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中國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 温習筆記

你好!歡迎來到《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世界!

同學你好!準備好進入戰國時代,認識兩位超級巨星——廉頗和藺相如了嗎?這篇課文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是DSE的指定篇章之一。別擔心文言文很難,這份筆記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步步拆解故事、分析人物,讓你輕鬆掌握考試重點。這不只是一個古老的故事,更是一堂關於智慧勇氣團隊精神的人生課!


第一站:背景知識快充站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故事的「時、地、人」。

✍️ 作者是誰?

司馬遷,西漢時期的偉大史學家。他寫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意思是用人物傳記的形式來記錄歷史。它不僅是歷史經典,文學價值也非常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故事發生在何時何地?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有很多個國家(諸侯國)互相競爭,就像今天很多公司在爭奪市場一樣。其中,秦國最強大,常常欺負其他國家。而我們的故事主角來自趙國,一個相對較弱的國家。

生活比喻:你可以想像秦國是學校裡最強壯的惡霸,而趙國是個雖然體型小但很有智慧的學生。

🤔 為什麼要讀這篇?

這篇文章通過三個精彩的小故事,生動地刻畫了藺相如和廉頗的鮮明形象,展現了他們各自的品格和轉變。DSE考核的重點在於人物分析情節理解寫作手法

【重點 takeaway】
本文節錄自司馬遷的《史記》,講述戰國時期趙國大臣藺相如廉頗的故事,核心是弱小的趙國如何應對強大的秦國。


第二站:三大故事逐個睇

整篇課文可以清晰地分為三個獨立又相關的故事,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1. 完璧歸趙 (把完整的玉璧歸還趙國)

故事簡介:

秦王聽說趙國有塊絕世美玉「和氏璧」,想用15座城池來交換,但大家都知道他只是想騙走玉璧。趙王很苦惱,派誰去呢?這時,藺相如自告奮勇,帶著玉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的「神操作」步驟:


第一步:據理力爭,識破騙局。
秦王拿到玉璧後,非常輕慢,根本不提換城的事。藺相如馬上看出秦王沒有誠意,於是想出一個計策。

第二步:智取玉璧,當場對質。
藺相如騙秦王說玉璧上有瑕疵,要指給他看,從而拿回了玉璧。他拿著玉璧,靠著柱子,做出要和玉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的樣子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他義正詞嚴地指責秦王無禮、無信。

第三步:迫使秦王讓步。
秦王怕玉璧被毀,只好假裝答應劃出城池。藺相如看穿他只是緩兵之計,於是提出要齋戒五日才獻璧,爭取了時間。

第四步:暗中送璧回國,從容面對。
藺相如派手下偷偷把玉璧送回趙國,自己則獨自留下。他向秦王坦白,並說:「如果你真的有誠意,就先給城池吧。如果你要殺我,天下人只會知道是秦國理虧。」秦王雖然生氣,但殺了他也沒用,反而壞了名聲,只好放他回國。

人物性格分析:

  • 藺相如智勇雙全觀察力強 (看出秦王無誠意)、不畏強權 (敢於在秦國朝廷上對抗秦王)、臨危不亂
  • 秦王貪婪狡猾恃強凌弱輕慢無禮

【重點 takeaway】
「完璧歸趙」展現了藺相如在強敵面前,憑藉智慧勇氣,不辱使命,成功保衛了國家的財產和尊嚴。


2. 澠池之會 (在澠池的會面)

故事簡介:

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面,意圖在宴會上羞辱趙王。藺相如陪同趙王赴會,而大將軍廉頗則在邊境部署重兵,做好萬全準備。

外交戰場上的交鋒:


第一回合:秦王要求趙王鼓瑟。
秦王想讓趙王像個樂師一樣表演,藉此羞辱他。趙王只好照做。秦國史官馬上記錄:「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第二回合:藺相如反擊。
藺相如立刻上前,捧著「缻」(一種瓦罐樂器),請求秦王為趙王擊缻。秦王不肯。藺相如以性命相逼 (頸血濺大王矣),說要在五步之內跟秦王拚命。秦王只好敲了一下。藺相如也讓趙國史官記下:「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成功為趙國扳回一城!

第三回合:秦群臣再出招。
秦國大臣又要求趙國獻出15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馬上反駁,要求秦國把首都咸陽送給趙王祝壽。

人物性格分析:

  • 藺相如機智勇敢寸步不讓深明國家尊嚴的重要性
  • 廉頗:在後方作軍事部署,展現了他深謀遠慮勇猛善戰的一面,與藺相如一文一武,互相配合。

Did you know? 這件事體現了「文武雙全」的合作精神。藺相如在前方舌戰群儒,廉頗在後方作堅實後盾,缺一不可!

【重點 takeaway】
「澠池之會」再次證明藺相如的勇敢機智,成功在外交場合上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和國家的地位。


3. 負荊請罪 (背著荊條請求治罪)

故事簡介:

藺相如因為功勞卓著,官位升到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認為自己是沙場老將,憑戰功才有今天地位;藺相如只靠一張嘴,居然爬到自己頭上。他揚言:「見到藺相如,我一定要羞辱他。」(我見相如,必辱之)

藺相如的智慧與廉頗的轉變:


藺相如的反應:退讓和躲避。
藺相如聽說後,處處躲著廉頗,甚至上朝都稱病不去,不想和他碰面。他的手下都覺得他太懦弱了。

藺相如的解釋:以國為重。
藺相如問手下:「廉頗將軍和秦王哪個更厲害?」手下說:「當然是秦王。」藺相如說:「我連秦王都敢當面斥責,難道會怕廉頗將軍嗎?我只是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攻打我們,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們兩人。如果我們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那秦國不就得利了嗎?我這樣做,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先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後面)。」

廉頗的醒悟與行動。
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恍然大悟,感到非常慚愧。於是,他脫掉上衣,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門前請罪 (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結局:將相和。
兩人最終和好,成為了「刎頸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

人物性格分析:

  • 藺相如顧全大局胸襟廣闊深明大義懂得忍讓
  • 廉頗心胸狹隘驕傲自大 (前期);但同時也勇於認錯知錯能改坦率直爽 (後期)。這是一個非常立體的角色!

【快速複習】
這個故事是成語「負荊請罪」「將相和」的由來,核心思想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體現了偉大的愛國精神。


第三站:寫作手法鑑賞室

司馬遷是怎樣把故事寫得這麼精彩的呢?我們來看看他用了哪些高超的寫作技巧。

⭐ 人物刻畫 (塑造人物的方法)

司馬遷沒有直接說「藺相如很勇敢」,而是通過具體事件來展現。這是 DSE 答題的關鍵!

  • 通過行動描寫例如藺相如「持璧倚柱」、威脅秦王。
  • 通過語言描寫例如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對秦王的斥責,以及他向門客解釋為何避開廉頗的說話。
  • 對比和襯托
    • 人物對比:藺相如的智勇 vs. 秦王的狡詐;藺相如的寬容大度 vs. 廉頗的驕傲狹隘。
    • 側面烘托 (間接描寫):通過廉頗的妒忌和後來的請罪,從側面烘托出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崇高品格。這比直接讚美他更有效!

【答題技巧】

分析人物時,千萬不要只給形容詞!公式是:人物性格 + 具體事例 + 簡單分析
例如:我認為藺相如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 (性格)。從「負荊請罪」一事中,他為了避免與廉頗衝突而處處退讓 (事例),因為他明白「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將相不和會給予秦國可乘之機。這說明他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榮辱之上 (分析)。

⭐ 結構和情節

  • 情節曲折,扣人心弦:每個故事都有衝突、有高潮。例如「完璧歸趙」中,玉璧幾次易手,氣氛非常緊張。
  • 層層遞進:三個故事一步步地深化人物形象。從「完璧歸趙」的智勇雙全,到「澠池之會」的捍衛國格,再到「負荊請罪」的顧全大局,藺相如的形象越來越豐滿、高大。廉頗的形象也從一個背景板,到最後成為故事主角之一,完成了性格的轉變和昇華。


總結與思考

《廉頗藺相如列傳》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它教會我們在面對強權時,智慧和勇氣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寬廣的胸襟和以大局為重的精神,能化解矛盾,成就更大的事業。

【最終 Key Takeaways】


人物核心品質:

  • 藺相如:智、勇、仁 (顧全大局的胸襟)。
  • 廉頗:勇、直、改 (勇於改過)。
核心主題:
  • 個人的智慧和勇氣可以捍衛國家尊嚴。
  • 團結內部力量、以國家利益為先是安邦定國的基礎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希望這份筆記能幫到你!記住,多讀幾次原文,結合筆記中的分析,你一定能掌握這篇課文的精髓。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