盾交織的世紀

那麼,大局是怎樣的呢?19世紀是一場兩種強大對立力量的拉鋸戰:

1. 分裂的力量: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將各國推向一場大規模衝突。
2. 團結的力量:一種新的國際主義精神正在湧現,促成了外交、法律和日常生活的合作。

理解這個複雜的時期是理解20世紀的關鍵。當你學習世界大戰的恐怖時,你會看到19世紀競爭的結果。而當你學習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創立時,你會看到它首次勇敢嘗試合作的遺產。

你一定能掌握的!好好溫習這些關鍵例子,你將為課程的其餘部分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