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溫習筆記:能量與能源運用
哈囉!歡迎來到「能量與能源運用」的溫習筆記!這一章非常實用,因為它與你家中、城市裡的物理現象息息相關,更會影響你的錢包和我們的地球呢。我們會探討電器如何運作、建築物如何變得更具能源效益,以及我們的電力從何而來。學完這章,你就會成為一個更精明的能源消費者,並明白當中的科學原理。我們開始吧!
甲部:家居電力
你有沒有想過開冷氣要多少錢?或者為什麼有些燈泡比其他的好用?本節將會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幾乎所有東西都用電,所以一起來看看電力是如何運作的吧。
1. 電器中的能量
家中幾乎每件電器都是能量轉換器,它們將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 電風扇將電能轉換為動能(扇葉轉動)和聲能。
- 電熱水壺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熱力)。
- 燈泡將電能轉換為光能和熱能。
但它們在轉換能量方面表現如何呢?這就牽涉到「效益」了。
終端能源效益
這是一種量度方式,衡量輸入能量中有多少被轉換成我們真正想要的有用形式。沒有任何機器能達到百分百的效率;部分能量總會被「浪費」掉,通常是以熱的形式。
類比:想像一下你用一個會漏水的桶子去澆花。你倒入的總水量就是「能量輸入」。真正到達植物的水量就是「有用能量輸出」。而漏掉的水就是「浪費的能量」。效益就是用來澆花的水量與你倒入的總水量之比。
公式如下:
$$ Efficiency (\eta) = \frac{\text{Useful Energy Output}}{\text{Total Energy Input}} \times 100\% $$效益越高,代表能量浪費越少,這樣既省錢又環保!
重點提要
電器將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終端能源效益告訴我們電器在不浪費能量的情況下,表現有多好。
2. 光明世界:燈光原理剖析
我們家中會使用不同類型的燈具。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哪種是最好的。
照明燈具種類
- 白熾燈:一種老式燈泡。電流使一條幼細的燈絲發熱,直到它白熱化發光。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部熱到發光的麵包機。這種燈泡效率非常低,超過90%的能量都以熱能形式浪費掉了!
- 氣體放電燈:包括熒光管。電流激發管內的氣體原子,使其釋放出紫外線(UV)光。管內壁的白色塗層吸收這些紫外線光後會發光,產生可見光。比白熾燈更有效率。
- 發光二極管 (LED):它們是效益之王!LED利用半導體物料在原子層面將電能直接轉換為光。它們發熱量極少,壽命長,而且是目前最節能的選擇。
光線量度
要正確比較不同燈泡,我們需要一些專門術語。別擔心,它們比聽起來簡單得多!
- 光通量 (單位:流明, lm):這是光源每秒向所有方向發出的可見光總量。可以把它想像成燈泡發出的光的總「功率」。流明值越高,燈泡就越亮。
- 照度 (單位:勒克斯, lx):這是投射到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的光通量。它衡量物體表面看起來有多亮。如果光通量是從雲層降下的總雨量,那麼照度就是落入地面一個小桶子裡的雨量。
照度的重要定律
1. 逆平方定律:物體表面上的照度與其距離光源的平方成反比。簡單來說:你離光源越遠,光線就越暗,而且會迅速變暗!
如果你與燈泡的距離增加一倍,光線會分散到四倍大的面積上,所以照度只剩下原來的1/4。
2. 朗伯餘弦定律:當物體表面垂直(成90°)於光源時,照度最大。如果表面傾斜成某一角度 (θ),照度會降低。
想想陽光。正午時分(太陽直射頭頂),地面會比傍晚(太陽光線斜射地面)熱得多、亮得多。
這個公式結合了這些概念: $$ Illuminance (E) = \frac{\text{Luminous Flux} \times \cos\theta}{\text{Area}} $$
對於從點光源直接照射到物體表面的光線: $$ E = \frac{\text{Luminous Flux}}{4\pi d^2} $$
電燈光效能
這是選擇燈泡時最重要的數值!它是光通量(你獲得多少光)與電能輸入(你使用了多少能量)的比率。
$$ Efficacy = \frac{\text{Luminous Flux (lm)}}{\text{Electrical Power (W)}} $$單位是流明/瓦 (lm/W)。光效能越高越好!
- 白熾燈:約15 lm/W(差)
- 熒光管:約60 lm/W(好)
- LED燈:約100+ lm/W(極佳)
重點提要
要選擇最好的燈泡,不要只看瓦數。要看流明(亮度)和光效能 (lm/W)。LED燈是最具效益的選擇。
3. 無火煮食
現代廚房利用電力以巧妙的方式烹調食物。
- 電熱板:當電流流過時,簡單的電阻會發熱(就像白熾燈泡,但目的是產生熱)。它透過傳導加熱鍋具。這種方式效率不高,因為很多熱量會散失到周圍空氣中。
- 電磁爐:這就像魔法一樣!它利用不斷變化的磁場,直接在磁性鍋具(例如鐵或鋼製鍋具)內部產生電流。這些電流會直接加熱鍋具本身。爐面保持涼爽。它烹調速度非常快,而且比電熱板高效得多,因為熱量是在需要的地方精準產生。
- 微波爐:利用微波(一種電磁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高速振動。這種振動是動能,令食物變熱。它可以從內到外烹煮食物!
計算電器運作費用
這是一項生活技能!電力公司會根據你使用的能量收費,能量的單位是千瓦小時 (kWh)。
逐步指南:
- 找出電器的功率額定值,單位是瓦特 (W)。例子:一個微波爐可能是1000 W。
- 將功率轉換為千瓦 (kW),除以1000。1000 W / 1000 = 1 kW。
- 確定運作時間,單位是小時 (h)。假設你使用了15分鐘。15分鐘 / 60 = 0.25小時。
- 計算耗用能量,單位是千瓦小時 (kWh)。 $$ \text{Energy (kWh)} = \text{Power (kW)} \times \text{Time (h)} $$ 能量 = 1 kW × 0.25 h = 0.25 kWh。
- 計算費用。將耗用能量乘以每千瓦小時的價格。如果電費是每千瓦小時$1.2,那麼費用 = 0.25 kWh × $1.2/kWh = $0.30。
重點提要
電磁爐和微波爐通常比簡單的電熱板更具能源效益。你可以使用公式費用 = 功率 (kW) × 時間 (h) × 每千瓦小時的價格來計算任何電器的運作費用。
4. 熱量搬運工:冷氣機
冷氣機並不是「製造冷氣」。它是一種熱泵——它將熱量從室內搬運到室外,逆著熱量的自然流動方向(熱量自然是從高溫流向低溫)。
類比:想像一下酒吧的保安。保安(冷氣機)利用能量把不受歡迎的「熱量客人」從涼爽的「房間酒吧」趕到炎熱的「外面世界」。
冷氣機性能量度
- 製冷量 (單位:kW):這是冷氣機從房間抽走熱量的速率。製冷量越高,表示它能為更大的房間製冷,或更快地為房間降溫。請注意:這與它的耗電功率不同!
- 性能系數 (COP):這是冷氣機的效益評級。它是抽走的熱量與所耗用電能之比。
不要混淆!冷氣機的COP通常大於1(通常在2到4之間)。這並沒有違反能量守恆定律。這只是說明搬運熱量比產生熱量更容易。你每使用1千瓦的電力,冷氣機可能將3千瓦的熱量從你的房間搬走(COP = 3)。
COP值越高越好,代表冷氣機越高效益!
香港能源效益標籤計劃 (EELS)
你一定在電器上看過這些貼紙!它們將產品分為1至5級。
- 1級:最具能源效益(最好!)
- 5級:最低能源效益(最差!)
選擇1級能源效益的電器,可以在其使用壽命內為你節省大量的電費。
重點提要
冷氣機是一種熱泵。它的效益以COP衡量——數值越高越好。選購電器時,記得留意能源效益標籤,並選擇1級產品以節省能源。
乙部:建築物與交通工具的能源效益
節省能源不只關乎電器;也與我們建築物的設計以及出行方式有關。
1. 更節能的建築物
在香港這類炎熱的地方,冷氣耗用了大量的能源。設計優良的建築物可以透過減少從外部吸收熱量來降低能源消耗。
熱量進入建築物的主要途徑是透過牆壁、屋頂和窗戶的傳導。
熱傳導率
熱量通過物質的速率取決於多個因素:
$$ \frac{Q}{t} = \frac{\kappa A (T_{hot} - T_{cold})}{d} $$當中:
- $$ \frac{Q}{t} $$ 是熱傳導率(單位:瓦特)。
- $$ \kappa $$(kappa,希臘字母)是物質的熱導率。好的絕緣體,如泡沫,具有較低的 κ 值。好的導體,如金屬,具有較高的 κ 值。
- $$ A $$ 是表面面積。(更大的牆壁/窗戶會讓更多熱量通過)。
- $$ (T_{hot} - T_{cold}) $$ 是溫度差。(外面越熱,熱量進入的速度越快)。
- $$ d $$ 是物質的厚度。(牆壁越厚,熱傳導速度越慢)。
熱傳送系數 (U值)
為簡化計算,我們通常將熱導率 (κ) 和厚度 (d) 結合為一個數值:U值。
$$ U = \frac{\kappa}{d} $$U值衡量熱量通過物質的容易程度。
U值越低越好!這代表該物質是一種優良的絕緣體。
總熱傳送值 (OTTV)
OTTV是衡量整個建築物外殼(所有牆壁、窗戶和屋頂)平均熱量增益的指標。它比單純的牆壁U值更全面,因為它還包括陽光透過窗戶進入的熱量。
OTTV越低越好!這意味著建築物設計良好,能有效保持涼爽。
影響OTTV的因素包括:
- 牆壁和窗戶的U值。
- 窗戶與牆壁的比例。
- 遮陽設計。
- 使用太陽能隔熱窗膜來阻擋熱量。
重點提要
要使建築物更具能源效益,我們希望將熱傳送降至最低。這可以透過使用低U值的材料,並將建築物設計成具有低OTTV來實現。
2. 更環保的交通
車輛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來源。
電動車 (EV) vs. 燃油車
- 燃油車:內燃機燃燒汽油或柴油。這個過程效率很低。燃料中只有約20-30%的能量真正用於驅動汽車;其餘的都以廢熱形式流失了!
- 電動車 (EV):使用電池驅動電動機。主要部件包括電池組、變頻器和電動機。電動機效率極高,電池中超過90%的能量用於驅動車輪。
混合動力車同時使用電動機和汽油引擎,結合了兩者的優點。
你知道嗎?
由於電動車的效率高得多,即使為它們充電的電力來自燃燒煤炭,整體「從發電到行駛」的效益仍然可能比汽油車更好。公共交通工具,例如港鐵,由於能同時載運大量乘客,因此效益甚至更高。
重點提要
電動車比燃油車具有更高的終端能源效益,因為電動機比內燃機的效率高得多。
丙部:可再生與不可再生能源
我們所有的電力從何而來?讓我們看看這些能源來源及其影響。
1. 能源種類
- 不可再生能源:這些能源是有限的,最終會耗盡。一旦我們使用它們,它們就消失了。它們也是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例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核燃料(鈾)。 - 可再生能源:這些能源會自然補充,不會耗盡。它們通常對環境更潔淨。
例子:太陽能、風能、水力(水)、地熱能(地球熱力)。
2. 深入了解能源
核裂變
核電廠利用核裂變。一個大的不穩定原子核(如鈾-235)分裂成兩個較小的原子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可以透過結合能曲線來解釋,曲線顯示分裂一個非常重的原子核會產生更穩定的較輕原子核,而能量差異會被釋放出來。
裂變反應堆透過以下方式控制鏈式反應:
- 慢化劑:減慢中子速度,使裂變更容易發生。
- 控制棒:吸收中子,以控制反應速率或終止反應。
- 冷卻劑:將產生的熱量傳遞到產生蒸汽以驅動渦輪機的系統。
太陽能
太陽常數是到達地球大氣層頂部的太陽能量。它約為1360 瓦特/平方米。
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將太陽光直接轉換為電能。它們是衛星的電源,並且在地球上變得越來越普遍。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機就像一個反向運作的風扇。風推動葉片,轉動發電機來產生電力。
風力發電機可產生的最大功率由以下公式給出:
$$ P_{max} = \frac{1}{2} \eta \rho A v^3 $$當中:
- $$ \eta $$ 是風力發電機的效率。
- $$ \rho $$(rho,希臘字母)是空氣的密度。
- $$ A $$ 是葉片掃過的面積 ($$\pi r^2$$)。
- $$ v $$ 是風速。
重要一點:功率與風速的立方成正比 ($$v^3$$)!這意味著如果風速增加一倍,潛在功率會增加2³ = 8倍!這就是為什麼風力發電機要放置在風力非常強勁的地方。
3. 環境影響
我們的能源選擇會帶來後果。
- 化石燃料:燃燒它們會釋放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 (CO₂),這些氣體會將熱量困在大氣層中,導致全球暖化。它們還會釋放造成酸雨和煙霧的污染物。
- 核能:它不產生溫室氣體,但會產生放射性廢料,這些廢料危險且難以安全儲存數千年。
- 可再生能源:通常更潔淨,但它們也有自己的挑戰。太陽能和風能是間歇性的(沒有陽光或風時無法運作),而且大型項目可能佔用大量土地。
在香港,我們的電力主要來自天然氣發電、從中國大陸進口的核能,以及少量燃煤發電。
重點提要
能源主要分為兩大類: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我們過度依賴不可再生能源正導致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未來在於轉向更潔淨的可再生能源。