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奇妙的地球:地球特點學習筆記

各位小小科學家,大家好!準備好跟我一起,展開一趟刺激的旅程,探索我們居住的家園——地球嗎?我們雖然住在地球上,但對於腳下和周圍的一切,還有好多好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掘呢!了解地球的知識,能幫助我們好好保護這個美麗的世界。現在,就讓我們展開這趟旅程吧!


第一章:漫遊我們的地球

現在,讓我們從太空快速地看一看我們的星球。你看到了甚麼呢?

我們在太空的家

地球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是我們人類,以及所有我們認識的奇妙動植物的家園。從微小的螞蟻到巨大的鯨魚,所有生物都共同分享著這個家。所以,保護我們的地球,讓它保持清潔和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藍色彈珠:陸地與水

如果你是一位太空人,你會看到地球像一顆美麗的藍綠色彈珠。為甚麼會這樣呢?

• 藍色的部分是!我們的星球被廣闊的海洋覆蓋,還有較小的河流和湖泊。事實上,地球表面的水比陸地還要多

• 綠色和棕色的部分是陸地。我們在這裡建造家園、學校和城市。

地球的氣體毯子:大氣層

地球被一層由氣體組成的特別「隱形毯子」包裹著。這層毯子就叫做大氣層。我們雖然看不到它,但它卻無處不在,它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

想像一下,這層舒服的毯子有甚麼用呢?

• 為我們提供生存所需的空氣(氧氣)。

• 保護我們免受太陽強烈射線的傷害。

• 讓我們的星球保持適合生命居住的溫度。

你知道嗎?

雲朵在大氣層中形成,我們看到的各種天氣現象,例如風和雨,也都是在大氣層裡發生的呢!

第一章重點回顧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它大部分被覆蓋,並被一層叫做大氣層的保護性空氣毯子環繞著。我們必須好好愛護它!


第二章:地球裡面有甚麼?一起來偷看!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星球深處有甚麼呢?雖然我們無法挖到地球中心,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地球就像洋蔥或烚熟的雞蛋一樣,是由一層一層的構造組成的!

地球的構造分層

想像一下,把一個桃子切開一半。你會看到薄薄的果皮、多肉的部分,還有中間堅硬的果核。地球的構造也差不多是這樣!

1. 地殼:這是地球最外面的「皮膚」,也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相比其他層,它既薄又由岩石組成。(就像桃子的果皮或雞蛋的蛋殼。)

2. 地幔:地殼下面是一層非常厚、高溫而且黏稠的岩石。它不是完全液態,但可以非常緩慢地移動。(就像桃子的果肉或雞蛋的蛋白。)

3. 地核:這是地球的最中心,也是最熱的部分,由金屬組成。它有一個外層是液態,內層則是固態。(就像桃子的果核或雞蛋的蛋黃。)

快速回顧

地球的構造分層:
- 地殼:我們居住的薄薄岩石外層。
- 地幔:中間又厚又熱,而且黏稠的一層。
- 地核:超級熱的金屬中心。

第二章重點回顧

地球主要由三層構造組成:外面薄薄的地殼、中間厚厚的地幔,以及中心熾熱的地核


第三章:我們腳下的土地

地球的地殼可不是只有一個平滑的表面哦!它由不同種類的岩石、泥土,以及各種奇妙形狀的地貌組成!

地殼是由甚麼組成的?岩石!

岩石主要分為三大類。有一個有趣的方法可以幫助你記住它們,就是想想它們是怎樣「誕生」的!

火成岩:這些是「火之岩石」。它們是由地球內部炙熱的熔融岩石(稱為岩漿或熔岩)冷卻凝固後形成的。例子:花崗岩。

沉積岩:這些是「分層岩石」。它們是由沙粒、貝殼和其他岩石的微小碎屑,在湖泊或海洋底部沉積下來,經過數百萬年被擠壓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岩石。例子:砂岩。

變質岩:這些是「變化了的岩石」。它們本來是火成岩或沉積岩,但因為地球深處的巨大熱力和壓力而改變了形態。例子:大理石。

從岩石到泥土

經過非常漫長的時間,岩石會被風和雨水分解成微小的碎塊,這些碎塊有助於形成泥土。泥土對於植物的生長超級重要!它主要分為三大類:

沙質泥土:摸起來粗糙,顆粒較大。水會很快地從中流走。

黏土:濕潤時摸起來光滑而且有黏性。它能很好地保持水分,但植物的根部卻很難在裡面生長。

壤土:這是最適合花園種植的泥土!它是沙、黏土和其他養分物質的混合物。它能保持適量的水分,並富含植物所需的營養。

地球不斷變化的面貌:地貌

地球的表面有許多不同的形狀,這些都稱為地貌。你可能見過其中一些:

山脈:非常高的陸地。

平原:廣闊平坦的陸地。

山谷:山脈或山丘之間的低窪地區,通常有河流流經。

高原:高而平坦的陸地。

誰在改變地貌?

地貌不會永遠保持不變!它們正被強大的力量慢慢塑造著:

板塊移動:地球的地殼被分成巨大的「拼圖塊」,它們總是在非常緩慢地移動。當它們相互擠壓時,就能形成山脈!

水和風:雨水、河流和風會隨著時間侵蝕岩石和泥土。這叫做侵蝕作用。侵蝕作用可以雕刻出山谷,並改變海岸線的形狀。

第三章重點回顧

地球的地殼由不同種類的岩石泥土組成。它被地殼的緩慢移動,以及風和水的作用力,塑造成許多不同的地貌


第四章:地球的珍貴資源

地球給予我們生存所需的一切。這些有用的東西就稱為資源

水啊,到處都是水!

我們知道地球上有很多水,但你知道水主要分為兩大類嗎?

鹹水:存在於海洋和大海中。我們不能喝!

淡水:存在於河流、湖泊和地下。這是我們用於飲用、煮食和清洗的水。

但在我們飲用之前,淡水需要經過清潔處理。它會經過過濾和淨化,以去除污垢和細菌,使它變得安全,適合我們飲用。

地球的饋贈:資源的種類

如果一開始覺得有點難懂,別擔心!我們可以這樣想:

可再生資源:這些資源不會耗盡,或者可以快速補充。這就像一個會不斷自動填滿的神奇曲奇罐!
例子:、陽光,以及森林(如果我們不斷種植新樹)。

不可再生資源:這些資源會被我們用光。一旦用完,它們就會在非常、非常漫長的時間內消失。
例子: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礦物(例如金屬)。

明智地運用它們!

因為許多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們必須負責任地使用它們,這點非常重要。我們絕不能浪費!節約用水、關掉電燈和回收利用等行為,都有助於保護我們地球的寶貴資源。

第四章重點回顧

地球為我們提供了水等重要資源。有些是可再生資源(可以補充),有些是不可再生資源(會耗盡)。我們必須明智地使用所有資源。


第五章:來自過去的線索——化石!

我們是怎麼知道恐龍和其他古代生物的呢?都是因為有化石

甚麼是化石?

化石是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它們被保存在岩石中。它們就像數百萬年前留下的線索,幫助我們拼湊出地球上生命的歷史故事。

化石和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

讓我們一步一步看看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動物或植物死亡後,很快被沙土或泥漿掩埋。

2. 經過數百萬年,柔軟的部分腐爛消失,但堅硬的部分(例如骨骼或貝殼)則保留下來。

3. 越來越多的沙土和泥漿層層堆積在上面,將其壓實。

4. 水滲入骨骼,水中的礦物質慢慢地將骨骼轉化成岩石。

有時候,大量的古代植物和微小海洋生物被掩埋。經過數百萬年,高溫和壓力將它們轉化成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就是我們用於獲取能量的不可再生資源!

化石告訴我們甚麼?

化石是奇妙的說書人!在山頂上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這就告訴科學家們,這座山以前曾經是海底。化石向我們展示了地球表面是如何隨時間變化,以及生命是如何演化的。

第五章重點回顧

化石是古代生命的石質遺骸,它們向我們講述了地球的過去。我們用於獲取能量的化石燃料,就是由這些古代生物形成的。


第六章:當地球動起來!

有時候,地球內部的力量非常強大,以至於我們能在地表感受到它們。這些現象被稱為自然災害。

地震和火山

還記得板塊嗎?它們是組成地殼的巨大「拼圖塊」,而且總是在不斷移動!

地震就是當這些板塊突然滑動或擦過彼此時發生的現象。這會讓地面劇烈搖晃。

火山是地殼上的一個開口,地幔中炙熱的熔融岩石(岩漿)會從中噴出。當這些炙熱的岩石在火山外時,就稱為熔岩。

這些現象雖然是自然的,但卻可能非常危險。

保持安全

生活在有火山或經常發生地震地區的人們,已經學會了保持安全的方法。他們可以:

• 建造更堅固、能夠抵抗搖晃的建築物。

• 制定應急計劃並練習如何應對。

• 使用特殊工具監聽火山爆發或地震的跡象。

第六章重點回顧

地震火山是由地殼移動引起的強大自然現象。人們已經發展出準備和應對它們的方法,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