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同與小康》溫習筆記 📝
你好!歡迎來到《大同與小康》的學習世界!
這篇古文可能看起來有點深奧,但別擔心!它其實是在探討一個我們今天仍然會思考的問題: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怎樣的? 這篇文章介紹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心中兩種社會的模樣——一個是完美的「大同世界」,另一個是比較現實的「小康社會」。
學完這課,你就能:
• 明白「大同」和「小康」這兩個重要概念的意思。
• 比較這兩種社會有什麼不同。
• 欣賞古文的優美之處和學習當中的寫作技巧。
• 思考我們今天可以如何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看看孔子的理想國吧!🚀
第一部分:文章背景介紹
🤔 這篇文章從哪裡來?
這篇文章節錄自《禮記》中的《禮運》篇。《禮記》是儒家的一本重要經典,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本古代的「社會生活指南」,記錄了當時的制度、禮儀和儒家思想。而《大同與小康》這部分,相傳是孔子和他的學生言偃的對話記錄。
🤔 孔子為什麼要談論這個?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是一個社會動盪、戰亂頻繁的時代。他看到當時的社會有很多問題,所以非常懷念過去的美好時代,也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他透過描述「大同」與「小康」,表達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看法。
💡 你知道嗎?
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為公」,就是源自《大同與小康》裡面的思想,可見這篇文章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
第二部分:大同世界 —— 完美的理想國 Utopia ✨
「大同」是孔子心中最最完美的社會形態。在這裡,所有東西都是屬於大家的,人與人之間充滿愛與信任。我們來逐句看看這個世界有多美好!
原文分析與解說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簡單來說:當最崇高的政治理想(大道)能夠實行的時候,整個天下都是屬於公眾的,不是屬於某個家族或君主的。
重點詞解:
• 大道 (dà dào): 指最崇高的政治理想。
• 行 (xíng): 推行、實行。
• 公 (gōng): 公共、大家所共有。
概念小劇場:想像一個超大的遊樂園,裡面所有的設施和零食,每個人都可以公平地享用,沒有 VIP 通道,也沒有人可以獨佔旋轉木馬。這就是「天下為公」的感覺!
原文: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簡單來說:選舉賢德有才幹的人來管理社會(選賢與能),人與人之間講求信用,建立和睦的關係(講信修睦)。
重點詞解:
• 賢 (xián): 有德行的人。
• 能 (néng): 有才能的人。
• 與 (yǔ): 通「舉」,推舉、選拔的意思。
• 修 (xiū): 培養、建立。
原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簡單來說:所以人們不只愛護自己的親人,不只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把愛擴展到所有人身上。
概念小劇場:在你的社區裡,鄰居阿姨會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關心你,你也會像對待自己爺爺奶奶一樣,去幫助社區裡的老人家。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
原文: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簡單來說:讓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壯年人能貢獻所長,小孩子能健康成長;而那些鰥夫、寡婦、孤兒、沒有子女的老人、殘疾人士,都能得到供養和照顧。
重點詞解:
• 終 (zhōng): 終老、安度晚年。
• 用 (yòng): 發揮作用、貢獻社會。
• 長 (zhǎng): 成長、長大。
• 矜、寡、孤、獨、廢疾者: 指社會上的弱勢社群。
原文: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簡單來說:男子有合適的工作,女子有歸宿的家庭。人們不喜歡物資被浪費在地上(所以會善用資源),但不一定會把物資私藏起來;人們不喜歡自己有力氣卻不貢獻出來(所以會樂於助人),但不是為了自己才這樣做。
重點詞解:
• 分 (fèn): 職分、工作。
• 歸 (guī): 歸宿,指女子出嫁。
• 惡 (wù): 憎惡、不喜歡。
原文: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簡單來說:因此,沒有人會動歪腦筋(陰謀詭計無法得逞),也沒有偷竊搶劫作亂的事情發生,所以家家戶戶晚上出門都不用關門。這就叫做「大同」世界。
重點詞解:
• 謀 (móu): 陰謀詭計。
• 作 (zuò): 發生、興起。
• 外戶 (wài hù): 指大門。
⭐ 大同世界重點回顧 ⭐
• 所有權:天下為公 (世界是大家的)
• 領導人:選賢與能 (選舉最棒的人)
• 人際關係:講信修睦,愛無私 (不只愛自己家人)
• 社會福利:全民照顧 (老弱病殘都有人管)
• 社會風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非常安全,人人無私)
第三部分:小康社會 —— 現實的安穩世界 🏡
孔子也知道,「大同」世界太完美了,很難達到。所以他接著描述了一個比較貼近現實、可以努力實現的理想社會——「小康」。
原文分析與解說
原文: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簡單來說: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了,天下變成了君主和貴族的私有財產(家天下)。
重點詞解:
• 隱 (yǐn): 隱沒、消失。
• 家 (jiā): 指一家一姓所私有。
概念小劇場:遊樂園現在被一個富翁買下來了,變成了他的私人花園。只有他的家人和朋友可以進去玩。這就是「天下為家」的感覺。
原文: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簡單來說:人們只愛護自己的親人,只疼愛自己的孩子;生產物資和貢獻勞力,都是為了自己。
概念對比:這和「大同」世界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和「不必為己」剛好相反。在小康社會,私有觀念出現了。
原文: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簡單來說:天子諸侯把爵位傳給自己的子弟,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制度(世及以為禮);人們修建城牆和護城河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安全(城郭溝池以為固)。
重點詞解:
• 大人 (dà rén): 指天子、諸侯等統治者。
• 世及 (shì jí): 父傳子、兄傳弟的繼承制度。
• 固 (gù): 鞏固、防禦設施。
原文: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簡單來說:人們用「禮」和「義」作為綱紀(社會規範),用來確立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間的關係,維持社會秩序。
重點詞解:
• 禮義 (lǐ yì): 指禮制和道義,是維繫小康社會秩序的重要工具。
• 紀 (jì): 綱紀、準則。
小提示:在「小康」社會,因為有了私心,所以需要制度(禮義)來管理人們的行為,防止社會大亂。這就像學校需要校規來管理學生一樣。
原文:……是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謂小康。
簡單來說:因此,陰謀詭計產生了,戰爭也因此而起。……這就叫做「小康」社會。
反思一下:即使是相對理想的「小康」社會,因為有了私有制和私心,還是無法避免陰謀和戰爭。這也突顯了「大同」世界的可貴。
⭐ 小康社會重點回顧 ⭐
• 所有權:天下為家 (世界是私人的)
• 領導人:世及 (父傳子)
• 人際關係:各親其親 (先愛自己家人)
• 社會福利:主要靠家庭
• 社會風氣:用禮義規範,有陰謀和戰爭
第四部分:「大同」與「小康」超級比一比
這是最重要的部分!掌握了它們的區別,你就完全搞懂這篇文章了。讓我們用一個清晰的表格來比較吧!
⚔️ 大同 VS 小康 ⚔️
比較方面:天下歸屬
大同世界:天下為公 (世界是大家的)
小康社會:天下為家 (世界是統治者的)
比較方面:領袖產生方式
大同世界:選賢與能 (選舉有德有才的人)
小康社會:世及 (父傳子,子傳孫)
比較方面:人倫關係基礎
大同世界:博愛 (愛所有人,不分彼此)
小康社會:孝慈 (先愛護自己的家人)
比較方面:維繫社會的力量
大同世界:信、睦 (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和睦)
小康社會:禮、義 (靠制度和規範來約束)
比較方面:社會風氣
大同世界:夜不閉戶 (和平、安定、無私)
小康社會:謀用是作,兵由此起 (有陰謀、有戰爭)
記憶小技巧:記住核心關鍵詞!
• 大同 = 公、選舉、博愛、信任
• 小康 = 家、繼承、私愛、禮義
第五部分:寫作手法分析
這篇文章不只思想深刻,文筆也很優美。作者用了哪些技巧呢?
1. 對比鮮明:
整篇文章就是一個巨大的對比!作者把「大同」和「小康」放在一起比較,例如「天下為公」對比「天下為家」,「選賢與能」對比「世及」,讓兩者特點一目了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突顯出來。
2. 排比句式:
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句,讓文章讀起來很有氣勢,節奏感很強。
例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又例如:「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這樣寫不但能增強說服力,也讓理想社會的畫面更具體、更吸引人。
3. 層次分明:
文章結構非常清晰。先提出「大同」這個最崇高的理想,然後轉折說明「今大道既隱」,再描述次一等的理想「小康」社會。從「最理想」到「次理想」,層次井然有序。
總結與啟示
《大同與小康》不僅是一篇古文,更是古代哲人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藍圖。
本課三大重點
1. 兩種社會理想:文章描寫了儒家兩種社會理想:「大同」是最高理想,人人為公;「小康」是次等理想,天下為家,以禮義治國。
2. 核心區別:兩者最根本的分別在於「公」與「私」的對立。大同是「天下為公」,小康是「天下為家」。
3. 作者情感:文章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同」世界的嚮往和對現實「小康」社會的感慨。
給你的思考題:
你覺得我們現在的社會,比較接近「大同」還是「小康」?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讓社會朝著更理想的方向前進呢?
恭喜你完成了《大同與小康》的學習!這些古老的思想,是不是也讓你對未來有了新的想像呢?繼續努力,你會發現文言文的世界充滿了智慧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