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中文科溫習筆記:逍遙遊 (節錄) (莊子)
你好!歡迎嚟到《逍遙遊》嘅學習世界!
呢一課係 DSE 十二篇指定篇章之一,作者係思想勁爆、充滿想像力嘅莊子。初接觸可能會覺得有啲「離地」,但唔使擔心!我哋會用最簡單嘅方式,將莊子嘅「無敵屈機」嘅哲學思想,拆解成你絕對明嘅生活智慧。學完之後,你唔單止會明白咩叫真正嘅「自由」,仲可能會對「有用」同「冇用」有全新嘅睇法!一齊嚟探索點樣可以活得更自在啦!
作者及背景簡介
關於莊子同佢本書
• 莊子 (Zhuangzi): 佢係戰國時期嘅一位思想家,係道家 (Daoism) 嘅代表人物。佢唔鍾意當時社會追求權力同名利嘅風氣,反而提倡順應自然、追求心靈上嘅絕對自由。
• 《莊子》: 呢本書充滿咗好多有趣嘅故仔(我哋叫佢做「寓言」),莊子就係用呢啲故仔嚟表達佢深奧嘅哲學思想。而《逍遙遊》就係全書嘅第一篇,亦係最重要嘅一篇,集中講咩係真正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核心思想 Quick Review
莊子嘅核心思想係「道法自然」同「順應天性」。簡單嚟講,佢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自己嘅本性,人唔應該用自己嘅標準去強行改變佢哋。只有順應自然,放低世俗嘅執著(例如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有用),先可以得到心靈上嘅平靜同自由。呢個概念係理解今次課文嘅關鍵!
Did you know? 莊子嘅故仔好多時都好似童話故事,有識飛嘅大鵬鳥、會變嘅蝴蝶,甚至有識講嘢嘅骷髏骨!佢用天馬行空嘅想像力,去挑戰當時人嘅固有諗法。
第一部分:大葫蘆之辯 (The Debate of the Giant Gourd)
(原文由「惠子謂莊子曰」至「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呢個故仔係由莊子同佢嘅好朋友(兼辯論對手)惠子嘅對話開始。
故事速覽
1. 惠子嘅煩惱:惠子同莊子呻,話魏王送咗啲大葫蘆種子俾佢,種出嚟個葫蘆超級大(「實五石」)!但係完全唔知點用。
• 當水樽? -> 太重,拎唔起。
• 切開做水殼? -> 太淺,裝唔到嘢。
• 結論:惠子覺得呢個葫蘆「大而無用」,一怒之下就打爛咗佢。
2. 莊子嘅回應:莊子聽完,就話惠子「拙於用大」(意思係:你真係唔識用大嘅嘢!)。然後莊子講咗另一個故仔反駁佢。
3. 「不龜手之藥」嘅故仔:
• 宋國有家人,祖傳一隻防爆拆藥方,佢哋世世代代都係靠呢隻藥膏嚟幫人漂絲,隻手先唔會凍傷,但只係賺到好少錢。
• 有個外地商人出重金(百金)想買呢條藥方。
• 呢家人諗:「我哋做咗咁耐都係賺雞碎咁多,而家一嘢就賣到一百金,賣啦!」
• 商人攞到藥方後,走去遊說吳王。當時吳國同越國打仗,商人將藥方獻俾吳王。
• 結果喺冬天嘅水戰中,吳國士兵用咗藥膏,雙手冇凍傷,戰鬥力大增,最終大敗越國。商人因為咁而獲得封地賞賜。
4. 莊子嘅觀點:同一條藥方,宋國人只係用嚟漂絲,但商人就用嚟換取封地。點解有咁大分別?因為「所用之異也」(佢哋運用嘅方法唔同!)。
5. 莊子嘅結論:莊子鬧惠子:「你個腦係咪塞住咗?(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點解你唔諗下將個大葫蘆當做「腰泡」(類似水泡),綁喺身上,喺江河湖海上面自由自在咁飄浮呢?你淨係擔心個葫蘆太大冇地方擺,證明你嘅思想太死板、太狹隘啦!
概念拆解
• 惠子 vs 莊子:
• 惠子:代表世俗、實用嘅價值觀。佢睇嘢只會從「平時係點用」嘅角度出發。水殼就係用嚟裝水,太大裝唔到就係冇用。
• 莊子:代表超脫、創新嘅思想。佢認為「有用」定「冇用」係相對嘅,要睇你點樣運用。佢鼓勵人要跳出框框思考。
• 關鍵詞 Check Point:
• 拙於用大:指人嘅思想被固有觀念限制,唔識得發揮巨大事物嘅潛能。
• 猶有蓬之心:「蓬」係指雜草。呢句係比喻一個人嘅心竅被雜念同固有思想塞住,唔能夠靈活變通。
第一部分 Key Takeaway
事物嘅「用處」唔係固定嘅,而係取決於我哋嘅智慧同眼界。當我哋覺得一樣嘢「冇用」,可能只係因為我哋「唔識用」。莊子提醒我哋要打破常規,用更廣闊嘅心胸去睇世界。
第二部分:樗樹之喻 (The Parable of the Useless Tree)
(原文由「惠子謂莊子曰」至「安所困苦哉」)
惠子被寸完之後仲未心息,繼續用另一個例子去反駁莊子嘅「大而無用」論。
故事速覽
1. 惠子再出招:惠子話佢有棵叫「樗」嘅大樹,但樹幹凹凸不平,樹枝又彎彎曲曲,完全唔符合木匠用嘅標準。木匠行過都唔會望一眼。所以,惠子認為莊子你講嘅嘢都係咁,「大而無用」,冇人會接受。
2. 莊子嘅神回應:莊子反問惠子,點解要煩惱棵樹「冇用」呢?你點解唔將佢種喺一個叫「無何有之鄉」嘅地方,一片廣闊無邊嘅曠野上面?
• 你可以喺樹下悠閒自在咁散步(彷徨乎無為其側)。
• 你可以喺樹下逍遙自在咁瞓覺(逍遙乎寢臥其下)。
• 因為佢對木匠嚟講「冇用」,所以永遠唔會俾斧頭砍伐。
• 因為冇人會傷害佢,佢先可以盡情生長,發揮佢遮蔭、俾人休息嘅「大用」。
3. 莊子嘅終極金句: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正因為佢冇世俗所認同嘅用處,又點會有禍害同困苦降臨到佢身上呢?)
概念拆解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The use of uselessness is the greatest use): 呢個係莊子思想嘅精髓!
• 對木匠嚟講,樗樹係「無用」。
• 但正正因為呢個「無用」,令佢可以「全生保身」,唔會被外界傷害,可以安然存在,發揮佢作為一棵樹嘅天性(例如提供樹蔭)。
• 呢種能夠保全生命、順應自然嘅「用」,先係莊子眼中真正嘅「大用」。
• 生活化比喻:
諗下一部舊款嘅 Nokia 手機。喺智能手機年代,佢上唔到網、玩唔到 game,睇落好「冇用」。但正因為佢功能簡單,所以電量超襟用,而且非常堅固。喺需要長時間待機或者極端環境下,佢呢個「冇用」反而變成最大嘅「有用」之處。
• 關鍵詞 Check Point:
• 無何有之鄉:字面意思係「咩都冇嘅地方」。呢個係莊子虛構出嚟嘅理想境界,一個冇世俗價值、冇利害衝突嘅地方,象徵住心靈上嘅絕對自由空間。
• 安所困苦哉:莊子嘅反問,點出「無用」反而可以免於禍害,帶出「無用之用」嘅道理,亦係通往「逍遙」嘅關鍵。
第二部分 Key Takeaway
世俗眼中嘅「冇用」,可能先係保全自己、達致自由嘅最佳方法。莊子教我哋唔需要強求自己符合社會單一嘅「有用」標準,有時「冇用」反而可以活得更長久、更自在。
主旨與寫作手法
文章主旨大揭秘
透過「大葫蘆」同「樗樹」兩個故仔,莊子想表達嘅核心思想係:
1. 破除「有用」與「無用」的世俗觀念:莊子認為,「有用」同「無用」係相對嘅,冇絕對標準。我哋應該打破固有思維,唔好被世俗嘅價值觀綁住。
2. 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 (逍遙):當我哋唔再為咗符合外界「有用」嘅標準而煩惱,我哋嘅心靈先可以得到解放。無論係將葫蘆造成船仔喺江湖飄浮,定係喺「冇用」嘅大樹下休息,都係通往「逍遙」境界嘅方法。「無用之用」就係達致逍遙嘅一種智慧。
寫作手法分析
• 運用寓言說理:莊子唔會直接講道理,而係透過生動有趣嘅故仔(葫蘆、藥方、大樹)去寄託深奧嘅哲學思想,令讀者更容易理解同記憶。
• 善用對比論證:
• 人物對比:惠子嘅「實用功利」 vs 莊子嘅「超然物外」。
• 事物對比:漂絲嘅「小用」 vs 治軍嘅「大用」;木匠眼中嘅「無用之樹」 vs 莊子眼中嘅「大用之樹」。
• 透過對比,莊子嘅觀點更加突出鮮明。
• 豐富的想像力:例如「無何有之鄉」呢個充滿哲學意味嘅虛構地方,展現咗莊子天馬行空嘅想像力,令文章更有魅力。
總結
《逍遙遊》呢篇節錄,其實係莊子教我哋嘅一堂「心靈解放課」。佢提醒我哋:唔好咁容易俾「有用」定「冇用」呢把尺限制自己。有時,跳出框框,睇落好似「冇用」嘅嘢,可能先係最有價值嘅。希望你學完之後,都可以搵到屬於自己嘅「逍遙」,用更自由、更開闊嘅心去面對生活同 DSE 嘅挑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