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科學世界!

各位同學,各位未來的科學家!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為什麼你的手機屏幕會發光?或者植物是如何生長的?科學是一場奇妙的探險,它帶領我們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還有更多更多你意想不到的奧秘呢!在這個章節裡,我們會一起學習什麼是科學、科學家如何工作,以及你如何開始像一位科學家那樣思考。這是我們未來所有精彩實驗和發現的基礎!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第一部分:科學到底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科學到底是什麼。它不僅僅是學校裡的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理解我們周圍一切事物的方式。

什麼是科學?

科學的核心,就是對大自然及我們周圍世界的探究。這是一趟旅程,讓我們明白事物如何運作,從你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到浩瀚宇宙中的巨大恆星。科學家會這樣做:

  • 觀察發生的事情。
  • 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
  • 進行實驗來尋找答案。

舉個例子,科學家可能會觀察到植物朝著窗戶彎曲,然後提出疑問:「它們為什麼會這樣?」接著,他們便會設計一個實驗來找出答案。

你知道嗎?

「科學」(science)這個詞來自拉丁語「scientia」,它的意思就是「知識」!

科學是會不斷改變的!

科學最令人興奮的一點是,它並非一成不變的事實列表,讓你死記硬背。當發現新證據時,科學知識是可以改變的。科學家今天認為是真實的,明天可能會因為找到更好的解釋而更新。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冥王星!幾十年來,學生們都學習到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但隨著我們擁有更好的望遠鏡,對太陽系有了更多了解,科學家們收集到新的證據。基於這些新資訊,他們在2006年將冥王星重新分類為「矮行星」。這並不代表舊的科學是「錯誤」的,只是我們的理解進步了!

這也讓我們看到科學有它的局限性。它無法回答關於信仰、意見或藝術等問題,因為這些是無法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科學的力量:利與弊

科學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巨大。科學的發現和發明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改善生活質素的奇妙事物。

  • 好處:想想看,能治癒疾病的藥物、你智能手機裡的科技、濾水廠提供的潔淨食水,以及為你家居供電的電力。這些都歸功於科學啊!
  • 潛在危害:然而,如果科學被誤用,也可能導致問題。舉個例子,用於製造能量的科學知識,如果處理不當,同樣會導致污染。塑膠的發明曾經很了不起,但現在不恰當的棄置方式卻危害著環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作為負責任的公民,必須明智地運用科學知識。

第一部分的重點回顧

什麼是科學:透過觀察和實驗來探究大自然。
不斷演變:科學知識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新證據而演進。
影響:科學帶來巨大的好處(例如科技和醫藥),但如果被誤用,也可能造成危害。


第二部分: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和行動

科學家們有一套獨特的探究世界方法。這並不是什麼秘密代碼;這是一個任何人都能學習的邏輯過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他們是怎麼做的吧!

科學探究:分步指南

當科學家想解決問題時,他們通常會遵循一系列的步驟。把它想像成一張發現的「食譜」吧!雖然確切的步驟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會是這樣:

  1. 進行觀察:你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我盆栽的葉子變黃了。」)
  2. 提出問題:你好奇它為什麼會這樣。(例如:「為什麼葉子會變黃?」)
  3. 建立假設:你提出一個可以驗證的有根據猜測。假設絕不是隨機的猜測;它是基於你已有的知識。(例如:「或許是植物澆水太多了。」)
  4. 策劃及進行探究(實驗):你設計一個測試來看看你的假設是否正確。其中一個關鍵部分是進行公平測試,每次只改變一個因素。
  5. 收集及分析數據:你仔細記錄你的結果(測量數據、觀察結果),並尋找當中的規律。(例如:你每天記錄葉子的顏色。)
  6. 得出結論:你判斷你的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例如:「減少澆水後,新長出的葉子變回綠色。我的假設得到了支持。」)

這個過程需要想像力和創造力,尤其是在建立假設和設計一個好的實驗時!

不同類型的探究

並非所有的科學問題都用同一種實驗類型來解答。這裡有一些常見的探究類型:

  • 公平測試:這就是我們上面描述的。你改變一個變因(你正在測試的事物),並保持其他一切不變(控制變因),以觀察會發生什麼。(例如:測試哪個品牌的廚房紙巾最吸水。)
  • 分類:這涉及根據事物的特徵將它們分組。(例如:根據動物的特徵將它們分為哺乳類、爬行類和鳥類等。)
  • 尋找規律:這涉及觀察和記錄數據,以找出兩件事物之間的關係或規律。(例如:每週測量向日葵的高度,以觀察它隨時間增長的規律。)
第二部分的重點回顧

科學探究:一個有邏輯的、循序漸進的解題過程。
假設:一個有根據、可驗證的猜測。
公平測試:每次只改變一個因素,以獲得可靠的結果。
探究類型:科學家利用公平測試、分類和尋找規律來學習。


第三部分:你的科學實驗室指南

科學實驗室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我們在這裡進行實驗。但由於我們會接觸到特殊的儀器和化學品,所以安全是首要任務!

守則一:安全至上!

請務必遵守以下這些黃金法則,以確保你和他人的安全。別擔心,它們很容易記住!

  • 永遠聽從老師的指示。
  • 佩戴安全眼罩以保護眼睛。
  • 紮好長髮,摘下鬆散的首飾。
  • 絕不在實驗室內飲食或奔跑。
  • 立即向老師報告任何意外、溢出或損壞的儀器。
  • 絕不直接從容器中嗅聞化學品。相反,應輕輕地將氣體扇向鼻子。這稱為扇聞法
  • 實驗後務必洗手。

認識危險警告標誌

化學品會貼上危險警告標誌,以告知你潛在的危險。這裡有一些常見的:

  • 易燃:該物質容易著火。遠離火焰!
  • 腐蝕性:該物質會損害皮膚、眼睛和其他材料。小心處理!
  • 有毒:如果吞食、吸入或經皮膚吸收,該物質會有毒。

滅火:火三角

火要燃燒,需要三樣東西。這被稱為火三角

1. 燃料:可以燃燒的東西(例如紙張、木材或氣體)。
2. 熱能:點燃和維持火焰的東西。
3. 氧氣:空氣中火需要燃燒的氣體。

要撲滅火災,你只需要移除這三樣東西中的其中一樣!舉個例子,滅火毯可以移除氧氣。向木材火噴水可以移除熱能實驗室裡有滅火筒和滅火毯等安全設備就是這個原因。

快速回顧:事故處理

化學品濺到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實驗檯上有小火?別慌張!馬上告訴老師。他們可能會使用滅火筒或隔熱墊來將火撲滅。

第三部分的重點回顧

安全至上:永遠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
認識標誌:了解危險警告標誌的意義。
火三角:火需要燃料、熱能和氧氣。要撲滅火,移除其中一樣即可!


第四部分:工具與超級技能

接下來就是有趣的部分了!讓我們來認識實驗室裡一些常用儀器,以及成為一名優秀科學家所需具備的基本技能吧。

認識你的實驗室儀器

這裡有一些你將在實驗中使用的工具:

  • 燒杯:一種杯狀容器,用於盛載、混合和加熱液體。它不適合精確測量!
  • 量筒:用於準確測量液體體積。
  • 本生燈:一種氣體燃燒器,用於在實驗室中加熱物品。
  • 三腳架和陶瓷纖維網:用於在本生燈上加熱燒杯或燒瓶時提供支撐。
  • 試管:一種小型玻璃管,用於盛載和混合少量物質。

測量技能

進行準確測量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學技能。以下是我們測量的事物和使用的工具:

  • 長度:用尺測量。標準單位是米(m)
  • 質量:物體所包含的「物質」量。用電子天平測量。標準單位是千克(kg)
  • 體積:物體所佔的空間量。用量筒測量。常用單位是升(L)立方厘米(cm³)
  • 時間:用秒錶測量。標準單位是秒(s)
  • 溫度:用溫度計測量。標準單位是攝氏度(°C)
如何準確測量液體

當你把水倒入量筒時,液體表面會向下彎曲。這個彎曲的表面稱為彎月面。要獲得準確的讀數,你必須:

  1. 將量筒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2. 將視線與水面保持同一水平。
  3. 彎月面的底部讀取體積。

常見錯誤:不要從斜角(俯視或仰視)讀取測量值。這會導致誤差和不正確的讀數!

如果一開始覺得這有點難,別擔心!熟能生巧嘛!所有測量都存在微小的潛在誤差,但遵循正確的程序可以幫助我們盡可能地做到準確。

基本實驗室操作技巧

這裡有兩項簡單但對實驗工作至關重要的技能:

轉移和混合溶液:

  • 使用燒杯或燒瓶進行混合。
  • 小心傾倒液體,避免濺出。
  • 用攪拌棒攪拌,而不是溫度計!

安全地加熱試管內的液體:

  1. 試管內液體不要超過三分之一滿。
  2. 用試管夾夾住試管。
  3. 傾斜試管,並將管口遠離自己和他人。
  4. 輕輕地將試管在本生燈火焰中來回移動,使其受熱均勻。
最後的重點回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每項任務使用正確的實驗室儀器。
小心測量:學習準確測量長度、質量、體積、時間和溫度。
讀取彎月面:永遠從彎月面的底部,以平視的方式讀取液體的體積。
安全操作:始終遵循正確步驟,安全地處理和加熱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